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一百七十六:《教授“职称资格证书”》

分类: 随笔 |
随笔之一百七十六:
《教授“职称资格证书”》
赵忠心
(2018年12月26日)
一
江南某省城一家杂志社的主编,也是我的一位老朋友,委托我对他们组织撰写的两本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图书进行评审,写出评审意见。
朋友说,为付我劳务费,根据新的规定,要我出示“职称资格证书”,将职称证书的复印件传给他们。没有这个证书,不好报销。
我说,我没有这个证书。我是三十年前被评为“教授”职称的,没有印象,好像学校从来没有发给我什么职称证书?
老伴的工作单位是国营企业,她是工程师,她有职业资格证书,还拿出她的职业资格证书让我看。我看后,肯定地说:
“这样的职称资格证书,我真的从来没有见到过。”
老伴感到很奇怪,说,你是正儿八经的大学教授啊,怎么能够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呢?是不是搬家的侍候,你给弄丢了?
我再次对老伴说,我记得,几十年前,我被评为教授时,就是领导口头通知了我一声。我压根儿没有见到过什么职称资格证书。
老伴不信,非说是我马马虎虎,丢三落四,一定是给弄丢了。
我平时的事情很多,天天都忙忙叨叨地应付备课、讲学、给人写序言、评语,聚精会神地著书立说,哪里有精力顾得上这个证书那个证书的事呀。
我当教授几十年了,到全国各地讲学上千场,从来也没有人跟我索要过什么“职称资格证书”。怎么,今天突然要“验明正身”呀?莫名其妙。
老伴这么坚定不移地认为是我把证书给弄丢了,一时间,闹得我也没有了信心,含糊了:学校到底颁发过职称资格证书没有啊?难道……
老伴认定是我把“职称资格证书”给弄丢了,我说我丛来没有见过那个玩意儿呀!我们两个人为这事拌嘴好几天了,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谁也说不服谁。
二
为了彻底把事情搞明白,我们决定去学校人事处询问一下,看看到底发没发过“职称资格证书”?
11月30日那天一早,我们先去护国寺吃早点。然后,顺道去学校。
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先到了英东楼我们教育学部办公室询问了一下,正好遇到学部负责离退休工作的陈老师。他说,咱们学校好像没有颁发过什么“职称资格证书”。一询问这个事,他也含糊了。
为进一步弄清楚这个事,我们去学校人事处询问一下。我退休已有十五个年头了,又住在距离学校比较远的校外的宿舍,很少去学校,学校变化很大。陈老师是个尽人皆知的热心肠,怕我们找不到学校的人事处,便陪同我们前往。
到了学校人事处,老伴对人事处的工作人员说,赵老师经常给外边讲课。
学校人事处办公室全都是年轻人,比我的学生年龄还都小个一二十岁,我一个也不认识。他们也不认识我,一看我满头白发,都感到惊讶:这位老先生这么大年纪了,现在还出去讲学?
老伴说,赵老师身体很好。他又是研究家庭教育的,全国各地请他讲课的很多。
陪伴我们去人事处的陈老师插嘴说,你们可能还不知道,赵先生可是大名人啊,他是我们国家家庭教育学术领域的奠基人,权威。
老伴说,几十年来,从中央部委到街道居委会,从大学到中小学幼儿园,从中国到外国,他到讲学上千场,从来没有那个单位给赵老师要过什么“职称资格证书”。近来,国营企事业单位报销管理制度严格了,严格按照职称支付讲课酬金。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待遇是不同的。没有职称资格证书,人家说没办法支付相应的酬金。我们拿不出职称证书,给人的感觉好像赵老师的教授职称是假的,他感到很别扭。所以,我们不得不来学校人事处询问一下,学校究竟发没发过职称资格证书。给你们添麻烦了,抱歉!不好意思。
几十年来,我从未跟邀请方因酬金问题发生过任何的分歧、不快,凡是请过我讲过课的人,我们都成了朋友。
至于旅途乘机、乘车坐什么座位,住什么宾馆,吃什么饭,接待条件,我都从不在意。我这个人相当地能“将就”,“凑合”,这是一种生存能力。乘机、乘车,有座位就成;宾馆,只要安静,能够让我休息好,解除舟车劳顿,保持充沛的精力讲课,就行。用餐,能够吃饱,吃好,就行,从不挑肥拣瘦,讲条件,“耍大牌”。
我不是个讲究的人,挑剔的人,更不是端架子、摆谱的人。因为我自认为我就是一个“农民教授”。跟我打过交道的人,都说我还是个平易近人,很随和,从不摆专家架子的人。
邀请我去讲课,跟我索要“职称资格证书”的事,去年上半年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我听了,觉得很可乐。我既拿不出职称资格证书,更拿不出“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的证明。没有办法,那次的课就没有去讲。
那次是破天荒,我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几十年以来,第一次拒绝去讲课。
学校人事处干部的明确答复,澄清了事实,不仅解除了我的疑虑,也平反了老伴给我制造的“冤假错案”,恢复了我清白的“名誉”。
对有的单位查阅“职称证书”的事,他们也感到莫名其妙。为了减少我的麻烦,只好给我开具了一个证明,证明我是“货真价实”的教授。我心里这才踏实了。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呀!
现在,之所以查得这么严,大概是事出有因。社会上的家庭教育市场里乱象横生,的确是有很多伪造经历、身份,忽悠、欺骗人的现象,“假教授”、“假博士”、“假专家”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据我所知,有的人,听了几天“硕士班”的课程,拿到一个“结业证”,就说自己是“硕士”;听了几天“博士班”的课程,拿到一个“结业证”,就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博士”;没有在大学讲过一次课,就自诩是某某大学的“特聘教授”。这种招摇撞骗的情况太多了。
据我所知,还有一些地方,一些单位,领导干部也跟涉世不深的小青年一样,是“追星族”,盲目迷信,并特地邀请知名的艺人,或“学术明星”,给家长讲家庭教育课。这些人,都不是研究家庭教育的专家,根本没有接触过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我从未见到过他们在报刊上发表过什么家庭教育方面的高见,更没有见过他们有什么家庭教育方面的著作。但却像某些艺人那样明码标价“出场费”,且价码奇高,都是狮子大开口,讲一次课,张口就要十万,十五万,二十万的“出场费”!
这些地方,这些单位的领导,对“知名艺人”、“学术明星”也不问有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对明星崇拜至极,五体投地,不打磕绊,言听计从,当即如数付款。竟然是如此之慷慨啊,之大方啊!
据我所知,近年来,有的省市自治区,在习主席发表重视家庭建设、家风、家教的谈话以后,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一个省,一个自治区,总共才给几十万元的家庭教育经费。这点儿经费,只够请一两个“明星”出场的昂贵费用。难道不惜重金请个艺人、明星讲家庭教育课,就是重视家庭教育吗?就是落实习主席的指示精神吗?咄咄怪事!
家庭教育领域乱象横生,确实是到了不整顿、不规范不行的地步了。
(2018年12月26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