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动态”之八十六:新东方《换个角度做父母》一书的序言

分类: 我的动态 |
新东方《换个角度做父母》一书的序言
赵忠心
近些年来,家庭教育的图书层出不穷。不少作者或出版社在出版之前希望我能写个序言,向读者推荐。由于我有一个比较特殊身份,我很谨慎,并不是有求必应,来者不拒,我得先看看书稿再做决定。因为书的质量问题,我婉言谢绝了不少的邀请,因此也得罪了一些人。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是家长的朋友,还有学者的良知,我不能碍于情面或见钱眼开,就昧着学者的良心,随随便便、糊里湖涂地充当那些伪劣假冒图书的“托儿”。这种事我真的做不出来。
当我认真阅读了《换个角度做父母——新东方精英谈家庭教育》一书的书稿之后,我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欲望,要把这本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家长读物,推荐给广大求知若渴的年轻父母们。
《换个角度做父母——新东方精英谈家庭教育》是通过对包括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先生在内的十二位高层管理人员的专访,全方位展示了新东方精英管理者接受家庭教育的经历和个人成长的轨迹,以及他们对自己子女实施家庭教育的理念与具体操作过程,是一本难得的家庭教育科普读物。
该书采访的十二位新东方教育精英,既有当年新东方创业的元老,也有新东方当今的高层管理者,还有新东方资深的教育专家。他们是令人瞩目的事业的成功者,为发展我国的民办教育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成长经历,分别接受了各有特色的成功的家庭教育;同时,他们大多数人又有出国留学的经历,经受过东西方跨文化的熏陶。他们的成长发展的经历,很具有现实的典型意义。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为人父母,担负起了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他们继承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的家庭教育优良文化传统,大胆借鉴域外家庭教育的经验,按照国际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对自己的子女实施有个性的培养教育。他们有顺利的欣慰、成功的喜悦,也难免有困惑、失意或无奈。但他们始终尽职尽责,努力要把子女培养成为能够享受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幸福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基本上都是家庭教育的成功者,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财富,很值得广大年轻父母分享。
《换个角度做父母》,这本书的名字标新立异,别树一帜,含义丰富,耐人寻味。他们教育自己子女,既继承发扬了中国家庭教育优秀的文化传统,又不因循守旧、拘泥成说,自觉地屏弃了传统家庭教育文化中不合时宜的糟粕,是“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就是说,他们对自己子女实施的家庭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但又不完全是传统做父母的“角度”。
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也不同于今天许多做父母的“角度”。当今中国的许多父母,心态很不平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动脑筋思考,到处打听子女教育的“小道消息”,没有主见,听风就是雨,教育思想混乱,教育行为盲目。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很肤浅,不考虑家庭教育的总目标和大方向,仅仅把家庭教育视为纯粹的“技术活儿”,只是单纯地关注教育的具体措施或“招数”,没有战略的眼光和胸怀。而在这本书中介绍教育子女经验的新东方精英,他们是在用“心”教育子女,有深入的思索,有战略眼光,有大政方针。豁达有胸怀,不狭隘;有主见,不盲从,不跟风,不盲目从众,始终按照既定方针扎扎实实地实施培养教育,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因此说,这些精英的为人父母之道也不同于当今中国世俗的为人父母之道,别开生面,大有“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
近些年来,我国出版了不少的介绍中外家庭教育经验的图书,我差不多都看过。这本《换个角度做父母》,的确有与众不同之处。
首先,这本书的内容很真实。介绍经验,必须得真实;编造的“经验”,肯定会有破绽。前些年出版的一些介绍家庭教育经验的图书,有不少的内容,读者“似曾相见”,就是说作者并不是那么做的;有的家庭教育“经验”太完美了,完美得让读者产生了怀疑。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十二位精英,不论是他们接受的父辈的家庭教育,还是他们教育自己子女的情况,在介绍中都表现出坦荡的胸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读者真诚,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文过饰非,不藏掖、躲闪、护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任何事物都是不完美的,不完美才是真实的。而越是真实的,可信度就越高,就越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二,这本书不仅介绍了家庭教育的情况和过程,还谈了对家庭教育的感悟。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失败的教训也是财富。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升自己,也告示后人。任何的经验虽然是有价值的,但毕竟还不是规律,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论。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十二位精英,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在介绍接受教育和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夹叙夹议,都很自然地谈到自己对家庭教育的感悟和反省,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令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从而避免盲目地生搬硬套。
第三,这本书不仅介绍了域外的家庭教育经验,也对域外的家庭教育经验进行了理性的思索和分析。该书介绍的十二位精英大多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经过比较鉴别,他们对域外的家庭教育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介绍接受家庭教育和自己教育子女情况的过程中,不仅做到了“古为今用”,也坚持“洋为中用”。他们既没有数典忘祖,全盘否定历史文化传统;也没有全盘照搬、全面复古。他们既大胆借鉴外国先进的家庭教育文化,又认真咀嚼、消化、吸收,努力使之“本土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他们的教育经验和见解,给我们处于开放社会的人们提供了示范。外国的家庭教育经验是有价值的,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生搬硬套,会“水土不服”。
这本书的作者虽然都是大家公认的成功者,但他们没有自恃不凡,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把自己装扮成为家庭教育的标杆和榜样,也没有把这本书看成是一本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他们只是试图以普通人的身份,通过回顾自己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个人成长的轨迹和自己教育子女的实践,跟广大中国家长促膝相谈,平等地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分享,以期引起家长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因此,阅读此书,会感到很亲切,也容易认同书中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