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赛里木湖畔。2016年去北疆讲学。
=======================
随笔之一百九十一:
《空巢家庭》
赵忠心
刚才,在小区的体育场锻炼身体。
遇到住同一个小区的一位多年的老朋友。
她是我们师大附中的老师,是四十多年前我在附中工作时的同事。她的先生是我们二附中的校长。他们结婚时,就住在师大附中的单身教工宿舍。那个时候,我还是单身,也住在那个院子里。
她是我们师大数学系毕业,比我早两届,1963年分配到附中;我是1965年教育系毕业,分配到附中。2005年,我们同时迁居京师园,又是邻居。
细算起来,我们认识了五十四年,是半个多世纪的老邻居、老朋友了。
我们边锻炼身体,边闲聊。聊到儿女出国的事。
我女儿去澳大利亚留过学,也曾在美国工作过。两个孩子都是在洛杉矶出生的。
此前,我女儿在中兴软件公司上班。一家一直住在北京。前几年,女儿家在洛杉矶市郊的一个高尔夫球场附近买了两亩地,建了一所房子。
今年六月份,女儿带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的,一个上中学的,去洛杉矶读书。
这位朋友不无羡慕地说:
“小赵,你们家的儿子还在北京。这就好多了。有什么事,你们老两口还有儿子、儿媳、孙女照顾。不像我们家……哎!”
这位之所以这么感慨,是因为朋友的两个儿女,都是去美国留学,后又都定居美国。他们家就剩了孤零零的老两口,是典型的“空巢家庭”。
前些年,他们老两口曾去过美国。
她说,现在老了,不能再飘洋过海,长途旅行了。也不习惯在美国当”老外“的生活。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啊!
这位朋友夫妇二人已年届八十。先生癌症做了手术,她腰椎出了问题,行动不便,拄着拐棍才能出门。现在,幸亏我国的快递业很发达,他们的一切消费都是靠找快递送到家,去医院看病,都得由二附中的年轻同事陪伴照应。
这两年,我只看到他们的女儿回来过。她的女儿刚出生时,我还曾抱过她。多年不见,一转眼的工夫,现已五十多岁了。从来没有看到他们的儿子回来过。这位老朋友说,他父亲手术,儿子都没回来。
这位朋友说,其实,跟我们儿女有同样学历的,在国内工作、生活得也很好,甚至比在外国生活的还要好。
我说,是的。在外国定居,还不就是追求拥有汽车、洋房、舒适的生活?这在中国,照样也可以拥有。
她说,我们现在很后悔让两个儿女都去外国。本来是想让小女儿留在国内,可我们的儿子还是执意帮助妹妹也办理了出国留学的手续。我们拦都拦不住啊。
我安慰她说:
“等儿女的孩子上了大学,能自立了,到那时候,你们的儿女还可以回国定居,照顾你们老两口。“
她伤感地哀叹说:
”哎,他们的孩子还很小,刚上小学中学。等他们的孩子上了大学,我们恐怕都已经去见马克思了……“
这位朋友差点儿黯然泪下……
我说,我的腿脚还好,身子也硬朗。有什么需要跑腿的事,随时可以打电话,我替你们去跑。我跑不了,还有我的儿子呢,我打电话叫我儿子过来。
在我们小区,像这位朋友那样儿女定居外国的空巢家庭很多。两个儿女都定居外国,一个独生子女也定居外国的,比比皆是。
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远游必有方。
现在世道变了。传统的家庭伦理受到了冲击。
父母年老了,该远游还是要远游。
儿女大了,很任性,完全失控了。
(2019年8月2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