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九七七留点什么@365
(2024-11-04 21:56:10)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11月4日 星期一,北京 晴 10-19。
一
历史的进程中有许多的痕迹都指向了人的需求和努力的关系,人的最大需求当然是生存,越是远古人的生存越是问题,大量的生产、生存的工具便是最为重要的人们的追求,鉞、铲等农业生产工具、盛食物的容器、米麦容器等是我们现今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工具,而不是其它,后来人类这方面的工具越来越丰富,这方面工具用品占比仍然是绝对的优势,各种的生活用品开始有了留存,衣服、食物这样的用品开始让位于住处相关的物品,遗留变得更长久,然后才是方法技艺之类的事物,在中国博物馆的古代馆部分看到几件用品,都是铜器具,有铭文,刻有"子子孙孙
永宝用享",这样的字词,一件这样的铜器在古代可以重器,对于家庭对于家族对于一个地域,都是显示身份的大件,也是世世代代的传家宝,不到一斤重的铜,弄个酒杯似的造型,在今天就是几块钱的破铜烂铁,可在时间轴的那一段,这可是一个家族一个贵族皇亲国戚才可能有的器物,倾其一家的箱底才可能拥有的,这就是历史的演绎,就是物质世界的进步,就是物质文明的力量,宗教信仰和文化最后成为重要的留存于世的重点方面已经是很后面的时间了,说明人类开始了物质生活向精神文化生活为中心的转变,人们已经意识到物质的留存不现实,自己的肉体不可能长久的存在,于是简单直线思维转向了虚幻的、务虚的方面,大概这是人类开始觉醒的结果,虚幻是这个世界上解决物质短缺的最大的道场,人类被挤到这个道场开始了自我解脱的新开始,一个新的途径,想不朽、想永生都是人类与死亡相对的逆行,“死亡现象”对心理造成的冲击实在太过于强烈,所以差不多我们也就信了,“死亡”是某个生物彻底结束的标志性事件,然而真相却并非如此,生命体自带天然的永生属性,“个体不灭”是存在了亿万年寻常现象,死亡的设定,只是掩盖生命“永生”内核一幅假象,依靠“繁殖系统”不懈努力,生物稳稳守住“群体不灭”底线,不过我们似乎更加期待能够找到“个体不灭”方法,如何实现个体永生,自然早已布下奇妙安排,但如何描述它却是个难题,属于另一个思想的维度,不在现有知识范围内,现象本身并不复杂,传统文化和宗教却是难以跨越思想障碍,文字草草,好似镜花水月,词不达意,恍若过眼烟云,也许荒唐,也许能让你看到未来,从此领悟永生的秘密,环境很糟糕,更加可怕的是它还一直在变,变得更糟糕,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如果生物个体不会死亡,可以永生,它不一定会那么快地改变身体组织结构,适应恶劣环境,非常糟糕的是,既然生物被设定为永生,就不会出现繁殖系统,生物要最大限度加快进化速度,否则不止永生守不住,还会彻底OVER,尤其在生命刚刚出现阶段,死亡是环境变化速度超越生物适应能力的一种必然,用死亡中断生物个体存在,拿新生命接替它,其实等于一次硬件替换兼系统刷新,是迅速抛弃落后构造,以便在一个重新建立平台上搭建更加先进的进化构思,新生事物在生理上加速变异,变得更加智慧、强悍,于是死亡成为刚需,死亡让某个生物退出进化序列,可以加速生物群体进化,它终止了一次不成功的进化尝试,问题是我们现在完全有条件改造环境,基建狂魔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创造一个稳定、长久适合人类生存环境系统分分钟事,死亡还有意义吗?生命大系统长期运行的惯性,决定了生命形态暂时还得这么玩下去;推动生命进化的邪恶力量,设定了一个过高目标值,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它都觉得慢,从科学层面来探讨人类永生的实现方法,是人类的兴趣所在,什么是永生,通俗地讲就是一直活着,那怎样算活着,类似植物人那样可不能称为活着,大脑是活着的,且拥有意识,具备思考和反应能力,才能叫真正的活着,所以我们所说的永生,其实就是指大脑的永远存续,永远可运转,就像一个有能源供给且正常运行的cpu一样,而永生,并不严格要求是不间断地活着,中间可以中断或暂停,比如大脑中途处于休眠、睡眠状态,往后再苏醒过来,不管中间间隔多久,都可以纳入永生的概念。而休眠与睡眠和大脑真正死亡是两回事,按照现在的科学技术体系,大脑一旦死亡,将是不可逆的事情,此人已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以未来的科技水平来说,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永生呢?以自我为原点扫视万物的视角,也许是生命内核中最核心要素,它能驾驭物质载体,意识到自我存在,这是超越一切已知现象的非凡能力。生命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事物,生物学上能够描述的部分,其实都是可以被抛弃的。遗传基因、记忆等等需要依附物质才能保存的精神因素,会随着上一个有机体消失,你不能永久留住它们。但你努力发展出优秀基因,会随着后代繁衍,间接反馈到下一次人生中。你还是你,区别只是换了搭载“第一人称视角”的生物学载体。简单总结:物质覆灭,意识不死,“第一人称视角”不在科学研究范畴,按照惯例我们应该回避,偶尔私自想起它,只能摇摇头感叹生命奥秘有如星辰大海,深不可测。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这个观点,我们也想不出来科学会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个观点,但是我们早已经知道它会如何反斥大家有感觉、但科学未涉及客观事实,基于基因改造技术,要使得大脑永不死亡或是衰老,会在未来基于基因的改造得以实现,直接的改造结果就是使大脑不会因为细胞的新陈代谢而衰老,永远保持良好的更新和替代,其中涉及到的DNA人工干涉或创造技术将是未来重点研究的高端科研领域,当然现代也有机构在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只要实现了大脑的永生,而对于大脑能源供应和支持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
红豆 -
王菲 词:林
夕 曲:柳重言
还没好好的感受
雪花绽放的气候
我们一起颤抖
会更明白 什么是温柔
还没跟你牵着手
走过荒芜的沙丘
可能从此以后 学会珍惜
天长和地久
有时候 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 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 看细水长流
还没为你把红豆
熬成缠绵的伤口
然后一起分享
会更明白 相思的哀愁
还没好好的感受
醒着亲吻的温柔
可能在我左右
你才追求 孤独的自由
有时候 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 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 看细水长流
有时候 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 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 看细水长流
后一篇:匪夷所思九七八榴街变牛街@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