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动态”之二十九:《开办博客一周年有感》

(2023-10-06 05:23:08)
分类: 我的动态
“我的动态”之二十九:《开办博客一周年有感》









































《开办博客一周年有感》

赵忠心

(2014年3月14日) 

 

       时间过得真快,一不留神,我的博客迄今为止整整开办一周年了。

       自从开办了博客,除了去公园锻炼身体,间或外出开会或做讲座,平时我是深居简出,成了人们常说的“宅男”。

       但我并不寂寞。因为有很多未曾谋面的博友时时刻刻在关注着我,陪伴着我。我感激海内外、祖国各地关注我博客的朋友。

       从去年的今天,我发表第一篇博文,至今共发表808篇博文,被推荐179篇,点击量达418,651次  。中途,我又开办微博,发表微博7100条,粉丝达9087人。

       很多朋友看了我的博客和微博,还都评价不错,这使我感到欣慰,对我也是个激励。

       其中有的人,见我的博客和微博还不是太“火爆”,动员我采取一些猛增点击量的“诀窍”,都被我一一婉言谢绝。

       因为我这个人这大半辈子做事做人,都是讲究个实事求是。不喜欢自我“包装”、“炒作”,觉得那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是一种浅薄,是不正之风,不是学者该有的风范。

       我的文章有多少读者喜欢就是多少,哪怕只有一个读者阅读,我也没白写。就算是跟一位来访的朋友耳鬓厮磨,促膝谈心。我不愿弄虚作假,虚张声势,自欺欺人。这种事我实在做不出来。

      在我的博客和微博开办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是“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很多的朋友、学生都多次动员我开博客和微博,你就是说下大天来,我是坚决不开。

       原因,一是我已年逾古稀,该是颐养天年,彻底休息了。前半生,我是“创造生活”;后半生,该是“享受生活”了。“廉颇老矣,尚能饭”,我是吃嘛嘛香,干嘛嘛不成了。我怕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应付不了了;

       二是我大半辈子都是当老师,给学生讲课并不难。因为听课的学生理解能力、思想水平都上下差不多,给学生讲明白费不了多大的劲。而网络是个非常开放的“课堂”,读博文的什么职业的都有,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常言说:“羊羔虽美,众口难调。”我怕我应付不了,难堪;

       三是此前,我曾浏览过网上的评论,发现似乎是个“自由世界”,只要不满意,就“出口成脏”、破口大骂。我都这个岁数了,何必还要飞蛾投火,自讨羞辱,也给自己的祖宗“挣骂”?

       博客开办一年,感觉比原来想象的要好。刚开始的时候,确有个别“挑衅”、“叫板”、“谩骂”等不大自尊的,但看到我的博客和微博不是在“扯淡”沽名钓誉,不是在“发泄”无名火气,不是在“无病呻吟”,谈的都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教育孩子的事,那“个别人”也觉得没趣,就自动偃旗息鼓,悄悄地撤退了。

      看来,“环境”确有“驱使”的作用。

       这一年来,我开设了十五个栏目,就像是开办了一份家庭教育的刊物:

       一是“幼教杂说”。

       即关于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开始,我并没有把这个栏目作为重点栏目。后来看这个栏目很受读者的欢迎,便不由自主地加大了这个栏目的分量。这个栏目主要是杂谈、随笔、小品之类,通俗易懂,适合一般家长阅读。

       二是“家教杂说”。

       内容是适合于未成年人所有年龄阶段的家庭教育,即各个年龄阶段共同需要、关心的“共性”的问题。侧重于中小学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是“记者访谈”。

       我接受过海内外记者六百多次采访,选择其中的八十多篇出版了一部名为《中国家庭教育观察——赵忠心访谈录》的书。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发表了我的看法,也对传统的家庭教育文化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的博客陆陆续续推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访谈录。

       四是“我的自述”。

       向读者介绍我自己经历过的事,交际过的人。既然是交朋友,就要推心置腹。

       五是“我的动态”。

        即近来我跟家庭教育有关的发展变化的情况,以便使朋友们知道我的行踪。

       六是“讲话讲座”。

        在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会议上,我经常发表讲话,也经常到各地给家长讲课,给一些培训家庭教育指导者的班讲课,也给科研人员讲学。通过这个栏目,可以系统地了解我的家庭教育思想观点。

       七是“含饴弄孙”。

       这是我对我孙辈人的观察,是培养教育自己的隔辈人的一些体会和感悟,仅供家长参考。

       八是“老年生活”。

       老年人是弱势群体,需要特别关注。我国的老年人直接参与孙辈人培养教育的不在少数,老年人还是一个家庭家风的决定性的因素。关注老年人,就是关注家风的建设,也是关注家庭教育。

       九是“父母修养”。

       我的家庭教育思想重点是推动家长的自我修养,而不是具体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教育家长,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家长的素养是教育孩子的最为重要的教育因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是不可能的。希望家长多在这方面下功夫。

       十是“幼儿教师”。

        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年轻父母特别关心的。不仅关心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关心孩子的幼儿园教育,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是我的一个关注点。

       十一是“家教论说”。

       这个栏目主要是论述一些要紧的家庭教育思想观念,适合一些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和家庭教育的指导者、研究者阅读。

       十二是“家教管理指导”。

        这是写给家庭教育指导者的。

        十三是“生活杂感”。

        是我对社会、人生的一些感悟、体会和追求。不管是做什么职业,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学问更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做人不成,如何取信于读者?

       十四是“家教幽默”。

       幽默不是耍贫嘴,幽默是有趣或可笑但又意味深长,给人以启示。用善意而轻松的方式讽刺一些不良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教育,促使人醒悟。

       十五是“家教史话”。

       做学问,特别是社会科学,不仅研究现状,也要研究历史,即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这样,学问才厚重。一般的家长也可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家庭教育文化传统非常丰富,可以说是举世无双。一方面。我们要虚心学习、理直气壮地借鉴外国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要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看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应该是可以继承发扬,继续为今天的家庭教育服务的,以免盲目行事。

       开办博客和微博一年来,我每天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侍候我的博客和微博。冥冥之中,我总觉得一些朋友一起床,就坐电脑前,等待阅读我的博文。那感觉,我就像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每天一上路,车轮一转就开始欠公司的“份儿钱”,必须开足马力,多拉快跑,很有紧迫感。

       这一年365天,除了外出,我一天也没有耽误“功课”,还算是恪尽职守,尽职尽责。虽然很辛苦,但其乐无穷。

         虽然,我这一辈子没有当过“主角”,都是在“拾遗补缺”,但我并不自卑。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做不了大事,可以做小事,只要有事做就行。做不了“栋梁”,可以做“椽子”,摆正自己的位置,各得其所,各尽所能。我还有自知之明。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不管事大事小,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事,都是有价值的,就要尽可能多做一些,做好一些。

      “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一天还能坚持,我不会轻易放弃的,我将继续跟关心家庭教育的朋友交流我的一些思考。

    我衷心感谢海内外、祖国各地的博友!

    希望继续获得你们的支持!

(2014年3月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