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之一百六十五:《从欧阳修的“三上”构思说起》

(2024-01-21 05:05:52)
分类: 随笔

随笔之一百六十五:

《从欧阳修的“三上”构思说起》

赵忠心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归田录》一书,有这样一段所谓“三上”的一段记载:

说钱惟演(北宋大臣、“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很少有什么别的嗜好,就是喜欢读书。当年,在西京洛阳的时候,他曾经对僚属说:
“我平生只爱好读书。坐着时,读经书、史书;躺在床上时,读各种小说杂记;上厕所时,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从来没有把书放下的时候。”
谢希深(谢绛。欧阳修的朋友)曾经也说:“和藏书家宋公垂(宋绶)一起在史院的时候,见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背诵的声音,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好学竟到了这种地步!”
我(欧阳修)因此对谢希深说:
“我平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此等时刻、此等之处,才能够好好构思吧。”

 

 


欧阳修所说“我平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其实,并不是真的是在“坐在马鞍上”、“躺在枕头上”、“蹲在厕所上”撰写文章。你想啊,在这三个地方怎么能写字呢?

显而易见,欧阳修所说的“三上”,不是“书写”文字,撰写文章。如欧阳修所说:“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这里的“属思”,即是思考。这就是说,只有在“马上”、“枕上”、“厕上”,此时此刻,在这样的场合,才能聚精会神地进行文章的构思。

常写文章的人都知道,“构思”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何谓“构思”?在这里,“构思“不仅指的是思考文章结构的设计,而且指的是文章整体的考虑。

构思,是作者在观察、体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炼文章的主题思想并选择最佳表现方式,以指导、控制写作实践的创造性总体思维过程。

构思,就是在动笔之前要谋篇布局,想好要表达什么,写些什么,怎么写。议论文要考虑好用那种议论方法,记叙文小说要安排好人物和故事情节发展的轨迹,等等;同时,要设计好文章的结构,比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文章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如何衔接、过渡、转呈等。

构思是写作的重头戏。我的实践经验是,构思需要花费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和精力,写作最多也就需要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和精力。构思好了,写起来就很容易,会一气呵成,一蹴而就。如果没有很好地构思,还没有思考透彻,就匆忙下笔,写起来一定会因为对文章的整体没有设计、构思好而时断时续,断断续续。不仅写作速度慢,而且写出来的文章也疙疙瘩瘩的,行文不会流利、顺畅。

写文章是个实在活儿。来不得半点儿的投机取巧。下笔撰写文章,不事先认真地进行深刻、缜密的构思和周密的设计,文章写出来,公布出去,不仅是对读者不负责,对自己的名声也是个伤害。



欧阳修说自己的文章,大都是在“三上”完成的。我以为,这不是欧阳修在开玩笑,他是认真的。是他的亲身经历,切身的体验。

这一是表明欧阳修刻苦勤奋,非常珍惜、充分利用“碎片儿化”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文章的构思,见缝插针的精神。

另外,也说明,这些个时间、场合,周围环境最为清净,没有人打扰,没有繁乱的外界干扰,可以摆脱具体事物的纠缠,心境最为平静,能使人全力以赴、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深入地思考问题。在办公地点,人来人往,进进出出,一会儿一个电话,公务繁忙,是无法进行文章的构思的。

欧阳修在书中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个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成功来自勤奋,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具体说到文章的构思,那是一种高度的抽象思维活动。没有清净的环境,平静的心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

对此,我深有同感。

四十年来,我发表了几千篇文章,出版近六十种书。这些东西,当然都是在我书房的写字台上写出来的。但写字台旁边并不是一个进行文章构思的最佳场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我还不会使用电脑,我的文章、著作都是用笔,一笔一划写成的。九十年代以后,我跟年轻人、我的学生学会了电脑打字,便用电脑撰写文章,著书立说。

“写字台”,顾名思义,是写字、做文章的地方。坐在写字台前面,适合阅读图书和动手撰写文章,并不适合对所要撰写文章的整体,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策划、设计和构想。

特别是学会使用电脑以后,更是深感在电脑面前,无法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电脑是个神奇的东西,也是个挺烦人的东西。电脑所承载的网络,四通八达,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五花八门、奇异古怪、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抓人眼球、引人注目的新鲜事,离奇古怪的事。这些个东西,就像是洪水猛兽一样扑面涌来,让人应接不暇,这都是“挡不住的诱惑”。一旦打开电脑,你便身不由己,被网络的各种很无聊、没劲的信息紧紧地牵制住,欲罢不能,欲罢不忍,什么正事也做不成。

因此,要想做点儿正事儿,进行文章的构思,必须果断地离开写字台,离开电脑,转移到另外的地方去。

 

 

转移到哪里去?

一是,我家的躺椅。

我在宜家购买了一个躺椅,放在我家小客厅外边封闭的阳台上。那里是从房顶到地面的落地窗,阳光充足,冬天是个晒太阳、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我儿子又给我购买了一个躺椅,放置我家的大客厅通风的地方。多是夏天使用。躺椅铺上凉席,四面通风,微风习习,或是休息,或是看电视,让人感到很惬意。

当我想思考一些问题时,便到躺椅上优哉游哉地躺一会儿。不看书,不读报,就是躺在那里静静地闭目养神,思考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躺在躺椅上,那姿势跟坐在写字台前边大不一样。换换姿势,也是一种调节,一种休息,浑身放松。此时此刻,大脑却活跃了起来。构思要写的文章,效果最好,效益最佳。

二是,卧室的床上。

年轻时,我是天天开夜车,昼夜鏖战,每天基本上都是凌晨一两点钟才上床睡觉。退休以后,夫人不允许我再开夜车,强令我必须在晚上十点钟上床睡觉。

这么早躺在床上,我那里睡得着啊。身子平躺在床上,头部的血液充足,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坐在写字台前面,绞尽脑汁,百思不解,怎么也屡不出头绪的的问题,躺在床上便豁然开朗,灵感突现,问题迎刃而解。常常是刚刚躺下不久,便又重新起床,回到书房。

灵感这个东西神乎其神,是个十分抽象的东西,是很难言传的神奇的东西。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出现。而且具有突发性,神出鬼没,来得突然,消失得也很快,必须及时捕捉,赶紧写在纸上。

三是,马桶上。

坐在马桶上,地球人都知道,其任务就是进行新陈代谢,排泄废物。排泄废物这件事,就像类似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水满自溢”,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只需要意念,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坐在马桶上,一下子就会心平气和,一切可心的事或闹心的事,全都抛到脑后,脑子就像是被腾空了似的。

此时此刻,给人的感觉自己就像是“宇宙的中心”,无人打扰,心境极为清净。能够做到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动脑筋思考问题,会畅行无阻,灵感也最容易出现。

我的好多短篇文章的构思,就是在此时此刻完成的。排泄任务完成,同时收获灵感,一举两得。

四是,走路锻炼的路上。

我几乎天天都要去我家附近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走路锻炼身体。我发现,很多年轻人走路或跑步时,都是手里攥着手机,或是把手机绑在胳膊上。边走路,边跑步,边接听电话。

我出门办事,从不携带手机,不喜欢在公共场合接听电话。我最烦在公共场合,公共汽车上、地铁上接打电话,旁若无人,目中无人,毫无顾忌地侃侃而谈,很烦人,缺乏修养。

我去公园走路,也从不随身携带手机。一心不能二用。锻炼身体携带手机,一会儿一个电话,我嫌麻烦,也影响锻炼的效果。

我早已退休,社会职务也已经卸任。我不再是哪个学术团体的领导,没有必要时时刻刻准备听从秘书处给我布置任务,“无官一身轻”;也不再是谁谁的部下,不是让人呼来唤去的“小催吧”,没有必要随时随地身揣手机等哪个上司给我下达指令。

到了我这个年龄,打电话来找我的,十有八九是求我帮他们做事的。更没有必要随时准备着,等待别人求我办事。

走路锻炼身体,一定要保持心境清净,心态平静,三心二意会大大降低锻炼的效果。

我去公园走路,还往往是选择人烟稀少的路径,以避免经常遇见熟人。公园就在我们小区的斜对面,学校的老师走路锻炼的人很多,随处都可以见到熟人。一旦遇到久别重逢的熟人,中断走路,站在路上说话聊天,没完没了;或是一路同行,边走边聊,会使锻炼效果大打折扣。

观赏着公园里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赏心悦目,神清气爽;呼吸着清新、凉爽的空气,心情愉悦,头脑清醒。此时此刻,进行文章的构思,效果最好,也最容易灵感突现。

当然,灵感不是天上掉下来,不是凭空而来的。还是长时间深思熟虑的结果。

(2018年9月5日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