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靠近你,我们共同成长
(2022-04-20 14:33:00)
标签:
教育 |
此外,每次自主游戏时,我们也总是浮在面上“观察”孩子们的游戏,没有真正走近孩子、走进游戏。当孩子们有明显求助需求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去帮助他们;幼儿游戏时发生严重纠纷与冲突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去制止孩子们的游戏。这与自主游戏的理念背道而驰,这样的游戏只是我们老师希望的游戏,而不是孩子真正的游戏,它们的区别最大在于“教”是我们成人给予孩子的,孩子获得的是间接经验,而“游戏”给予孩子的是直接经验,老师在游戏中只需是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在观察时发现孩子们需要教师帮忙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介入,而介入游戏的的方法也可以分为很多种:语言介入——比如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简单提示,引发幼儿的思考解决问题、助推游戏。交叉介入——比如当观察到孩子们的游戏进程缺乏某种新意时,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和幼儿进行交流,助推游戏。平行介入——比如当观察到孩子的游戏受到某种技能的阻碍时,教师就可以走进他们的游戏,和他们一块儿玩,给孩子技能上的模仿和引导。但是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是幼儿乐于接受挑战,勇于面对困难,而不是教师主导游戏的发展。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一定要是先材料再文字的,其中的差异是我们能够亲身体会到的,所以我们在组织幼儿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不要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其实要做到以上这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认为我们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一是观察解读儿童的能力,观察要真正的“看到”,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我们用眼睛看到的只不过是孩子行为表现的冰山一角,更重要的那90%是用眼睛看不到的,那些才能带我们走进儿童的内心,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那样做、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二是师幼互动的能力,师幼互动的重点是教师支持的是孩子游戏目的的达成,而不是教师目的的达成。三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能力,看看我们提供的材料是否充分支持孩子的发展,材料要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老师只有适时的放手,孩子才能飞得更高,所以老师只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才可以胸有成竹地放飞孩子、成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