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动态”之六十六:《当务之急是创新中国教育思想》
(2019-10-10 07:08:29)分类: 我的动态 |
说明
昨天上午,新疆克拉玛依的陈根法先生如约来到我家。国庆节前夕,他就告诉我说10月10日左右来我家。
他老我家,一是看望我和师母,二是送他新出版的《成长的奥秘——从理念到方法重塑中国教育》一书的样书。该书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七月出版。
他的到来,我很高兴。我们又谈了近两个小时,主要谈的是我们两个人都感兴趣的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问题。
下面是我给他的书撰写的序言和陈根法先生写给我的信。
=======================================================
《当务之急是创新中国教育思想》
赵忠心
一
2013年至2016年,应新疆自治区妇联和教育厅关工委的邀请,我连续四年去新疆讲学。从东到西,从北到南,我到过新疆几十个城
市。
新疆,对内地的很多人来说,都是很遥远、很神秘的,不了解那里的实情。出于主观想象,一般人都认为处于祖国西部边陲的那里,地广人稀,闭关自守,资源匮乏,贫穷落后,满目荒凉。
其实,到新疆实地走一走,亲眼看一看,你会发现,我们是很无知的。现实跟人们的主观想象恰恰相反,新疆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生机盎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蓬蓬勃勃的景象,新疆各族人们生活幸福、社会生活和谐安详,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借用新疆女歌唱家巴哈尔古丽的歌词:“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
我是专门研究教育的老师,到了新疆,自然最关注那里教育的发展状况。每到一地,除了讲学,妇联和关工委的领导都为我安排参观、考察那里的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跟当地的老师、干部进行座谈交流。无论走到哪里,进入任何一个校园,都让人眼前一亮。那里校园真是儿童乐园。教室是窗明几净,学校规模之大,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的现代化,都是内地很多学校望尘莫及的,学校教育的发展状况很好,让人倍感欣慰。
至于那里的家庭教育工作,也是出乎我们的想象。各地的中学、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了家长学校,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家长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甚至做得比内地很多地方都要好,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受到家长广泛的欢迎。
在讲学、参观、考察、座谈、交流的过程中,接触了新疆教育界的很多同行。我深切地感受到,新疆虽然地处内地,地理位置封闭。但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育界的同行却不闭塞、守旧,他们信息灵通,思想活跃,思维开阔,对教育的发展、改革别有见地,富有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令人刮目相看。
我想,新疆不仅是“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而且是“地灵”而“人杰”,人才济济。
在交际的过程中,我也结识、结交了一些新朋友。
陈根法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二
去年的一天,陈根法先生从乌鲁木齐打来电话,说他撰写了一部关于教育改革的书,要我给看看。他诚恳地请求我,给他的著作提提修改意见。既然我们是朋友,朋友的托付不能拒绝,于是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他也很快就寄来了书稿。
我原以为陈根法先生的书是家庭教育方面的著作,没想到,他撰写的是一部充满激情的研究、论述我国教育整体改革的著作。
著作的名字是:《成长的奥秘——从理论到方法重塑中国教育》。
从书名上看,顾名思义,这不是普通的教育科普著作,是一部教育学术著作;不是论述我国教育的局部改革问题,而是讨论我国教育整体改革问题的。
他的这部著作,不是针对孩子某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进行阶段性的研究,而是从孩子一出生,一直到成年的教育系统性的研究著作;也不是家庭教育的专题性的研究,而是对我国教育进行宏观性地整体研究,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整个国民教育体系。
陈根法先生站得高,看得远,视野开阔,不仅对我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了如指掌;也对外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中外教育进行了横向的比较。阅读他的著作,让人眼界开阔,心胸豁然开朗。
陈根法先生的这部著作,也论述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问题。但重点不是讨论教育方式方法改革的问题,主要是论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的问题。
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属于深层次的文化。教育制度属于浅层次的文化,要改变,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而教育思想观念的改变,是相当困难的。
陈根法先生迎难而上,著书立说,论述这样的难题,精神可嘉,值得敬佩、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图书市场上,绝大多数教育方面的书籍是论述教育方式方法问题,或是介绍成功的教育经验,而重点讨论教育思想观念问题的书籍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物以稀为贵。”正因为这类书籍稀少,陈根法先生的这部重点讨论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的学术著作才显得弥足珍贵。
提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问题,很多人会认为,那是专家、学者的事,跟普通读者关系不是很密切。其实,这是对教育思想观念的一种误解。
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教育本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技术活儿”,不是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就可以获得成功的。教育成功与否,虽然离不开教育方式方法,就像过河离不开船或桥。但任何的教育方式方法的背后,都是受教育思想观念支配、指导和制约的。教育思想观念不仅决定教育发展方向,也直接决定受教育者成长发展方向与高度的。教育思想观念准确无误,教育方式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教育思想观念不正确,哪怕只是出现了一些偏差,便会“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教育的结果会大大地打折扣,甚至会造成重大的失误。
因此说,陈根法先生的这部重点论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的著作,是值得关心教育工作的人的高度重视的。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孩子的家长,都不要忽略、轻视教育思想观念问题。忽略、轻视了教育思想观念问题,我们的教育行为将是盲目的,其结果会是事与愿违的。因此可以说,教育思想变革是全民、全社会的事,当然更包括家长和教师,对此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三
据我所知,陈根法先生并不是学社会科学的,是学理工出身,他也没有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但他对社会科学,特别是对教育事业,却是情有独钟,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五十五岁就提前退休了。他希望能在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推广上做些实事。
从他的这部著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不仅一直在关注、了解、思考、研究、审视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而且,对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估和判断;与此同时,他确实也阅读了很多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著作,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视野很开阔,思维也很深刻。
在这本书中,他广泛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和国学等多种学科理论,论证他提出的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他摆事实,讲道理,广征博引,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有说服力,发人深省,很能开阔读者的思路,提升读者的思想境界。
比如,他在这部著作的第一章,开宗明义,首先明确提出如下的观点:
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文明;
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获得幸福;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人的幸福源于健全人格;
家庭是人格培养的主战场,等等。
这是陈根法先生教育思想理论的基础,是他教育主张的顶层设计。
在这个教育思想指导下,陈根法先生在他的这部著作中,用了很大的篇幅,细致而系统地阐述了他所倡导的人格教育理论:
第三章——人格成长的规律。
第四章——自我的成长。
第五章——超我的诞生。
第六章——人格成长路线图。
第七章——人格是西方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
这几个章节,是陈根法先生著作的主体。他对人格成长的过程、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具有独到的见解,很值得学习、领会。
纵观陈根法先生的教育主张,我认为有几个特点:
一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说,在教育中要充分体现“以儿童为本”的原则。以儿童为本,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尊重儿童的人格、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儿童教育的规律,促使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二是,大胆借鉴西方国家的人格教育理念。西方教育家所倡导的人格教育的目的是,发现每个孩子独特的内在潜力,找到每个孩子独特的人格特征。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帮助孩子生长出独特的人格。这实际上,就是注重、充分发展孩子的个性。
三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帅,始终紧紧扣住“今天的教育不仅要有利孩子今天的发展,更要有利于孩子明天和后天的发展”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努力克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甚至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浅薄的教育思想。
在我国,探讨中国教育整体改革的学术著作久违了。陈根法先生的《成长的奥秘——从理论到方法重塑中国教育》一著作的问世,给我国教育理论界吹来了一股新风。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可能是促进作用,也可能是阻碍作用。上层建筑要服务于经济基础,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水平。
教育发展的水平往往是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发展水平的。因此,教育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事实上,我们的教育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
但进行教育改革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教育改革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
教育制度的改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而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立竿见影的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虽然旧的教育制度不复存在了,但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却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要彻底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建立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崭新的教育体制,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决心、耐心、恒心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陈根法先生这本书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深层探索和促动。
(赵忠心: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
学生
201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