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忠心家庭教育
赵忠心家庭教育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5,992
  • 关注人气:7,5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讲话讲座”之十九:《坚守科学捍卫学术》

(2017-05-28 05:22:48)
分类: 讲话讲座

  “讲话讲座”之十九:《坚守科学捍卫学术》




这是在2011年我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三十年暨七十寿辰研讨会上,关颖老师讲演。

==============================================================

2016年在“赵忠心家庭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之四)

《坚守科学    捍卫学术》

——赵忠心教授的家庭教育研究和普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关  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二十五年前,因为对家庭教育研究的兴趣,我与赵忠心老师相识。也正是从那时起,在赵老师的点拨下我开始了家庭教育的社会学研究。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些年一路走来,在与赵忠心老师的近距离接触中,在赵老师耕耘的家庭教育沃土上,从做学问到做人,我收获了许多、成长了许多。

  2012年,赵忠心老师被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授予“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荣誉称号,颁奖词这样写道:

 “赵忠心是中国家庭教育学术领军者,家庭教育的践行者和守望者。赵教授‘许身家教,孜孜耕耘’的精神,是一种甘于寂寞乃至冷漠的执著精神,一种契而不舍、百折不挠、发奋图强的开拓创新精神;赵教授‘敢讲真话、旗帜鲜明’的治学态度,是一种严谨的、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在我看来,赵老师获得的荣誉和公众的评价是实至名归。作为一名学者,赵老师的最大闪光点在于他独特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气质,赵老师是学术界坚守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捍卫家庭教育学术的严肃性的楷模

一、以科学研究立足

 家庭教育是科学吗?当今毋庸置疑。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初,赵老师开始涉猎家庭教育研究时,这个研究方向是受到质疑的。在人们看来,家庭是人生活的私域,教育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没有什么科学可言,作为一项研究根本立不住脚。

然而赵老师凭着自己在学校工作的实践,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深刻影响;凭着对新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孩子教育问题的敏感和人们的巨大需求、凭着对教育科学的深入理解,认准了家庭教育要实现科学化,必须有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为基础、做支撑。于是从那时起赵老师一个人默默地开始了家庭教育的科学研究之旅,一干就是35年。

 关于科学,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有一个经典定义:“任何一种学说,如果它可以成为一个系统,即成为一个按照原则而整理好的知识整体的话,就叫做科学。”

正是赵老师以学术研究立足所做的不懈努力,创立了我国的家庭教育学这门科学。这一自成体系的论著,不是从外部引进的,而是建立在赵老师对古今中外历史上家庭教育研究精华的深刻领悟基础上,来自于对自身研究问题的陈述和解释。如今,当我们看到赵老师在家庭教育领域丰硕的成果的时候,不能不承认正是得益于尊重科学、立足学术研究的远见卓识。

二、以科学精神坚守

 搞研究是个苦差事,不被浮躁的社会现实干扰,不为眼前的名利所动,耐得住寂寞、潜心钻研才能有所收获。这其中,最需要的是以科学精神坚守。

 赵老师为自己定下的志向是:“许身家教,孜孜耕耘。”赵老师说:“我之所以做出了些成绩,一是不图名,二是不图利,三是不图官位。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如果这三项都图,将是一事无成。我不能看谁的眼色行事,我最瞧不起那些没骨气的文人。”

 赵老师早年从事家庭教育研究,没有项目、没有经费、没有助手、没有领导支持、没有人提携,是冒着科研成果不被承认、评不上职称的危险的。然而他全然不顾,一以贯之地在学术领域坚守。

恩格斯说:“每个阶段,甚至每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科学史的研究表明,科研道德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往往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具有高尚的科研道德。

 赵老师是把家庭教育研究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的,而不是一种自己谋生的手段。他看重的是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所以跳出了一己的小圈子。这种对家庭教育研究的执着和无私奉献精神,所表现的是一种难得的自信和脱俗。这种表现科学精神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作为学者科学素养的精髓。

三、以科学态度治学

 中国学术界历来有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优良传统。著名学者胡适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概括了这一治学态度。他说:“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一分证据只可说一分话。有三分证据,然后可说三分话。”在赵老师的研究历程中我们看到,他将自身的研究志向、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我国家庭教育研究领域,堪称知识最渊博、最有见识、最能用“证据”说话的人。

赵老师研究家庭教育思想史,是钻到书堆里找资料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赵老师说:“现在虽然时兴‘包装’、‘炒作’,但我却不以为然。我还是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下真功夫,精益求精地把酒做好,陈窖一开酒香飘千里,酒客不会因为巷子深而却步,还会不辞辛苦找上门来的。”

赵老师的《中外家庭教育荟萃》、《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和即将出版的《家庭教育思想史》等等都是这种严谨治学态度的最好见证。

赵老师研究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所表现的是对社会现象的高度敏感。独生子女问题、素质教育、休闲教育、神童研究……不仅分析表象,还注重用横向联系的、纵向历史发展的思维做出有理有据的诠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赵老师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还表现在对社会上被热捧的、却偏离家庭教育科学方向的流行的观点进行尖锐的批判。赵老师说:“我不是为了自己,我不怕得罪人。”赵老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洞察力和直言不讳的风格,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以科学方式传播

社会科学承载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使命,社会科学的普及则是社会科学履行自身使命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和展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载体。研究与普及是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两翼”。赵老师在潜心研究的同时,在家庭教育科学传播上也是游刃有余。展现在世人面前的50多部著作,3千篇论文和普及文章,还有5百多场讲座、6百多次媒体采访……就是最好的证明。

 更难能可贵的是,赵老师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与时俱进。2013年3月14日,赵老师在“新浪博客”安家,发表的第一篇博文是《母亲的背影是最好的教科书》,并同步到了微博,由此开始了网络自媒体的耕耘之旅。

在准备这篇发言稿时我看到,短短三年零一个月,赵老师共发表各类博文2316篇,平均每个月62篇,每天两篇,围绕不同内容和针对不同的读者开设了15个栏目,如今博客访问130多万,关注人气3千多。发布和同步微博22126条,微博粉丝近1万6千人……面对这组鲜活的数字,令我惊讶不已!

 我知道赵老师的博客和微博基本是原创,每一篇、每一条都是他的思考、出自他自己之手,而且耐心解答各类网友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确信,这种日复一日、没有一分钱报酬、没有助手的耕耘,如果没有学术研究积累、没有科学精神的坚守、没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断然做不到的。

 在家庭教育领域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奋斗的赵老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如果有更多像赵老师这样坚守科学、捍卫学术、不辍耕耘、与时俱进的学者,大家形成合力、协同创新,定会创造家庭教育事业的更多辉煌!

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