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愿子成龙,女愿女成凤”, 这是普天下做父母的,对自己子女的良好愿望。
这个愿望能实现吗?答案虽不能完全肯定,但还是有这种可能。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会为你“争气”,
会为你“争光”,会实现你的预期和愿望,会让你“心想事成”。
为了验证这种说法,这里不妨举几个典型事例。
事例一:瑞典科学家奥莱夫的父母是伐姆兰省乡下最贫苦的佃农。他出生的时候,家里最值钱的财产就是一支鸟枪和三支鹅。当时,有一位身着华丽衣服的亲戚抱着自己的儿子,讥笑他的父母:“你们的儿子永远是一个看鹅的穷鬼!这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奥莱夫的父亲听后,笑了笑回答道:“不,你说的不对!我们的奥莱夫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只需支付20年的时间,他就可以雇你的儿子当马夫。”于是,在父亲的帮助下,奥莱夫从懂事起,就把人生目标定位为国家的栋梁,并时时刻刻向这个目标努力。甚至,在中学时的作文里,奥莱夫这样写道:“奥莱夫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谁盗窃奥莱夫一分钟的时间,谁就是盗窃瑞典!”事实上,他不仅这样说了,而且脚踏实地向既定的人生目标迈进。到20岁,奥莱夫完成了一项重大发明。他很快成为瑞典数一数二的科学家和富翁。
事例二:世界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
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不那么认为,他母亲认为,老师当着学生的面骂学生“笨”,
这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爱迪生还从小学爱玩化学把戏,常用瓶子装着有毒化学药品带到学校玩,而不留心学业。班主任老师不理解,觉得爱迪生讨厌,便以“小坏蛋”
的罪名把刚入学3个月的爱迪生赶出校门。这3个月成为爱迪生一生仅有的学校教育。然而,爱迪生有一位贤明的母亲,坚信自己的儿子不“笨”,
也不是“坏蛋”,
而是学校老师教育有问题。于是爱迪生的母亲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实验。有一次,火车的车棚坏了,爱迪生藏车棚里盛化学药品的瓶子被打碎,药水四溅,遇到空气燃起熊熊大火,把坏的车棚燃着了。车站警察跑来一看,知道是爱迪生惹的祸,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把耳朵给打聋了。耳朵聋以后,爱迪生更加专心于科学研究,后来从化学到电学,成为世界大发明家。
事例三:我国知名作家麦家在《一句话照亮世界》一文中说,他从小生长在农村,上完小学就没有好好读书,心想反正上不了高中,破罐子破摔,初中的成绩很差。只读过一年私塾,沒有文化的农民,从来不怎么关心他学习的父亲开始注意他的学习状态,关心起他的学习。在他要去读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的头一天,父亲专门把他叫去几公里外的一所高中,围着学校围墙边走边开导他,其中,他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要被火烧掉;肚子里有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就因为父亲这句话,使他灵感突发,灵机一动,像换了个人。那年,他顺利考上高中,后考上大学,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事例四:毕业于北京大学,新东方的掌门人俞敏洪也生长在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俞敏洪参加了三次高考,才考上北京大学。第一次参加高考,分数很低,没有够上大学录取分数线,并且英语只考了30分。他很丧气,想放弃再参加高考,在农村当农民,老老实实种一辈子田算了,或者加入打工大军,外出打工。但俞敏洪那明事理的母亲不干了,认为自己的儿子一定能考上大学,会有出息的,这次没有考好,只不过如走路不小心,迭了一跤而已,没关系,只要今后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考上。他母亲听说学校缺一个初中英语代课老师,便亲自登门找学校的校长,希望校长同意让俞敏洪代课,校长被他的母亲的诚心所感动,终于同意俞敏洪当代课老师。同样,俞敏洪也受到母亲的行为所感动,通过自己的发奋努力,最终考上大学,成就了自己的成功。俞敏洪后来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深情地写道,他之所以能考上大学,获得现在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那农民母亲,是母亲给他信心,把他“逼”
出来的。
我们不难从这些事例看出,做父母的要想自己的儿女能“成龙、成凤”,
实现自己的预期和愿望。首先自己必须是明事理的人,对自己的儿女充满着自信,随时鼓励和鞭策儿女,为儿女“鼓气”
和“鼓劲”;其次,要想方设法地给自己儿女学习、生活提供忧必要的条件。总之,要学会爱儿女,要象所举的四个例子中的父亲、母亲一样才行。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才起作用”, 也就说,仅仅有“好” 父母还不行,还得有“好”
儿女,主要靠儿女自己的发奋努力。如果子女如同“抹不上墙的泥”, 与“阿斗”
一般,也是实现不了父母的愿望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用不着我在这里多费口舌。
我只想问: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做父母的,如果要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
成为社会有用的人,那么,就要做明事理的父母,会爱儿女的父母,多给儿女鼓励与赞赏,帮助儿女增强自信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