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全场人盯人紧逼防守的再认知

(2023-06-25 10:25:10)
对全场人盯人紧逼防守的再认知
 
       最近,看了很多cubal的比赛,很多球队都在使用全场的人盯人防守,相较以往的半场联防,现在更趋向于全场的人盯人、2-2-1的区域紧逼了。那些把半场的联防或人盯人作为核心防守战术的球队估计很难走到最后的。这是大家对篮球比赛博弈的更深的理解和认知,这也是防守战术的进步。还是那句老话:好看看进攻,赢球靠防守。这句话更深层次的理解该是对防守的重视吧。但是如果想走的更远,则需要在攻守两端都需要花费心事。但也只有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才能深刻的理解这些个意思吧。
       在今年全国赛回来后,我们一方面强调了防守端,如对球的控制,强侧的压迫,弱侧的协防要求等等,对持球挡拆的防守,对无球掩护的防守(弱侧无球掩护,低位给高位的无球后掩护),双掩护的防守等等。我们在这两周的时间内更多的梳理了进攻端。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知道和做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需要依靠千万次的重复训练去解决。战术不是在战术板上画的,是靠队员在临场的对抗中去执行的。
       通过这次的全国赛和省运会,以及最近观看的多场比赛,对全场人盯人防守又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其一:更加坚定了全场人盯人紧逼防守战术的信念。
       其二:对球的控制。在堵中放边的原则下,加强对球的控制。这个防守的度取决于攻防二人之间的能力。有实力,就上大一些,弱一点,就收一些。这是二人之间的博弈问题。但是前提是从最开始的地方就要控制住。控制、减缓其推进的速度和路线。把球逼向边线,形成强弱侧。
        其三:对后场的挡拆。如果是内线挡拆,则穿过,如果是外线挡拆,则可以考虑穿过或换防。前提是控制球的推进速度。
       其四:对无球队员的控制,遵循平行线原则。前提条件是帮助控制球的推进速度,根据球的速度来决定自己的防守位置。如果球冲击的快,则需要加大协防,甚至补防。如果球推进的慢,则可以加强自己防守人的接球控制。在后场,加强对斜插接球的控制,加强对内线上提策应接球的控制。
       其五:上强度的时机。一、当对方想落下阵地组织进攻时,可上强度。二、当球运转到持球能力弱的队员手上时可以上强度(二人的博弈)。三、当内线队员在高位接球时,可以上强度(取决于日常千万次的训练,在训练中必须要求内线队员顶上去防守,提高他们的在这种状态下的防守能力。至于比赛中用还是不用,则取决于临场的安排了)。四、适当允许向远端的传接球,主防反跑。接球后再上强度。
       其六:如果真的守不住,还真的需要退回来呢。或半场人盯人,或联防。以退为进。
       其七:在全场的人盯人、区域紧逼、半场防守中主动求变。
       临场的效果取决于日常的训练,临场的变化取决于球员的战术执行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日常千万次的重复训练所得。还是那句话:比赛是日常训练的镜子。如何把双刃剑打造成干将莫邪剑,这考验的就是教练员和球员对篮球的理解和认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