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一一零六蛇年日常五五@365
(2025-09-26 21:47:45)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5年9月23日 二,乌鲁木齐 晴转阴 14~26。
一
70年解放日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准备中,我是通过社区干部不停造访感知的,附近的街道、路边警力、工作人员增加印证了一件事,这次活动规格高,有重要人物参加,方方面面都在忙,围绕庆祝活动拉网式风险隐患排除,但凡重大事件来临4会有气象配合,此项又更显现重视、不同寻常,上午到和田二街这一路上都在布置安排,车辆、电动车有所减少,工地也限制出人,河滩路像一条彩带贯穿乌鲁木齐南北,让这个城市的秋分多了几分柔美、妖娆,我几乎每天都会经过的广汇桥、珠江路桥掩映在花海中,飞驰如注的车流,如同丝绸之路上一个个的信使,南来北往的向世界传递文明、光明、讯息、成果,置身与这样的场景里我会与这里的氛围同频共振诱发阵阵悸动,似乎进入到了一个扭曲力场,让我的生命焕发激情,处于感动状态,哲学意义的思想,心灵深处的溢彩,忘记尘世烟火、沉浸精神幻觉,难得的体验,少有的状态,可遇不可求,我常常在这里迎接,每次都会有一些同感,却无法总是满血的情形,大概也只能如此了,高光时刻不总是那么易得的,我们生活日常可以无限地向其靠拢,享受部分的体悟,珍惜这些过程,降低门槛,增加笑点,让生活更多一点诗意,让生命与思想为伍,让日常与精神为伴,物质的丰润与意识的充实结合,具体事物的质感与抽象形态的虚幻相连,结构、形式的多样化让我摆脱单纯、单调,小小果实的酸甜苦辣咸让我脚踏实地、心安气定,务实与务虚都是我所欲也,往往它们不可兼得,总在它们之间横跳、走钢丝,得到一端失去另一端。
二
人脉在生意场的作用毋庸置疑,我们的时时事事都在感受,可像国人这样也还是出格的,人情社会的运行方式人脉关系充当了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因为人治社会将一切都交由具体的人决策,而人是最复杂最易变的动物,不可靠性最强,确定性最弱,制度也是人定的是我们的口头语,其潜台词代表了一个重要的含义,人是至高无上的,任何的制度在具体的人面前摆在后面,规矩因人而异,一个人可以这样
办,另一个人可以那样办,一件事缘于人的不同有不同的结果,也即是人的权力可以无限大,任何事务的关键就是搞定具体的管事的人,寻租现象在我们这里尤其普遍,人们从中尝到了甜头,大家的经历告诉人们寻租的重要性决定性,正常渠道行不通,人们总是习惯于找人脉,找关系,这样的做事方式造就了独特的营商关系、社会生态,软环境不利于现代化向纵深发展,其效率总体上又回到了洪荒时代,制度简约人际关系、简化办事程序带来的效率提升化为乌有,一事一议、一事一谈,事事都要过不完的人事关、没完没了的人情关,因人而起的种种劣根性、弊端困扰者我们,那么还有什么优势可言?社会秩序建立在人际关系只是是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历史的倒退,完全违背人类发展的趋势,人际关系越简单个人越自由,人与人的关系越健康,每个人作为个体才更舒适,创造性在这样的氛围才易于发生,我们希望的社会的样子才更接近,我一直不清楚的是为什么人情社会经过这么几十年的改造似乎改变不多、不大,在一些领域还有强化,这是令人沮丧的噩耗,也很担心将来,我们希望法律成为人们的保护神,这比任何的诺言都更可靠、更有效、更长远。
三
中国人在安全的时候最勇敢;在危险的时候贪生怕死;在弱者面前是强者;在强者面前是奴才;在善良面前非常凶狠;在罪恶面前却是惊人的沉默,林语堂如是说,对国人入木三分,大约这也是国人劣根性的集中体现,何以至此呢,中华传统文化使然,占据我们文化思想主流的哲学思想核心乃是虚幻、缥缈的高大上,不着边际、不接地气的假套空,几千年的思想活动都围绕着精神层面的争争吵吵,从来不去关注实际事物,也即是思想文化的主流与生活现实脱节,精英阶层在思想、精神上是一个世界,仁义礼智信在内心被奉为信条,而在实际生活、工作的实践中则是另一个世界,明哲保身、识时务者是言行准则,这样的格局下人人都在双标准中挣扎,都在双重性格中内耗,都在两难境地里找出路,因此我们的人格天生就不完备,双重人格让我们负重前行,另一个重要的缺陷是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没有造就公民意识,民众与政府两张皮,政府是政府、民众是民众,江湖与庙堂是两个各自闭合的系统,在思想上、精神上从来没有完全融合,从来不是依赖关系,这样的状态让国人丧失了独立完整的人格、自由独立的精神,奴才心理、动物本能相结合构建了我们的言行指南,文明现代的阳光仍未普照净化的世界,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经过45年已经创造奇迹,可是要进一步前行,还有重要课程必须补,人们的精神重塑势在必行。
后一篇:读书,那么好的事二一七@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