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教论说”之四十二:《注重家风建设意义重大》

(2025-01-31 05:28:05)
分类: 家教论说

“家教论说”之四十二:《注重家风建设意义重大》

我写的《劝学诗》上下两册。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

==============================================

2018年《学前教育》杂志全年连载

《赵忠心教授谈家风》系列

 

第五期


注重家风建设意义重大》

赵忠心

 

一个家庭的优良家风,对家庭成员来说,犹如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家庭关系和谐,气氛融洽,雍雍诺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家庭成员如沐春风,怡然自得,心旷神怡。

一、家风对家庭成员来说,就像是土壤对禾苗,决定家庭成员是茁壮还是孱弱。

“家风正,子孙兴。”优良家风对家庭成员来说,就像是土壤对禾苗。土壤肥沃,禾苗就会茁壮;土壤瘠薄,禾苗就会孱弱。特别是对可塑性很强的年幼一代的性格、气质、品行,家风甚至起着“形塑”的作用。良好的家风可以使年轻一代身心健康成长、发展,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不良的家风会导致年轻一代家人营养不良,可能走向歧路。

二、家风就像是“染缸”对家庭成员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这是说,在青色中染就是青色,在黄色中染就是黄色。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环境能够造就人,也能够毁灭人。好的环境能够使人上进,恶劣的环境同样也能够会使人万念俱焚

晋朝傅玄的《太子少傅箴》中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比喻环境的影响能决定人的习性。

家风就像是“染缸”。生活在特定的家庭,通过长期渍染,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必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家风的影响和熏陶,其思想、品行、性格、气质,必定要带有这个家庭家风的特征或痕迹。

三、优良家风就像“知时节”的好雨,滋润家庭成员的心田。

杜甫有诗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优良家风就像是知时节的好雨,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及时滋润家庭所有成员的心田,陶冶家庭成员的精神情操,引领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

我们成年人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小时候父辈究竟给我们说过什么话,记得住的并不多;可每个人身上都带有长期生活的那个家庭印记或痕迹。这充分表明,家风就像是知时节的好雨,无意识的“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作用很大。

四、优良的家风就像是“润滑剂”,可以有效调节家庭成员的关系。

优良家风对建立和谐的家庭成员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不可能没有任何的摩擦、矛盾、冲突。具有优良家风的家庭,家庭成员胸怀开阔,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相互谦让,就会减少摩擦,主动化解矛盾,一家人雍雍诺诺,家庭氛围平静和谐。而不良的家风,就会滋生摩擦、矛盾、冲突,家无宁日。

 

五、优良家风就像是“粘合剂”,对家庭具有稳固的作用。

优良家风能使家庭成员性格开朗、豁达,遇事能够顾全大局,相互谅解、包容,就像是“粘合剂”,对家庭具有稳固的作用。而不良的家风,会破坏家庭的团结和家庭结构的完整。

六、优良家风可以增强家庭成员的幸福感。

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决定幸福感的唯一条件。家庭幸福感跟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完全成正比。没有优良家风,即或是百万家产,也可能过得味同嚼蜡,甚至焦头烂额。即或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差一些,优良的家风可以使人过得有滋有味儿。

七、家风关乎家庭的社会形象,家庭社会声誉。

    “家风”虽然是家庭内部世代相传的风尚。但任何家庭都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而是跟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家风也通过各种渠道在社会上显现的。

一个家庭的“家风”,代表家庭或家族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决定社会对这个家庭的评价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家庭的社会形象、社会声誉直接决定这个家庭的人缘(群众关系好不好),人脉(社会影响广泛与否),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家风优良,这个家庭的人就值得信赖,会赢得世人尊重。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有困难有人出手相助;人们都乐于跟这样的家庭打交道,合作、共事,以至乐于攀亲戚。家庭的路子越走越宽广,家庭越来越兴旺发达。

若与此相反,这个家庭就会成为“孤家寡人”,与世隔绝,孤立无援。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帮,没人乐于跟你合作、共事、攀亲戚。家庭的路子越走越狭窄,家庭会逐步走向衰败、没落。

(2018年2月28日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