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那么好的事二一七@365
(2025-09-26 22:30:53)
标签:
365读书文化 |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乌鲁木齐 晴 8~16。
一
凯恩斯的书现在又拿出来读,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勇气,估计是他的名声吧,读研究生时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国家干预经济的正当性、必要性的理论创始者,继《国富论》之后英国的又一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家,经济界的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都来自英国经济学家的创造,凯恩斯的理论因为晦涩难懂而为世人诟病,可他的经济学地位又让人们不得不面对,这一切的根源当然是他的理论解决了国家政府对经济刺激政策的理论问题,符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需求,战后经济重塑有他作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身影,他高高在上的形象,不仅仅是人,而且也包括他的著作,还有他的气质,也都一以贯之了,清高、贵族,我那时主要看他的《通论》,就不好懂,他的语言风格有些专业深奥,透着傲慢,对读者并不友好,我买了他的两本书,一本《通论》,另一部就是两册的《货币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997年精装版,2007年9月购于南门新华书店,一直都想读一读,几次粗略翻了几页有点不知所云,也就放下了,这次重读,硬着头皮看,虽然看过一些这方面的著作,看这本书确实有点发怵,太过于专业,大量的数学公式,推理,大量的专业术语、数据,完全不像一部定性描述的著作,对于我这样的一个看热闹的读者而言有些难度,可是我的好奇心没有泯灭,仍有这样的需求要看看,没有银行业务需要我这么研究金融,也没有读学位的需要,存粹就是一个好奇,就是因为曾经的那颗洞穿知识海洋的欲望之心仍然驱使着我,欲罢不能,凯恩斯的傲慢的表情给予我的那种刺激到今天依然令我要解读他,以解心头止痒,当然凯恩斯的观点到今天也不一定适用了,但他的影响力依旧,听到他的名字对于经济学界仍然响当当,其实任何的思想都是人类文明大厦的一块砖,它的作用都是解决了当时的问题,为人们向正确方向进发提供了必要的指导意见,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指南针、风向标,它们会随着人类向前进发的过程而渐渐退出主位,让更新的思想占据C位,自己成为浩瀚天空宇宙的一颗星星而已,人类近代历史的发展呈现加速的趋势,迭代的思想不断涌现,但是这更加证实了后人的任何的发明创造都是站在前面巨人的肩膀上实现的,我喜欢看经济学方面的这方面的著作,他们的贡献就秉承了这个历史轨迹和历史规律,我曾经买了不少他们的书,也看过不少他们的书,有些给了我启发,也有不少不过是看看而已,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即便如此也会有些许的收获,比如闪光的点点滴滴,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案例,这样的启发有时很有用有效,一语点醒梦中人,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崇拜有着历史的因素和必然,是一代人的信仰、选择,大部分的人看这方面的书有困难,囫囵吞枣、半通不懂,由于前面的路走不通,相对立的理论被放弃,市场化就成为了选择的大背景下,非此即彼的二选一效应让当时的人们一股脑地倒向了这条路,理论的彻底导向让精英们对市场有着政治正确、精神思想信仰的崇拜,一边倒的行为方式再一次上演了,全民向市场奔袭,一夜之间似乎什么都翻了个个,以前反动的变成了香饽饽,以前的资本主义谬论变成了人人喜爱的新纲领,以前被批倒批臭的封资修有人人心中的白富美,向来都缺乏主心骨的知识阶层自然是最先转向的群体,他们发自内心的向往资本主义的西方经济理论经典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鱼龙混杂、鱼砂具下,中国的讲台、殿堂几乎都清一色地换成了西方的经济理论,谁要是不买几本西方经济方面的经典著作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谁要是不知道几句西方经济学的经典论断,说不出几个西方经济学名家名著,就不配谈经济,也就是受这种氛围的影响,我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学习了解西方经济学经典的过程,与一切社科一样,这些经济学经典也或多或少都有着玄虚的地方,总不踏实,与科学技术实业相比不太靠谱,前提条件太多,过度的需要假设的因素让理论从头到尾都有些自圆其说、自说自话的嫌疑,过于牵强附会,不过大局已定的情势下我也是积极的参与者、购买者,喜欢逛书店的我必看的就是经济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专柜,在这里驻足不前,狗眼看星星也好,装模做样也罢,咱就是喜欢那里的氛围,喜欢那里的味儿,就像一种病,一种会传染的瘟疫,躲都躲不了,全社会都被传染了,那些年这方面的书汗牛充栋、多如牛毛,是个出版社都会搞出一个经济学方面的丛书系列,它太能打了,人们对于经济的热情也充分体现在了经济方面的出版物了,这些书是出版界的翘楚,热销品种,又多又贵,销量一贯占据排行榜前列,现在经济下行伴随着经济学方面的书也面临冷却的局面,那种几十种经济学理论译丛齐刷刷摆放在一整排书架的壮观景观不见了,人们认识到几本书改变不了形势,经济学拯救不了经济,我一直都有一个直觉,经济学理论都是马后炮,不过是一些观察经济的人士尝试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方式描述他所见所闻而已,他们力图像科学家一样用科学语言总结出一些所谓的经济规律,然后再掌控把握经济运行,可是经济本身的制约因素过于复杂多样使得这种尝试至今并没有一个可以像科学技术领域的发明创造那样有说服力的成就令人信服,支离破碎的经济学理论、模型有些滑稽可笑,并因此而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行动的对立,甚至强化了人们之间的阵营敌对,将人类社会引向到更加危险的路经,经济学理论思想的不同成为意识形态差异和社会风险、文明冲突的策源地,这如同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的原子物理理论导致的原子弹给人类带来的崩溃风险一样,不知道那些经济学经典作家们对于现代社会的混乱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