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咏茶诗拾趣

(2014-03-22 09:33:13)
标签:

杂谈

                                咏茶诗拾趣

 

  时下,正是春茶采摘和上市的季节,历代的文人墨客吟咏不少茶诗,别有一番风趣,使人在举杯品茶中,体味到茶的清香四溢。里试着列举几例,与读者诸君共赏.

据记载,我国最早的咏茶诗是唐代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所录的西晋诗人张载的《登成都楼》,诗云:“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这首咏茶诗是歌颂蜀茶的,把品茶与人生的欢乐相连。

唐代诗人李郢为春茶采摘上贡天子而在《茶山贡焙歌》中写道:“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阶无比。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先及清明宴。”这首诗把当时成千上万人釆摘、制作、吃茶、进贡春茶的场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在众多的咏茶诗宝库中,唐代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颇为独得有趣。诗云: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诗的开头对茶进行形像描绘,接下来说茶与诗人及僧人的关系。然后说茶用白玉碾碎,用红罗过筛。当茶放进茶碗里时,茶汤泛起黄花般的沬,这说明茶的品质优美。再写晨昏饮茶的景致,最后写茶的提神醒酒功能。

晚唐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极为传神地描述了人们饮茶时的身心体验。全诗两百余字,以“得茶”、“饮茶”、“感茶” 三部分内容构成篇章,其中“饮茶”部分的“七碗茶诗” 最为著名: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卢仝描述的是饮茶过程中的体味,一碗热茶碧波荡漾,香气袅袅上升,着实诱人。此时,诗人再按捺不住开始品茶。一碗又一碗,一共喝到七碗。这七碗茶,不仅品出茶味,更品出人间真味。品茶品出灵感,一首“七碗茶” 一气呵成,诗意跌宕起伏,妙趣橫生。

  宋代诗人苏东坡的咏茶诗,十分风趣,仿若热茶的温馨清润,齿颊留香,令人回味无穷,而将茶比作美人,更是匠心独运。其诗云:“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北宋诗人曾巩在他的《寄献新茶》一诗中写道:“种处地灵偏得日,摘时春早未闻雷。京师万里争先到,应得慈亲手自开。”你看,春茶成了京城人们的抢手之物,他们以能最先得到春茶而感到幸甚。

  清代诗人陈章的《采茶歌》中唱出了采茶女们的辛劳:“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催贡文彩下官府,那知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此外,我国己故佛教协会主席赴朴初也曾为“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 写过一首五绝茶诗:“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诗的首句引用了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 把多饮茶“受至味”、“ 得真趣”, 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吃茶去” 的典故也出自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常往赵州观音寺,不但自己嗜茶成癖,还劝人饮茶悟道,“吃茶去” 成为他的口头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