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者访谈”之四十一:

(2024-10-28 06:44:24)
分类: 记者访谈
“记者访谈”之四十一:

《中国青年网》赵忠心访谈录

(三篇)

一、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家庭教育如何才能成为大学必修课?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 李华锡)

自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传统意义上的“家事”上升为有法可依的“国事”,中国父母正式进入“依法带娃”时代。

《促进法》指出,国家鼓励开展家庭教育研究,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支持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培养家庭教育服务专业人才,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

《促进法》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那么,高校在家庭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面临哪些困难?家庭教育又该如何成为大学必修课?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探讨高校家庭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http://txs.youth.cn/yc/202201/W020220121326106623443.jpg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赵忠心。受访者供图

  北京师范大学1986年开设家庭教育学选修课,1994年出版《家庭教育学》教材

赵忠心是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退休前一直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和教学。

此前,曾有年轻朋友给他来信中说:为什么家庭教育学不能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的普及课程?让那些未来将要为人父母的年轻人在大学期间就能早早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年轻朋友的来信让他感到非常高兴,证明有人期待家庭教育学成为大学必修课。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赵忠心说,在《促进法》正式实施的今天,这位朋友提出的问题,更加具有重要意义。

  “从出生到成年,人一般要接受三种教育: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教育。”他说,这三种教育就像一座“综合加工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则是第一道“工序”。家庭教育是给人生打底色的,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很少有父母学习过家庭教育知识,我觉得在高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很有必要,因为大学生是当父母的预备人员。”

  带着这样的思考,1986年,赵忠心开始在北师大开设家庭教育学选修课。在此之前,我国还无人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更无人在大学开设家庭教育学课程。

  出人意料的是,他的选修课程一公布,竟然有1200多名学生报名选修。当时学校共有1600多名学生,选修家庭教育学课程的学生居然占了全校学生的四分之三。

  “家庭教育学课能受到如此欢迎,表明学生是有需要的。”这也给予了他极大鼓励,使他进一步坚定了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理论的信心。

  1994年,他的《家庭教育学》一书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此后,国内很多高等学校,包括师范院校、教师进修院校、共青团院校、妇女干部院校,纷纷以《家庭教育学》一书为教材,开设了家庭教育学课程。

  家庭教育如何才能成为大学必修课?

  “我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只是部分师范院校的学生接受了家庭教育学习,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于家庭教育如何才能成为大学必修课这一问题,赵忠心认为,今年《促进法》开始正式施行,他期待有关部门关注在大学开设家庭教育学课程的问题,不仅师范院校要开课,其他的高等学校也应该开设这门课,“尤其是教育学院的学生更需要学习,最好能让家庭教育学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课。”

  教育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家庭教育相关课程建设

  中国青年网记者通过查找公开资料获悉,为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2021年10月13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对《关于实施家庭教育专业化的提案》的答复。答复中表示,2018年发布包括家政学在内的高校社会学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并引导高校将“家庭教育学”课程列入相关专业的专业类课程。

  推动高校修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家庭教育相关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相关课程建设质量。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认定龙岩学院等高校的“家庭教育学”等课程为国家级一流课程。支持上海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学”等课程。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家庭教育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培养更多高素质家庭教育相关专业人才。

责任编辑:杨晴

 

中国青年网

二、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高校如何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

发稿时间:2022-02-18 21:3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18日电(记者 李华锡)

自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正式实施。《促进法》指出,国家鼓励开展家庭教育研究,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支持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培养家庭教育服务专业人才,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

  家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而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是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那么,我国目前高校中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如何?该如何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法》实施后为学科建设释放了哪些信号?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赵忠心教授,探寻解决之道。

http://txs.youth.cn/yc/202202/W020220218781122842022.jpg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赵忠心。受访者供图

  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现状如何?

  赵忠心是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近年来,他看到很多社会人士教授家庭教育知识,教给父母们如何管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等技巧和方法,他认为,这种方式比较微观,应该对家庭教育还有更加宏观的认识。“如果没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很难。”

  他认为,这也暴露出很多家庭教育指导者没有研究过家庭教育,更没有经过科学、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因为我们高校家庭教育学科还不完善。”

  1986年,赵忠心开始在北师大开设家庭教育学选修课,1992年,他开始招收家庭教育硕士研究生,也成为了家庭教育专业首位硕士生导师,一直工作到2003年退休,期间还招收了很多进修生和访问学者。

  赵忠心介绍说,我国目前仅在一些师范院校招收家庭教育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家庭教育学命名的专业学科目前还没有,“主要是缺少师资,欠缺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

  目前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主要以教育学或心理学专业出身,他不赞同学会教育学或心理学就可以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来研究的,教育学或心理学只是其中之一,“在这些方面有研究的专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高校如何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

  赵忠心认为,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首先要开两门基本课程,一是家庭教育论,一门家庭教育史。论是研究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理论,从横面解剖家庭教育学科;史是研究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从纵向解剖家庭教育学科。

  其次是广纳社会中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脑科学等专家学者,对学科建设展开讨论和研究。

  最后既要有主管部门,又要多部门形成合力。他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开展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协同,提供资源和支持。

 

  教育部:有条件的高校可开展家庭教育学相关学科自主设置工作

  中国青年网记者通过查找公开资料获悉,为鼓励高等学校设置家庭教育学相关学科,教育部发布对《关于实施家庭教育专业化的提案》答复显示,支持高校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家政学等相关本科专业。目前,全国已有23所高校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

  近年来,教育部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和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支持高校依法自主设置专业。“家庭教育”属于尚未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依据相关规定,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自主申请设置,按程序报教育部审批。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已在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主设置了家庭教育学二级学科点。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二级学科和按二级学科管理的交叉学科由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有条件的高校可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家庭教育学相关学科自主设置工作。教育部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依照工作程序自主设置家庭教育相关学科专业,加大力度培养相关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家庭教育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培养更多高素质家庭教育相关专业人才。

责任编辑:左橙

 

中国青年网

三、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

发稿时间:2022-02-28 14:5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 李华锡)

自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正式实施。《促进法》指出,国家鼓励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营利性教育培训。

  那么,目前我国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现状如何?《促进法》实施后,又该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员培训?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赵忠心教授,探讨解决之道。

https://txs.youth.cn/yc/202202/W020220228535858239115.jpg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赵忠心。受访者供图

  目前社会上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现状如何?

  赵忠心是我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近年来,他一直关注着家庭教育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他认为家庭教育服务人员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培训者水平不足。由于我国高校开展家庭教育研究不足,学科建设不完善,导致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较少,能够有跨学科领域的专家更少。“这就导致很多人水平不足,有可能误导大家。”

  二是培训内容质量不足。家庭教育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很多培训只注重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培训,不能全面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没有办法给出现各种问题的家庭进行指导。

  三是培训收费现象较为混乱。赵忠心说,培训肯定涉及到钱,包括师资、服务、场地等费用不在少数。从高校到社会机构收取培训费用没有统一标准,有的费用较高,但培训质量较低,参加培训的人员都觉得培训费用越高,质量会越好,这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培训市场。

 

  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员培训?

  那么,高校该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呢?

  赵忠心认为,繁荣、发展我国的家庭教育事业,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保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方向和指导、服务内容的科学性;第二是培训、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员的队伍,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家长,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他建议,首先,培训、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员队伍,应该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为主力军。因为指导、服务家庭教育,是中小学和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可推卸;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具备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素养,懂得教育;由教师指导、服务家庭教育,可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缝对接”。培训社会上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不具备教育理论素养的人员,他们指导、服务家庭教育,很难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缝对接”,容易出现“牛蹄子两半分”的现象。

  其次,培训、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员队伍,最好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赵忠心说,由教育行政部门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员队伍的工作,有家庭教育专家队伍,具备组织、调动、支配专家的权力和能力,做培训、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员队伍,很容易操作,得心应手;同时,教育部门是政府机构,有权力、有能力对社会上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员培训的乱象进行管理、整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