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攻终结能力的递阶训练方法
(2023-09-08 09:52:49)
快攻终结能力的递阶训练方法
终结能力是篮球各种能力中最为重要的能力,快攻终结能力是其能力的一个方面。在昨天的训练中,我向队员解释了为什么乔帅不打快攻。我从三个方面做出了解释:其一,可能一方面我们在比赛中获得的快攻机会少,如对阵塞尔维亚的两场比赛,对方很好的控制了攻守平衡,而且进攻成功率很高,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快攻的机会。其二:另一方面可能是乔帅感觉我们队员快攻能力不足,如在转换中传接球能力、运球推进能力、跑动的能力等。其三:快攻终结能力不足。即使我们发动了快攻,但是由于我们的终结能力不足,最终还是打不进去。于是,乔帅的战略是压节奏,从而减少我们在转换中的失误,在快攻终结时的匆忙不进,从而也减少了对方的反反击。但是,在我们唯一赢的对阵安哥拉的比赛中,我们却是打了很多的快攻。于是,我在想:乔帅是有选择的快攻吗?是有选择的改变进攻节奏吗?这些对于我们这些局外人来说可能永远都是一个迷。以乔帅的篮球理念,这肯定不是他的本意。
快攻的终结能力不是想有就有的,是需要培养的、训练的。在以前的教练员培训班讲课中,我多次提到了快攻尖兵的培养问题。即一支球队必须培养一到两名、甚至三名快攻转换的尖兵队员,他们在快攻转换中能够得分。我们培养了甘代伟、法茹克、薛增军、毕铁垚、曾瑞淳、王俣鑫、小相等等。现在还需要培养叶哈、梁骁、罗笑天、王奥纯等。其实,我想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这种快攻的终结能力,多多益善。在具体的训练方法上需要有一个递阶的过程。
快攻终结能力的递阶训练方法:
第一阶段:篮下的各种投篮动作练习。如篮下的各种左右手打板球、勾手球等。这一阶段主要培养球员对篮筐的感觉、各种投篮的手型、身体姿态、脚步动作等。
第二阶段:限制区区域的各种行进间的上篮。如从罚球线位置的后撤步跳步上篮、转身上篮,低位的各种攻击投篮,把具体稍微拉远一点,并结合脚步进行训练,重点是对脚步进行细抠,如转身时的身体重心的高度、脚放的位置、双脚之间的距离、身体朝向的方向等。跳步时双脚朝向的方向、落地的位置、双脚之间的距离。
第三阶段:从三分线外附近区域攻击篮筐。从做一个变向开始的突破上篮,到一个桩的两次运球变向的突破上篮,到两个桩的变向突破上篮。把跳步、转身、抛投等结合起来。重点是提高队员在高速中的身体平衡控制能力、高速中的动作的协调能力、动作技术的衔接能力、高速中对篮筐的感觉。
第四阶段:从中线附近开始的高速运球攻击篮筐。这个是第三阶段的延伸,并对运球速度、变向幅度做更进一步的要求。
第五阶段:从后场篮下开始的高度运球推进、快下接球后的运球推进攻击篮筐。这是个人终结能力训练的高级阶段。可以让队员从后场直接开始,也可以让球员从后场防守开始去做练习,这培养队员全场转换的空间意识、转换意识、长距离的控传球能力、跑动能力、高速中的人球结合等等。
第六阶段:全场一对一、二打一、三打二、三对三的实战攻防阶段。我最为喜欢的是全场一对一,三打二转为三对三,这两个练习我是爱不释手的,也是运用的非常的熟练。
在前面的各个阶段,都可以从从低强度到高强度、从低速度到高速度、从无防守到有防守。主旨是先扣技术动作,然后再上强度,把对抗强度和技术动作结合起来训练。
快攻终结的方式有多种,如上篮,扣篮、抛投、急停跳投,三分远投等等。
快攻终结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队员从开始的一些基础训练到慢慢的掌握半场的到全场的,这是一个不短的训练过程。这就需要教练员认真细致的去研究、并结合自己的训练实践不断的去总结,每一个队员的技术动作、跑动能力、人球结合能力都可能有差别,这需要一些因材施教,虽然说因人而异,但是总的要求是要提高球员在高速度、高强度、高对抗下完成技战术动作、并能够进球的能力。外线队员和内线队员的要求差别不大,都需要练习持球推进、接球推进、无球跟进、无球跟进+三分线附近接球攻击等各种方式。全面的提高全队的所有队员的快攻转换的终结能力。单博士的内线队员篮板球后的运球推进的快攻理念给我很多的启发,在多次的训练实践中我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球员快攻终结能力需要培养、球队快攻终结能力需要训练,终结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快攻的信念信心。
快攻的来源、快攻的推进、快攻的终结。后面,再写快攻的来源。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