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不为例” 与“现不为例”
“下不为例” 与“现不为例”,两者虽只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下不为例”的潜台词,我们不难看出,就是“这次就算了,下次就要注意了”。 也就是对检查发现的安全管理和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检查者有“好人主义思想”, 碍于情面,“放”了被检查者“一马”, 不能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考核。
孰不知,这种“下不为例”,“ 放一马”, 把规章制度当“人情”送,视规章制度如儿戏、橡皮筋的做法,一方面,使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成摆设,失去权威性、严肃性;另一万面,检查者“松一寸”,
那么,被检查者就会“松一尺”,把规章制度不当回事,就不会严格落实好规章制度,及时处理好所存在的问题;再者,有了一次“下不为例”,
就避免不了有第二次、第三次-----,照此下去,规章制度就成了贴在墙上的东西,一种摆设,失去了应有作用;这样,“下不为例” 不就成了安全生产的大敌了吗?,最终为安全生产埋下了事故隐患。纵观以往,我们应该深有体会,深刻教训,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对发现的安全管理和生产所存在的问题,搞“下不为例”
或“视而不见”, 不能认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处罚考核造成的。也就是规章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到位的问题。
“现不为例”就不一样了,它的潜台词就是对发现的问题“不能就这样算,要一是一,二是二,”,意味着,
必须做到“大公无私”, 一视同仁, 不留情面,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和考核。好处不言自明:一是体现了检查者落实规章制度的决心,也是检查者“落责”的具体表现;二是维护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能消除被检查者的侥幸心理,能对被检查者严格落实规章制度的有力、有效促进;四是可以及时消除安全管理漏洞和安全生产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由此可见,“下不为例”是我们必须摈弃的,“现不为例” 才是保证我们做好安全生产的法宝。
实践证明,我们只要不折不扣地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不搞“下不为例”,
坚持“现不为例”, 就能保证安全生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