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教论说”之三十七:《教子婴孩》——颜之推的早期教育思想

(2024-12-30 05:31:50)
分类: 家教论说
“家教论说”之三十七:《教子婴孩》——颜之推的早期教育思想

 

《教子婴孩》

——颜之推的早期教育思想

北京师范大学  赵忠心


魏晋南北朝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抓得越早越好,甚至主张从十月怀胎开始。

他说:“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乐滋味,以礼节之。” “生子咳提(即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这是说,古代帝王家庭都讲究胎教,孕妇怀子三个月,就要迁居别室,耳目要清静,不看邪恶的事物,不听不正当的声音,而是用优美的音乐陶冶性情,以礼仪支配自己的言行,这对胎儿的成长发育很有益处。孩子刚刚生下来,就设专人少师、少保教导训练孝仁礼仪。

颜之推认为,一般家庭不能做到像古代圣王家庭那样实施“超前教育”,也应当尽一切可能及早施教。

他说:“凡庶纵(老百姓)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这是说,一般人家应当在孩子能感知喜怒哀乐,能与别人交流沟通感情时,就要开始教育,告之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进行最初步的行为规范训练。他认为,这样坚持数年,儿童就会越来越懂事,“比及数岁,可省笞罚。”免得养成坏习惯再用体罚手段去纠正。

他还引用古时候的俗语说:“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就像公婆教育训练儿媳妇一样,为立下规矩,从儿媳妇一进门就严加管教;同样的道理,对孩子进行教育,要从婴幼儿时期开始。

为什么要主张及早施教呢?颜之推有他的理论根据。

他说:“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他认为,孩子小时候,思想单纯,精神专一,感受敏锐,容易教育。等长大以后,思想变得复杂,感受迟钝,就难于教育了。应抓紧进行早期教育,不可坐失大好的教育时机。这种理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颜之推还认为,早期教育之所以说很重要,是因为抓紧早期教育和训练,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习惯。

他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有很强的可塑性。他引用孔子的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他认为,早期教育和训练养成的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那样稳固,像自动化了一样,不须任何努力。如果“骄慢已习,方复制止,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这是说,不抓紧早期教育,等到儿童己经养成恶习,再去纠正,就是打死他也没用,还会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辈子都难以改正,最终成为无德无用之人。

为了进一步说明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颜之推还现身说法,在《颜氏家训》中回顾了自己一生成长的经验教训。

他谈到,他小时候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本来是很严格的,只是到他9岁时,父母不幸双亡,“便于荼蓼(túlio意为处境困难),家涂离散,百口索然”,一家人无依无靠,他只好由哥哥抚养教育。哥哥看他年幼,只是可怜他,心疼他,对他是“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舍不得严格要求和管教他。那时候,虽然他也读过《礼记》之类的儒家经典著作,但并没有什么长进;却受到不良社会坏境的影晌,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肆欲轻言,不修边幅”,性情放荡不羁,行为不受约束。到十八九岁的时候,形成顽习,“习若自然,卒难洗荡”,实难消除。到20岁以后,尚懂得了一些事理,虽“大过已稀”,不犯什么大错,但内心却矛盾重重,“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兢,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这是说,往往是言行不一,缺乏理智,反复无常。有时晚上想明白了,早晨一起床又糊涂了;昨天刚做完的事,今天又反悔,心里非常烦躁。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失去父母以后,没有得到良好的早期家庭教育。

颜之推从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教训,不仅谈到早期教育在品德习惯形成中的作用,还论述了早期教育对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

他回忆道:“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温习),犹不遗忘”,而到了“二十(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是说他小时侯读过的书,每隔十年稍加温习,几十年内还都没有忘记;而20岁以后读过的书,即便是一个月不温习,就都忘记了。

颜之推对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述得非常深刻,令人信服。他所提出的早期教育的理论根据也是科学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