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教杂说”之一百零七:《早期教育不当引发儿童学习障碍》

(2023-05-11 04:52:28)
分类: 幼教杂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早期教育不当引发儿童学习障碍》

赵忠心

 

年轻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的年轻父母对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产生了误解,出现了严重偏差。实施不科学的早期教育,其结果,很有可能会事与愿违。

上海瑞星医院儿童功能障碍治疗中心主任史积善认为,从成年人价值观出发,忽视儿童感受的早期教育,就像一个“陷阱”,使越来越多的儿童陷入厌学等心理障碍及多动症、抽动症等恼功能障碍。

面对社会上林林总总的早期教育课程、教材,他说,接受不良早期教育的孩子,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往往会暴露出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等生理、心理问题,学习成绩随之大降。

接受知识灌输式早期教育的儿童,往往在年幼时“显得”比同龄儿童更为聪明,更具有“优势”。但这并不是这部分孩子的真实能力的体现,只是建立在他们比其他孩子“死记硬背”了更多的书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这其实只是一种“泡沫优势”。

到了913岁,小学中高年级,孩子脑部发育使得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渐渐地开始支配他们的学习效果。这时,普通孩子的知识在正规接受教育后突飞猛进,而接受不当早期教育的儿童,在知识上的优势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的同时,他们在小时候获得学习能力之外能力训练的不足,则慢慢地表现出来了。

更为严重的是,过早地通过强迫学习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大脑智力开发,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压力,对他们的大脑功能会带来损伤。在不当早期教育的负担之下,孩子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体验失败和不成功等负面情绪,一些心理调节、适应能力较弱的孩子,很产生厌学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多动症、抽动秽语症等儿童脑功能障碍。

方法科学的早期教育是有好处,如动手能力、人际交往等能力强。但忽略儿童的大脑发育情况和接受能力,片面地进行“超越儿童年龄阶段”的智力开发是有害的。

儿童生理、大脑发育的程度显著不同。这意味着特定年龄的孩子,只能接受相应的教育开发;而不能任意接受超前的知识灌输。

早期教育更应该偏重亲子教育,接触社会生活、大自然,增长见识,积累、丰富感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而不是单纯背书、数数。

科学的早期教育,必须尊重工作的个性特征,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要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要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家长一定克服盲目攀比、急功近利的心态。

=========================================================


学苑出版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搂。邮政编码:100079

邮购电话:0106767.5512    6767.8944     6760.1101

(本书的责任编辑任彦霞手机:13911059851.团购可以多打折扣)

                             “幼教杂说”之一百零七:《早期教育不当引发儿童学习障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内容简介

这是我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三十多年来,唯一的一部关于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著作。

现在的年轻父母身上有两个“标签”,一是“80后”,一是“独一代”。他们是第一次做父母,缺乏抚养、教育子女实践经验;同时,又是“一次性”的,没有总结经验、教训,“从头再来”的机会,迫切需要育儿指导。

经过十多年的观察、思索、研究,我针对“80后父母”培养教育婴幼儿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以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提出了一整套既符合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家庭教育思想、观念和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为年轻父母指出一条科学的育儿路径。

该书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可以开阔读者思路;命意深刻,针对性强,很具有现实意义;旁征博引,写法生动,引人入胜;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开卷有益。阅读此书,可以从中“悟出”科学育儿的真谛,树立主流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年轻父母学会“用教育的头脑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增强成功育儿的勇气和自信心。

该书主要是写给“80后父母”的,可以作为幼儿园、托儿所家长学校教材,也是幼儿园教师指导孩子家庭教育的必读参考书。由学苑出版社。

 

责任编辑任彦霞手机:13911059851.团购可以多打折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