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生命比名誉重要
东汉时期,南阳有位70多岁的名医沈槐,他终身未娶,因此膝下无儿无女。眼看着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沈槐也就日渐忧愁,他不甘心自已的一身好医术,就这样后继无人。如此一来,整日愁眉不展的沈槐身患重病,眼看着就要离开人世。沈槐的邻居是个好心人,很是同情沈槐的境遇,他知道张仲景是当世名医,就以沈槐的名义请张仲景前来看病。张仲景本来就和沈槐有交往,现在又见他身染沉疴,于是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来到沈槐的住处。经过一番诊断后,张仲景很快就开岀了方子: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各一斤,煮熟后搓成团,外用朱砂涂上,一顿吃完。病中的沈槐接过药方,不觉大笑:“我行医50多年,这样的药方还是第一次见到!”待张仲景走后,他并没有按照张仲景的嘱咐吃下这服药,而是请邻居将方子做成了丸药,挂在床前。以后,每次有人来探望,沈槐笫一句话就是指着药丸大笑:“你看,这就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呢!你见过五谷杂粮能治病吗?真是天大的笑话!哈哈······”沈槐只顾着笑话张仲景,竟把无人继承自已衣钵的事儿彻底忘了。就这样,沈槐笶话了张仲景大半年。而在大半年后,沈槐的病却在不知不觉中痊愈了。听说沈槐身体康复,张仲景前去探望。看着满面红光的沈槐,张仲景意味深长地说:“医者,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也。先生虽无子女,吾等晚辈不是您的子女吗?先生哀从何来?”张仲景的一席话,让沈槐恍然大悟:“张先生果然是名医呀,原来,你给我开的是一剂忘忧愁的笑方,这才是真正的对症下药啊!”
清朝初年,江苏常州城里岀了个魏神医。有一次,魏神医到一个危重病人家看病,他走后病人枕头下放的十两银子不见了。那银子是病人的儿子刚刚借来,预备给老人请医用药的。病人的儿子听信谗言,怀疑是魏神医拿不,便捧了一炷香,跪倒在魏神医的门前。魏神医很奇怪,问他这是干什么?病人的儿子委婉地道出了疑情。沒想到,魏神医听后痛快地承认了下来,并说:“确有此事,因我有急事需要银子,手头一时不便,就悄悄地拿了你家的银子应急用了。我本想今天去给你父亲诊脉时,再偷偷地放回原处的。”说完,他拿出十两银子,交给了病人的儿子。这一来,街上围观的人都惊呆了。他们本以为魏神医道徳高尚,不想他竟会如此卑汚。一时间,对魏神医的非议之声传遍大街小巷。然而,魏神医却神态自若,毫不在意。半月后,病人痊愈。在彻底清理病床时,在褥子底下发现了那十两银子。于是羞愧难当的父子俩又跪倒在魏神医面前,病人痛苦流涕地说:“我们家的银子并未丟失,是我的儿子诬陷了先生。今天一则来送银子,二则特地来向您请罪,
请您原谅.” 魏神医将他们父子拉了起来,
好言相劝。病人的儿子十分不解地问道:“先生,我那天听信谗言诬陷了您,您明明沒有拿银子,为何甘愿蒙受骂名呢?”魏神医说:“你父亲的病情正在紧要关头,若找不到丟失的银子,一定伤心绝望,邪火上攻,病情会急剧加重,很可能一命呜呼。所以,我宁肯背上骂名,也要挽救他的生命。”父子俩听了万分感激,磕头不止。
这两个事例说明,有时候,生命比名誉更重要,因为比起他人的生命健康,自己的名誉受损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这只是暂时的受损,一旦结果出来,更能彰显自己人格的高尚,更能受到人们的尊敬,名誉也更加光辉灿烂。张仲景和魏神医是深谙这个道理的,他们不惜损毁自己的名誉,开出令人可笑的药方、承认本来自己没有拿的十两银子,充分体现了他们一心为病人着想,一切为了病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是无愧为当世名医、神医的,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时下,医患关系紧张,甚至病人拿刀砍上医生,除了病人本身的因素以外,与我们有些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日益低下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加强医徳医风,张仲景和魏神医无凝是一面镜子,经常拿来照一照,对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是有好处的。笔者在此恕不多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