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一零一七今天发房产证@365
(2024-12-17 18:12:53)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乌鲁木齐 晴
-18~-10。
一
地县主要领导离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来后如何实施本身就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大多数地县领导的更换并不规律,离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一些离任审计并不科学,只是程序性走走过场,很少听说某某县市领导因为离任审计通不过而受到影响,或者发现重大犯罪违纪线索,耗费了大量的科层资源和时间精力得到的效果十分有限,也就失去了持续的价值,现在围绕负责人和单位进行的各类检查督导都离不开类似的指标和程序,效果也都差强人意,设想的都理想化了,却唯独没有考量消耗的成本是我们能承受得了吗,用导弹打蚊子,用大器治理小事,那么时间无法久长,随着推移人们自然就会质疑其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的压力来自财政和人事,因为大量的人被抽调到这样的临时性工作,补充这方面专门机构人数的不足,自然会影响正常的职能工作,各方面的单位要高度重视并配合也要抽调相应的人员应对这样的督导检查,势必分散本业工作的精力时间和资源,并且财政需要辟出专门的财政资金保证各种抽调人员的开支,这样的人员变动十分巨大,已经成为体制内各个阶层的每个部门单位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的工作,甚至已经可以看到抽调人员覆盖所有的国有企业人员,上下联动,各行各业,占比很高了,这样的财政支出也十分惊人,那么动用巨大资源取得成效的同时免不了对体制内的正常业务的干扰是不得不重视的另一个现实问题,很多地方特别是基层执行政策过程中有大量的简单粗暴的行为,大量的检查督导势必带来负面的影响,现在已经一定程度地显现出来,局部地区和部门形式主义泛滥,躺平、不愿意干事、不想干事,干事者困难重重,这与过度适应监督检查分不开,如果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应对上级检查督导,那么这个单位这个部门还有多少力量多少精力用在工作上,领导还能聚焦抓工作吗,虽然一再强调要求检查督导要轻车简从、要微服私访、要深入基层、要实事求是,可是制度设计上顶层设计上都已经成为了这样,怎么可以指望基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去矫正呢,又怎么能避免基层形式主义泛滥成灾反复发作呢,这不就是既要又要的事儿了吗,我们过于人性了吧,我每次看到的这种大张旗鼓、理直气壮、严肃规矩的检查督导动辄十几个人的工作组,持续半个月以上的都不是个别的,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接着整顿的事项要么普天下都有的问题大而无当,要么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无关痛痒,真正的问题找不出来发现不了,多少年都是这样,在彼时得病此时治疗,一个人得病大家吃药,这是什么游戏,是怎么样的玩法,我们这样的人海战术不惜成本不惜资源体现了决心,昭显了立场,可是我们这样的方式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立场与决心相去甚远,何以为继?显而易见的是我们
动用的力量达不到我们希望的结果并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些评价政策方式终极指标的结果大都不理想,各方面都会渐渐就失去了耐心和支持,一些做法也就没有了正当性,现在的深层次问题还在于无纠错机制,明明一些做法政策不得要领效果欠佳,却得不到矫正,任其发展,不能兴利除弊,已经积重难返,我们在人类历史上看到了无数的政策目标与政策效果的相佐的情形,过高的目标,不切实际的执行,基层官员的滥用,这些科层社会的弊端必然带有这样的与生俱来的效应,是我们在制度设计和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进去的要素,任何忽略这个因素的政策很有可能会无疾而终,大量的政策空转得不到根治,依旧耗费资源制造混乱,身边就在发生,却长期如此,怎么能不影响情绪和底气呢,现在的文件越来越长,实际管用的就那么一两条,聆听领导的讲话越来越多,必须的也就那么一两次,各类活动搞得越来越多,起作用的找不到几个,差出的越来越多,直接解决问题的越来越少,机构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可是问题似乎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体制越来越庞大,每年都有大量整改的问题、每年又在迎接各种的检查并产生新问题、似乎是问题成堆又无从下手,人人都在负责人人又都负不了责,人人都有责任又人人都没有责任,每个人都在忙的不亦乐乎每个人又都不知道自己忙的是什么、为什么、能什么,人人都觉得有问题、问题很多很大人人又不知道问题在哪,现在的体制内的人卷的不是能力而是毅力、不是成绩而是交际、不是做事而是做人、不是多工作而是少犯错,这都与我们的用人的制度设计、顶层设计分不开,因为制度奠定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制度制造了环境和氛围,这个指针不变什么都不能兴利除弊,人们的积极性创造热情得不到激发。今天发房产证,已经住了十几年的房子现在才拿上房产证,多少有些不是滋味,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这之前不知询问了多少次催了多少回,回答都是各种的理由,各种的无奈,就是没有具体承办单位和负责人、办事人的责任,他们总是没有问题的,都是上面的其他的单位和人员的问题,今天是这个理由下次是那个理由,就是办不下来,拖了这么多年,把活人拖成死人,把好脾气拖成了坏脾气,把一个好事、高兴的事拖成了一个老大难的事、让人头疼事,这个问题多少次被提出来,谁督导检查呢,谁问责追责呢,为什么没有下文了,涉及民生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没小事,怎么落实的,问责谁,谁来为此做主呢,不断变化的主体、办事机构,不断改革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那些具体的办事机构办事人员可以听之任之不管不顾吗,只要有一个方面负责任就不是这样的结果,只要不是制度缺陷也不会出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