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讲话讲座 |
见习记者娄雪整理。
赵忠心:
《家庭教育要为孩子留有余地》
近日,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教授走进“现代教育大讲堂”,与家长们面对面进行交流。
赵忠心认为,教育要尊重规律和孩子的个性,为孩子留有自我发展的余地,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
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还是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赵忠心认为,这就是心态问题。家长的心态很重要,他强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心态最重要,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起决定作用。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观察,赵忠心发现,当下多数家长的普遍心态就是过于着急。大家都不想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认为孩子学知识、学特长都是越早越好。所以,一岁不到的孩子学认字,三岁不到的孩子学外语,无论什么事都要捷足先登。甚至还有不少家长不惜重金加入到“制造神童”的行列,对孩子进行超强度的早期智力开发。“这些做法明显就是家长太过于着急,但是一着急就很容易做错事。”
“在我所带过的研究生中,来自大城市的很少,最高的是省会城市,绝大多数都是农村的。这些学生的家长的文化素养,远没有城市里孩子的家长高。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农村家长的心态比较平和、端正,这使得孩子越学越爱学;而城市中大部分家长的心态不好,孩子越学越不爱学,到了本科以后再不愿意往上学了。”赵忠心分析道。由此可见,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先放平心态。
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问题的普遍焦虑,其实也和自身心态有很大关系。赵忠心坦言,孩子将来发展到什么水平,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中学,这一阶段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创造条件,让孩子健康成长。孩子能不能成才,成什么样的才,成多高水平的才,这是由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教育因素。
曾有专家在电视节目中讲家长怎样教小孩子翻身,赵忠心认为这是伪科学,“翻身属于人的本能,不需传授亦无需示范。孩子翻身很容易,当他会玩了,拿一个他喜欢的东西给他看,他就会跟着转,进而学会翻身。”
其实,无论孩子的年龄有多大,教育都要为其留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很多时候,家长不是教得越多越好,这样容易在无形中约束、束缚孩子;相反,应该是教得越少越好,给孩子留有自我发展的余地,让孩子可以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赵忠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曾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个农村孩子,孩子的父母在外务工已经好几年没回家了。记者为他拨通电话后,孩子说:“妈妈,我很想你们。暑假我能不能到你们家玩?”父母的家成了另外一个家,电话那头,孩子的父母立马泣不成声。
事实上,现在很多的家长在孩子身上的感情投入大打折扣了。在赵忠心看来,金钱投入不算感情投入。赵忠心说:“过去叫‘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针一线密密缝,把这种感情缝到里头了;现在是‘慈母手中钱,儿女身上衣’,只见物质投入、金钱投入,可是家长在孩子身上的感情却缩水了。”
《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曾说过自己不喜欢孩子。而她的儿子老鬼,也是作家,他在书中写道:“记忆中就没有被母亲抱过,亲过,也从没有尝过坐在母亲膝盖上的滋味。”对此,赵忠心颇为担忧。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他的情感会是怎样的?可现在的多数家长对此都不太会思考。
孩子在小时候与家长是形影不离、如影随形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都会逐渐与家长疏离。孩子长大了,越来越独立、自主,这是正常现象。但是许多家长认为是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有感情。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感情就是促使孩子朝家长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一旦孩子不朝这个方向发展,就是感情疏离了。”赵忠心评价道。
在赵忠心看来,有的家长还有一种思想误区,就是喜欢把孩子当成给家长争光的工具。过去讲“光宗耀祖”,“显耀门楣”;现在是,只要孩子争气了,家长脸上就会有光彩。其实,这会让孩子反感的。“在我看来,指望孩子争光的家长一定是没什么出息的家长。如果家长想要争光,就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奋斗。”赵忠心说。
现在的很多“80后”家长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是被呵护着长大的,大多数只有被别人呵护、照顾的经历,没有呵护、照顾别人的经历,而且都比较有个性。许多年轻的父母本身还不够成熟,又怎能培养出成熟的孩子?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位家长在她女儿结婚时说:“你们两个人结婚了,不是1+1=2,而是0.5+0.5=1。为什么这样说?你们都是独生子女,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有两个人都把自己不良的个性收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家。如果都带上自己的不良个性过生活,肯定会合不到一块去。”
对此,赵忠心这样点评:这位家长看问题很透彻,简直是一位哲学家。而大多数的“80”后家长缺乏包容心,夫妻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闹矛盾,这就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的不融洽甚至破裂。
而影响孩子教育成效、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父母的离异。现在中国的家庭稳定程度比较差,离婚率很高,其中北京更是排到第一位。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夫妻双方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劲儿往一处使。
“尤其是父亲、丈夫这一角色非常重要,他就像一出戏的导演,要使得每个人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能够把所有人的关系处理协调好,这是男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而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亲的角色更是不能缺位。”赵忠心谈到。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离异是家庭最大的变动。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必然导致教育功能的不完整。涉及到离婚问题时,家长一定要处理好孩子的抚养、教育问题。“中国人容易有一个毛病,一说到离婚,就喜欢加词,‘打离婚’‘闹离婚’……我们有必要改变这一态度,向外国学习,结婚是喜事,离婚同样是喜事。不幸婚姻的结束是一件幸事。”赵忠心说道。
他还指出,家长们更不能将离婚的负面影响全部映射到孩子身上。
现场问答
问:怎样能有效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答:首先,家长不能太过心急,要根据孩子的性别、年龄、兴趣等进行个性化教育;其次,要注重孩子的闲暇教育。一年365天中,孩子的各种节假日共有170多天,也就是说,孩子有一半的时间是在休闲的状态,这样,家长就可以在休闲时间多给孩子做些安排,比如带他出去旅游,到各个地方去看看,既可以放轻松,也能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问:您对于孩子学特长持什么态度?
答:我支持孩子多学习和发展特长,我的小孙女就学跳舞、唱歌、绘画、钢琴等,但是我们对她不要求太高,不要求考级、考证。我认为,让孩子培养特长的目的不是让她学技术、学技能,而是体验多种学问的思维方式。一种学问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门专业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多学特长可以开拓孩子的思路,在多种学科里体验不同的思维方式,并用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文/见习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