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家教杂说 |

《家长千万可不要做这种蠢事》
赵忠心
信的末尾这样写道:“尊敬的编辑叔叔阿姨们,我乞求你们快救救我吧。要不然,我只有到那没有烦恼的地方去了。”
究竟是什么样的遭遇,竟然使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孩子,陷入如此绝望的境地之中呢?
经了解,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小学生的父母早已离婚,父母谁也不要这个孩子,他只好从小跟姑母生活在一起。也许是由于父母离异,给他幼小的心灵很大的刺激,使他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学习成绩也不太好,在班里经常是在倒数第三名之内。虽然经过班主任的帮助,学习成绩还是没有什么起色。
于是,班主任就让孩子的姑母带他去医院的脑神经科检查一下,看看他的大脑是不是有问题。并且还说,如果是智力有问题,即或是学习成绩差一些,按规定,可以放宽升入中学的条件,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样进行中学学习。
当时,姑母怕他不肯去医院检查,就说要带他出去玩,才把他骗到医院去做脑神经检查的。当他知道事情的真相以后,马上就委屈地哭了。检查的结果,孩子的大脑和智力发育都很正常。
但是,在那孩子的班里,同学们都已经听说他大脑有问题,课上课下都有一些同学神秘兮兮地指指划划,议论纷纷,给那孩子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特别的在开学的第一天,那孩子报到时,班主任老师不收他交的书本费和学杂费,也不发给他新课本。还在班上当众问他,为什么不到医院脑神经科开证明?
那孩子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侮辱,认为自己没有脸面再见同学。于是,上完两节课就回家了,再也不想回学校上课了,甚至还不想活了。
据那孩子的姑母说,孩子自小一直很聪明可爱,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还常常夸奖他。上小学以后,在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也不错。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成绩就越来越差。她认为,可能与他的父母离异有直接关系。
当她把医院检查的结果告诉班主任老师时,老师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孩子大脑有问题的证明开不出来,是你没有本事。人家某某同学的大脑不也是没有问题吗,可家长就找熟人给开出了大脑有问题的证明。”
为了减轻学校和老师在学生及格率、升学率的压力,各地有不少的学校动员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脑神经科去测查智力,开具“弱智”的诊断证明。这种做法,实在让人感到震惊!
这明明是在“弄虚作假”,欺骗教育领导部门,欺骗舆论,是教育界的一种腐败现象。这是“应试教育”非常严重的一种具体的反映。
然而,我们有家长不辨是非善恶,以为学校老师是“爱护”孩子,关心孩子的“前途”。于是,还真的有家长,按照学校老师的“意图”,乖乖地带孩子去医院开具孩子“弱智”的诊断证明。
这些家长的想法可能是:孩子不争气,功课不好,家长觉得实在是没有“回天之力”,只好开个假的“诊断证明”,先让孩子升入中学以后再说。
个别家长所做的这种事,其实是糊涂事,是蠢事,将来会后悔莫及的。
“弱智”又称之为“低常”、“智力落后”、“智能不足”、“智力残缺”等,是一种疾病,在国内外都有严格的测查、评价标准。我国抽样测查表明,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弱智儿童”的发病率只在千分之三左右,落后地区最高也只有千分之七八。如果孩子确属“弱智”,早期诊断、发现,及时治疗、训练和教育,情况会有明显改善的。在小学,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弱智儿童,而是学习方法、能力、习惯、态度问题。只要教师和家长耐心、切实加以指导,是可以跟得上班的,甚至会出现“后来者居上”的奇迹。
假若根本不属于弱智,硬给孩子“戴”上弱智的帽子,就等于给孩子判了“无期徒刑”,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为了获得及格、升学这一时的所谓“便宜”,“弱智”这顶帽子戴上容易,要想摘掉,那可就难了。同学们都知道孩子是“弱智儿童”,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或者是同情,或者是蔑视,或者是怜悯,或者是讥笑;孩子有口难辩,羞辱难忍,那都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孩子小时候留在人们头脑里“弱智”印象,很难被抹去的。那样,孩子好像是占了个“小便宜”,会使孩子一辈子吃“大亏”的。
奉劝家长:千万可不要做这种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