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一百二十三:《再谈“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类: 随笔 |
随笔之一百二十三:
《再谈“酒香不怕巷子深”》
(2017年11月20日星期一)
我对过不过生日,不是很在意。我不记得我的准确生日是哪天。我
从来没有主动召集过儿女给我过生日。
再者说,世界上,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只有一件事,不需经过任何努力就可以做到,是典型的“不劳而获”。那就是年龄的增长,岁数。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
儿子问:“爸爸,您想吃什么?”
我说:
“看孩子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吃什么,我无所谓。我随着孩子们。你跟你妹妹商量着决定吧。”
快到十一点的时候,孙女来电话,说:
“爷爷,我们在小区东北门马路边等您和奶奶。”
儿子开车到了北四环路北的一个院子里。这是一家海鲜馆。在路边的一个院子里,路边也没有现眼的招牌。我曾多次路过这里,从未发现这里还有什么海鲜馆。
儿子先让孙女、儿媳妇和李阿姨上楼占座,说要带我看看一楼的生海鲜。儿子知道我没来过这里,让我开开眼。
啊,真是大开眼界!足足有几斤重的,庞大的螃蟹,我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走近一看,是从南美洲运来的。还有很多从外国运来的奇形怪状、都不知道名字的海鲜,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没想到,在这深宅大院的一座楼里,还藏着这样一个高档次、高品位的海鲜馆。
儿子带我到二楼。宽敞、豁亮的大餐厅,阳光充足,窗明几净,很是排场。因为时间还早,也只有稀稀落落的一两桌有食客。
我刚一落座,就看到,一拨儿接一拨儿的食客陆陆续续来到大餐厅。一眨眼的功夫,便座无虚席,人满为患,门口有很多人坐在那里在等待座位。
环顾四周,熙熙攘攘的食客坐满了大餐厅。见此情景,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从马路上看,谁也看不到海鲜馆的招牌。那个深藏不露的海鲜馆,一下子就招来这么多的食客。看来这真是,只要“酒香”,就不怕“巷子深”。陈窖一开,香飘千里,真正的酒客不会因为“巷子深”而却步。真正有档次、有品位的饭店,就是偏街小巷,也不会缺少真正的食客。你看,哪家会馆设在大街两边?
二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 就连小孩子都耳熟能详:“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中的“遥指”,表示杏花村一定是坐落在距离大路很远很远的偏僻的山村。那里出产的是古老的名酒——汾酒,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和追捧。路就是再远,也要去品尝。是“酒香”把酒客吸引去的。如果酒不香,就是摆在街面上,也不见得有酒客光顾。
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在湖北距离襄阳二十多里大山里的隆中的茅庐里。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
“诸葛亮是个奇才!”
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然而,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
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雨前去拜访。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令人敬仰的诸葛亮。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
“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刘备为何三番五次地执着地要邀请在深山的诸葛亮出山?还不是因为他有本事,有一般人不具备的本事?
试想,如果诸葛亮是一介平庸之才,就是“毛遂自荐”,主动地,上赶着,去刘备那里“求职”,也不会被刘备录用。
历史上“三顾茅庐”的故事,也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只要“酒香”,就会吸引酒客。只要有真本事,就会有人翻箱倒柜地,像深山探宝那样执着地寻找你,你就会有用武之地。
三
我开博客多年。我的博客里,经常有人给我发私信,动员我采用什么“推广技术”,推广自己 ,宣传自己。
比如,一个博友这样给我写信说:
“写的很不错。可惜,当下是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如何让人世人了解你的酒?如何让你的酒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问题需要博主深入思考!关于如何展现在世人面前?可以点我博客看看,实战100网站有很多实战技术文章,利用业余时间做有收益(变现、赚钱)的事,对博主和需要改变的人也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这个写私信的人,非常地执着,一连给我的博客发了几十封一模一样的动员我学习他的“推广技术”的私信。
我虽然觉得很烦,但也不愿意伤害别人。我看实在无法堵住他的嘴,后来,就再也置之不理,不再搭理他。
后来,他大概觉得没趣,也就不再给我发信了。
(2017年11月20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