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教杂说”之四十三:《要首先学好母语》

(2023-12-13 06:00:36)
分类: 幼教杂说

标签: 先学好母语

分类:幼教杂说

《要首先学好母语》

赵忠心

 

三种语言学习齐头并进的尴尬

 

据北京《娱乐信息报》报道,一个三岁半的男孩童童说出的话,别人怎么也听不懂。他把“老师”叫“老希”,“葡萄干”说成“帕塌干”……

日前,童童妈妈带孩子到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咨询,才知道孩子的“病因”是因为外语学习过早、过多所致。

童童的父亲曾留学美国,美式英语讲得非常好;母亲留学日本,能操一口流利的日语。童童刚一出生,父母就想出一个自认为很“高明”的招数:从孩子学语言开始,由爸爸对他讲英语,妈妈讲日语,爷爷奶奶跟孩子讲汉语,“三管齐下”,齐头并进,对孩子进行“综合语言训练”。

刚开始,童童很有兴趣,的确掌握了不少外语词汇,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一口气能说出三种语言。客人听了大为惊讶,赞叹不已,称赞家长教子有方;孩子和家长也是洋洋得意,心里美滋滋的。

但时间一长,却出了问题:那孩子经常会把英语、日语和汉语混在一起说,结果什么语都说不对,说不好;讲汉语时,也拖长发音,发出一个个外语的腔调。到后来,童童讲的话意,除了父母能“猜”得出来以外,别人就都不知所云,听不懂了。面对这种情况,童童的父母都急了。于是,便进一步加大“培养教育力度”,频频纠正童童的话语。

没想到,被纠正多了,屡屡遭到否定,童童索性给你来了个“徐庶进曹营__一言不发”;而且,一看到生人就躲,似乎“避之不及”。他有什么要求,宁可给家人用手比划,也不愿意开口说话。那真叫“金口难开”。

这虽然是一个极为个别的案例,但很值得年轻父母们深思。

 

还是要先学好本土语言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进行国际性的经济、文化、科技交往和出国学习、进修、工作的机会,大大增加。社会上对具有外语特长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学习的外语热情,空前高涨。上至年过花甲的老人,下到学龄前儿童,纷纷学起了外语。这的确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令人高兴。

那么,小孩子究竟从什么时候学外语更好些呢?是不是越早越好呢?这很值得研究。

学龄前儿童时期,的确是学习语言的极好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学习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学龄前儿童首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学好语言。而我国一般的儿童,最初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是在中国。孩子们首先要学好的是“母语”,或称“本土语言”,即是汉语。

任何民族的孩子学习外国语言,一般都应在掌握好本土语言、有了本土语言基础之后。如果在孩子的本土语言基础还没有打好的时候,就过早地学习外语,其结果必然是“顾此失彼”,互相混淆和干扰,本土语言学不好,外语也学不好,本土语言和外语都是半生不熟的“夹生饭”。

又据报道,辽宁省大连市有一个五岁的女孩叫可楠,英语说得流利,汉语却很拙劣,她经常脱口说出这样的话来:“妈咪,我肚子饿现在!”语法这样混乱,让可楠的妈妈非常诧异。她已经不惜花费重金,让女儿接受了近两年的正规英语教育和训练,并一直以女儿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为荣。现在,竟然出现了这种让人尴尬的情况,使得她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如下的问题:

“幼儿的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到底哪个重要?幼儿究竟从什么时候学外语更好呢?”

 

 母语基础不好,即或有报效祖国的愿望也难如愿以偿。

 

幼儿时期就学外语,开始时,基本上都是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就像鹦鹉学舌一样模仿,并不真正理解。哪种语言都能说,但哪种语言都不精通,这对发展孩子的智力并无多大的好处;弄不好,也会给孩子的人格发展造成障碍。

语言是一种符号,是思维的“外壳”,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学习语言不仅是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学会发音,学会书写,更重要的是了解、熟悉、掌握一种文化;而要学好语言,也必须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没有学好本土语言的同时,过早地学习外语,会使孩子既掌握不好中国文化,也不能很好地认识和理解外国的文化,很有可能成为“中不中,洋不洋”的人。将来不论是在国外发展,还是在国内发展,都不具有优势。

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人来说,即或是学好了外语,多数人也是在中国本土发展,也主要是与中国人打交道,为中国人服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洋为中用”的意思。即或到国外留学,绝大多数人主要的目的还是回国报效祖国。到国外定居的毕竟是极少数人。如果母语基础打得不好,就是有报效祖国的愿望,也会有困难,难以如愿以偿。

一位留美的教育学博士,回国后翻译美国的教育论文要在中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结果,被编辑部退回重新整理。原因是由于中文的写作基础不扎实,表述的意思不准确,翻译出的文章不会断句、分段,句子、段落太长,文章缺乏节奏感,不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不宜发表。于是,此博士特地托我帮他加工整理,给他的文章断句、点标点、分段、润色后才得以发表。

因此,我一向主张学生出国“留洋”,要先“留土”,首先学好中国本土语言,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具备了较为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之后再留学,知道哪些知识对中国有用处,哪些理论需要“本土化”,就会学有所成,能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外语学习最好是从小学开始

 

我的女儿在上小学时,没有接触过英语。十三四岁才接触英语,主要是靠自学,通过听广播、看电视学习。二十岁时,她的托福考试,一试即过。到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留学,只过了一个星期,她就可以直接听老师用英语讲课,用英语与教师、同学自由交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在班里第一个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许多事实表明,幼儿时期学习语言,应先学好本土语言,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学外语也不迟。

当前,我国城市中有不少的“双语幼儿园”开设了英语课程,那完全是为了迎合部分家长急功近利的不正常心态,并不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所提倡的,也不符合孩子语言学习的规律。而社会上举办的一些幼儿英语比赛,也不是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而是一些民办文化公司纯粹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对家长和孩子是一种误导。

我国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为避免影响幼儿未来的人格发育,早就宣布禁止幼儿园教授英语课程,“双语幼儿园”、“全英语幼儿园”等被全面取缔。

根据英语专家的意见,小孩子学习外语,一般情况,应当在比较熟练地掌握汉语之后,最好从小学中年级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