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调一致教孩子
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有一则寓言,说的是天鹅、梭子鱼和虾一起拉一辆车,它们三个都用足劲,拼命地拉呀,拉呀,可小车就是原地不动。原来,不是小车太重,而是它们的劲使得不对头:天鹅使劲往上向天空直提,梭子鱼拼命地朝着池塘拉,虾却一步步向后拖······
小小寓言故事,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细细想来,现实生活中教育孩子时某些现象颇似天鹅、梭子鱼和虾拉车。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口径和步调不一致,一方反对,唱“黑脸”,另一方却同意,唱“红脸”,而一方倡导的得不到另一方的配合。有时父亲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母亲却事必躬亲,不予理会;母亲要控制孩子的零花钱,教育孩子钱来之不易,不能乱花钱,要注意节约,父亲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大把给孩子钱,要孩子想花就花,花完了再给;有时母亲或父亲对犯了错误的孩子进行训斥教育,而一旁的爷爷奶奶戓外公外婆却慈心不忍,将孩子拉到身边“避难”,甚至反而训斥孩子的母亲或父亲来,等等。诸如此类教育孩子的做法不胜枚举。
孰不知,这种教育孩子时的口径和步调不一致,一个唱“黑脸”, 一个唱“红脸”,“
两种声音”的教育,会使受教育的孩子,产生无可适从的迷茫感,“不知听谁的”,从而模糊了对一些问题的正确认识,长此以往,一些常受一方“发难”
一方“庇护” 的孩子,会导致骄橫放纵的不良习气。
还有,比如,学校老师教育学生要遵纪守法,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但孩子回到家里,父母却在搓麻将、打跑胡子赌钱;学校老师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注意安全,有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带着孩子闯红灯(我每天上下班都看到这种情况)。等等,诸如此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的情况,也同样不胜枚举。
人的善恶美丑的识别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初涉人世,大脑如一张白纸,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很大程度上,可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所以自古以来都很重视孩子后天的教育和启迪作用。从家庭教育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在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言教更重身教”的同时,还必须口径统一、步调一致地教育孩子,要形成“合力”,在对待一些重要问题时,应力求事先磋商交流,达成共识;力戒无原则的庇护。父母平时要多交流看法,统一意见,努力寻找到适合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最佳方式方法。
另外,父母还要经常同学校联系沟通,努力与孩子的老师达成共识,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双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孩子教育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