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动态”之三:《我的近况——给朋友的信》

(2022-06-08 05:33:36)
分类: 我的动态
标签: 赵忠心 近况
分类:我的动态

 

 

说明:

在2013年之前,我一直没有开办博客。原因,一是因为不会操作,我没有系统地学过电脑;二是怕分散我的精力,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网络是个神奇的东西,陷入网络难以自拔。此前,我的一些材料由天津社科院的关颖老师和辽宁朝阳原市委宣传部长、政协副主席王秉德老师代发。我非常感谢他们两位朋友。现在,我的博客开张了,就把发布在王秉德老师和关颖老师博客的有关材料陆续转移到我新开的博客上,以便与读者直接交流。

这是我写给关颖老师的一封公开信,以应答关心我的博友。

2013年3月14日

 

 

================================================== 

 

《我的近况——给朋友的信》

 赵忠心

2012年10月25日

关颖老师:你好!

    你转给我的刘平易、赵汗青、肖亨利等博友的评论和问候,我都收到了。请代我问候他们,并向他们表示我诚挚的感谢!

    能引起读者的关注,这首先应该归功于你对我无私的支持。你的博客是一块风水宝地,人脉广泛,人气非常高。我借你的光,才引起读者的关注。有读者关注,这使我欣慰。关注就是督促,鞭策,会促使我更加发奋努力,为读者提供更为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

    借此机会,我也向你和各位关注我的博友汇报一下我的近况。

    我2004年,六十三岁退休,现已年逾古稀,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拼命了。我早已实现了由过去的“以事业工作为主,保健锻炼身体为辅”,转移到“以保健锻炼身体为主,以事业工作为辅”的“战略转移”。现在,我的主要的任务是锻炼、保健身体,每天早晨快走5000步,晚上走5000步,春夏秋冬从不停歇。我的身体还是很棒,腰板很直,食欲好,吃嘛嘛香,精神状态也很好。

    要想多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必须得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做保障。这是唯物主义观点。想法再多,再好,若没有好的身体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那只能望洋兴叹。过去,可以为事业拼命,现在可不行了,没有“拼命”的那个资本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得先好好保健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做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愿望。

退休以后,我的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自由了,自主了,没有“被强迫”的感觉了,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这种感觉非常好,潇洒,洒脱,无拘无束,能够更大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平时,我除了应付一些报刊的约稿、外出讲课,相关科研课题开题、结题的评审,为朋友出书写写序言等等之类的杂事以外,主要是整理我要出版的几本书:

一是整理《家庭教育思想史》。

这部书本来是要在去年年底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由于中途更换责任编辑等原因,一直拖延到今天还没有问世。这部书是一部学术著作,三十五万字。出版后也将成为高校文科的教材,与我199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学》配套,为开设家庭教育学课程的高等学校提供两门最基本的课程教材:一门是“论”,一门是“史”。有了这两门课程,就可以开办一个专业了。因为这部书是介绍从古到今中外家庭教育思想发展的过程,引用了中外很多学者、专家的著作,大概有近两千条注释。出版社要求注释都必须是最新出版的版本,这就需要一一重新核对,这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因为是大学教材,要求要精益求精,我不得不全神贯注地投入。这是我几十年的心血,我不能马虎从事,不能误人子弟。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很希望大家重视历史的学习和研究,历史就是研究演变、发展进程,知道了过去,就会客观地认识现在,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才能使我们的学问感到厚实。

二是整理《中国家庭教育观察——赵忠心访谈录》。

这是一部接受记者采访的书。我接受过近六百次记者采访。经过筛选,我选取了其中八十多次有代表性的采访报告,结成这个采访集子,将近四十万字。书中记录的是我对中国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宏观的看法。不仅有对我国家庭教育文化传统的看法,重点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现状的一些看法,值得家长、家庭教育工作者、研究者读读。这部书已经整理完毕,交由学苑出版社出版,预计今年春节前后问世。

我希望通过这部书,不仅使读者了解我的家庭教育思想,要紧的是,希望读者能够明白一个问题,就是家庭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一定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家庭教育,一定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研究家庭教育,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认真研究家庭教育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视野要开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看得远,必须要站得高。要使我们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时俱进,就必须研究家庭教育的文化环境。

三是整理再版的著作。

2000年,我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两部书《大师的阶梯》,上下册。一本是中国的,一本是外国的,共六十五万字。介绍的是中外名人接受家庭教育的情况和他们成长的情况。为写这两本,我翻阅了中外无数的名人传记,广泛地收集资料。这两本书的资料相当丰富,当年发行的情况很不错。在一次大陆的图书展销会上,台湾的一个出版商看上了,他们购买了版权,2004年已由台湾方圆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世纪金童》、《大师的阶梯》、《如何培养顶尖孩子》等三本书。

这两部书的版权,现在在我手里,我可以全权自主支配。现在,长江文艺出版社也要再次出版,我们已经签订了出版合同。

四也是整理再版的著作。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出版的《历代良母教子经》和《历代慈父教子经》两本书,共三十七万字。一本是介绍历代教育子女成功的母亲,一本是介绍历代教育子女成功的父亲。这是1990年前后在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他们出版社曾经于1998年再版过一次,现版权也在我的手里,广东一家出版公司还要再版。

这两本书,我也是查阅了很多的资料。这些资料,分散在浩如烟海的古籍里,收集资料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特别是《历代良母教子经》这本书的资料,我查阅了从西汉时期刘向的《列女传》以及后来多个朝代,一直到明清、民国年间的《续列女传》、《列女传续》、《列女传增广》等不下几十本古书,才把资料收集齐全,那精力可花费多了去了。那时候没有扫描、复印、电脑这类新鲜玩意儿,都是我一笔一笔手抄下来的,几十万字。这里的艰辛、苦衷,只有我自己知道。

但我并不后悔,吃苦的经历是我的财富。我不想写什么昙花一现的“畅销书”,也写不来,没有那个本事;我希望写一本,就要争取使之成为精品,成为“长销书”,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就像我的《家庭教育学》那本书,是教育部指定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和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这在家庭教育学术领域是独一无二。199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到今年,已有十八个年头,共印刷了十六次,发行几十万册。去年加印一万五千册,今年又加印一万册,至今势头不减。这在家庭教育学术领域独领风骚,是绝无仅有的“长销书”。

也像我前边提到的再版书《大师的阶梯》(中国、外国两册)、《历代良母教子经》和《历代慈父教子经》,一个出版社出版了,另外一个出版社还要再版,这表明它们的地位稳定,未可动摇,无可替代。

我著书立说,并不是单纯追求数量,重点是追求质量,高质量。希望我的著作出版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同类的书能够代替它。借助炒作推销书,那不是学者的风范。还是坚持靠质量吸引读者,靠学术的厚度站稳脚跟。

我出版的每一本书,都是我心血的结晶。我从不糊弄读者,因为糊弄读者就是毁损自己。这这个道理我非常明白。

我年届古稀,该经历的我都经历过了。“行到花开花落处,坐看云卷云舒时。”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心境平和,悠然淡泊。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所说:“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

几十年来,我积累了不少的资料,除了出版、发表的以外,尚有几百万字储存在电脑里,有不下几十本半成品的书稿。我利用锻炼、休息和享受天伦之乐以外的时间进行整理,交叉作业,齐头并进,哪本先脱稿就先出哪本。我不再订指标、赶进度,给自己加码;而是顺其自然,随意而为,量力而行,不拘快慢,尽力而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把著书立说,当成是一种消遣,一种享受。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厚积而薄发”吧。

家庭教育是人们一生中接受的第一种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并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无论怎样估计它的价值都不为过。越来越多的博友关注我的博客,充分表明关注家庭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我很高兴。我将再接再厉,继续发挥我不多的余热。

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繁荣、发展我国的家庭教育事业多做实事。

赵忠心 2012年10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