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四十四: 《体育盛宴中的苍蝇》
(2016-08-09 06:56:19)分类: 随笔 |
随笔之四十四:
《体育盛宴中的苍蝇》
奥运会是一个“体育盛宴”,供全世界爱好和平、爱好体育的各国人们共享。
我虽然已经年逾古稀,早已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在体育场上龙腾虎跃,但由于从年轻时候就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至今观赏体育竞赛的兴致丝毫未减。每当电视里有足、篮、排、兵乓和田径比赛,我都会兴致勃勃从头至尾观赏。虽然作为体育比赛的看客,不能得到身体的锻炼,但观看体育比赛会振奋人的精神,使人永葆年轻的心态。
我希望中国运动员能获得很多的奖牌,为祖国征得更多更大的荣誉,但我从不计较奖牌的多少,哪国运动员获奖都不容易,我都高兴。
因为奥运会赛场是一个公平竞赛的场所,那里比的是运动技术、技能、技巧,比的是体力、耐力,比的是速度、强度,同时也比的是心理素质、道德素养。不论是哪国运动员获得了奖牌,都应该获得祝贺、钦佩和尊重。
此次奥运会,正在世界各国爱好体育的人们享受体育盛宴时,却在饭菜中出现了一个令人恶心的苍蝇,那就是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霍顿。
在里约奥运会男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之后,冠军得主、澳大利亚选手霍顿,在中国著名游泳运动员孙杨在训练中友好地向他问好时,他却以怨报德,称孙杨是“吃药的骗子”,一时引起中国网友强烈的不满。
霍顿曾在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中国选手孙杨的攻击性言论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深思熟虑的策略”,打的是“心理战术”。
在体育竞赛中,是允许使用心理战术的。何谓“心理战术”?指的是在比赛之前活比赛过程之中,利用心理手段给对方运动员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和错觉,从而出现失误,而使我方占有优势或取得优势的一种战术。
要注意,“心理战术”应该使用“心理手段”,而比赛使用什么别的不正当手段。
而这个霍顿使用的不是“心理手段”,而是恶意挑衅,犹如在径赛中故意向别的运动员下腿使绊。用北京人的话说,就是使用的是“下三烂手段”,是无中生有的人身污蔑和攻击。这不属于“心理范畴”,而属于道德品质、道德修养范畴,突破了道德底线,严重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应该受到世人的谴责。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据《悉尼先驱晨报》透露,霍顿是在同澳大利亚游泳协会主席伯特兰谈话后,促使他发表针对孙杨的攻击性言论的。澳大利亚媒体也纷纷对霍顿的做法予以“肯定”,赞扬霍顿这样做既可以动摇孙杨的比赛意志,又可以趁机占领“道德制高点”。
我没去过澳大利亚。只知道这些年来有很多中国人争先恐后地移民澳大利亚。心想,大概澳大利亚是个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不错的国家。
而霍顿这件事的发生,是一种缺乏素质和教养的表现。他虽赢得了比赛,却输了人格,极大损害了中澳游泳的感情,有损澳大利亚运动员的形象。
特别是霍顿的恶劣言行还得到了澳大利亚游泳协会主席的授意,澳大利亚媒体还公然称赞霍顿的言行占领了“道德制高点”!
澳大利亚运动员霍顿的表现,媒体和澳大利亚游泳协会主席的态度,一下子就颠覆了我对澳大利亚好感。
如果说霍顿的恶劣言行本来就是无耻的,那么,澳大利亚媒体所说的“道德制高点”的话,就是更加的无耻的了。
看来,霍顿的恶劣言行,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思想素养的表现。有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霍顿发出这样恶劣言行是不可避免的了。
澳大利亚人把如此恶劣的对同行的恶意攻击轻描淡写地说成是“心理战术”,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我们的现实生活。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思想倾向,就是把人的一切言行都归结为“心理支配”,似乎而跟人的道德素养高低、法治观念强弱无关。遇事只是进行“心理分析”,而不进行伦理道德、法律素养的分析与批判,似乎心理学理论可以解释一切,涵盖一切,“心理学可以包打天下”。
比如前些年,一个弹钢琴的年轻人杀了人,有心理学家说他之所以杀人,跟他成天价弹钢琴,双手习惯了的“向下”的动作模式有直接的关系。而与杀人凶手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没关系。
还有一次,一个民间的心理咨询机构讨论男人出轨的问题,研讨会上一个占上风的观点是,男人的生理需要在家里得不到满足,势必会到社会上得到满足,好像“婚外情”“婚外恋”是合情合理的。新华社的一个朋友得知,特意邀请我出席。在研讨会上我说,男人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也不能说到社会上获得满足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低等动物没有自我克制能力,可以“乱交”,有情可原。我们人是高等动物,具有社会性,应该具备自我控制能力。不能把我们人混同于低等动物。
现在,一个人在思想行为出现了严重问题,一些人往往统统用“心理问题”的说辞,掩盖、搪塞、敷衍,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本该受到道德谴责或受到法律制裁的人得到庇护,侥幸过关。在这种思想的诱导下,人们就会渐渐没有了是非、善恶、美丑、对错、荣辱的观念,变得麻木不仁了。
这是一种不良的,而且是有害的思想倾向,值得严重注意。
(2016年8月9日星期二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