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八二二天日汉种@365

(2024-08-12 17:33:10)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乌鲁木齐 多云 18-29。

我们乘观光车进入到石头城,有一位带着很有塔吉克民族特色的帽子和黑色礼服的解说服务小姐带领我们,她说这坐城据碳14测定有1300年历史,应该是羯盘陀国的都城,唐朝统一西域后扩建石头城并设置葱岭守备所,元朝、清代又相继扩建,据说这座老城的建筑是晋唐时期城置、寺院、居址以及清代在旧址基础上重新构建的蒲犁厅官署的遗存,汉代称蒲犁城,主要包括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其中外城方圆3600米,遗憾的是破坏严重,我们看到的现在依山而建的外城基本都是些废墟,除了隐约可见的城墙、炮台和民居的残址,留下大量的石头和废弃物,据同行的当地的人说他们几十年都在这里拉土到地里肥田,从这里搬砖和木料到家里建设家园,我们来到老城中间的一座新建筑,名曰内城,这是近年才建成的皇城,周长1285米,城池地基以石头为主堆砌,城墙用泥石砌成,据服务生介绍,老城的城墙也是黑灰色石料和黏土干打垒组成,城墙的石头取之昆仑山,黏土加上当地的驼奶,这些技术和工艺也与内地的鸡蛋粘合效果相近,站在石头城上眺望,我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处的连绵不绝的雪山,脚下是因为秋天金黄色而得名的连绵的金草滩,此时还是绿油油的地毯一般,只是部分约略泛黄,其间就是清澈的塔什库尔干河,石头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优越,当年吐蕃势力就是从这里进入了中亚,古时候的石头城更是喀什、英吉沙、叶城、莎车通往帕米尔高原的几条要道的交汇地,老城北面是为兴都库师山,南面是昆仑山,西面是世界地二高峰贡格尔峰,东西向的山谷就是塔县通往喀什和与巴基斯坦交界的国门的314国道,所谓的塔县、阿克陶县的部分组成了这条国道,新城显赫的中心位置有一处标牌,上述玄奘讲经处,这有多少可信度值得商榷,不过玄奘到过这里,到过石头城应该的明确的,他在这里有过讲经弘扬佛法20多天的经历,让我和人们一样记怀的是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面有一则故事,就是汉日天种的记载,我对这个故事有印象,不过经介绍就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冲动,回去一定再把这段好好研习一番,告别了石头城,经过一段路程,我们被一道峡谷当在前路,对面是一条河流和一片湿地,当地人介绍,这里就是一个我们这边的一个村庄,他指着对面的山的豁口说,那就是瓦罕走廊开端,右手就是兴都库师山,往里西向100余公里后便是阿富汗,当年的东汉晚期的安息僧人安世高、东晋高僧法显、北魏时受胡太后之命由洛阳西行求法的宋云、唐代将军高仙芝、《经行记》作者杜环、佛经翻译家玄奘、元代进入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等,都从这里佛法东进、东归,就是从那里走进国内,可惜相关的一些遗迹都荡然无存,这里还保留有三块石碑,现在被矗立在纪念设施的场地里,一些正在建设的旅游设施,路面硬化还刚开始,一些商贩正在兜售当地的商品,包括高山雪莲,旱獭,青玉等等,我面对石碑的介绍,又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记载,大致情况就更明晰了,大唐西域记最后一卷记,玄奘取经东归时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向东南而行:"登山履险,路无人里,唯多冰雪,行五百余里,至揭盘托国,,,,,,国大都城基大石岭,背徒多河,周二十里。"这里说的"大石岭"即石头城之所在,"徒多河"指由红其拉甫大板下来的塔什库尔干河流,"周二十里"约合进七八公里,当指石头城的外城,整体看这些描述相当准确,接下来玄奘基于此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揭盘托建国故事就让我们不得不信了,葱岭西边波斯地界上有一个国王"娶妇汉土",派使者和卫队迎亲,归来时经过这里恰遇战乱,路途被阻隔,只好把迎娶的公主暂时藏在极危峻的高山上,由卫队把守山下,"梯崖上下",通过梯子登崖往返,"时经三月,寇贼方静",再要前行时却发现新娘子竟然怀孕了,负责迎亲的使臣大惊,"王命迎妇,属斯寇乱,野次荒川,朝不谋夕,,,,,,今将归国,王妇有娠,顾此为忧,不知死地,"挨个拷问,也没有弄清楚个究竟,这时贴身丫鬟说话了,"每日正中,有一丈夫从日轮中乘马会此,"大家不要相互猜疑了,原来是每天中午有一个男人骑着马从太阳中下来与公主幽会的,对于比较相信神迹的古人而言这话不失为一个解脱的好方法,但使者的回答更实际:"若然者何以雪罪?归必见诛,"意思是这不但不能让国王相信,而且还肯定会招来杀身之祸端,既然回去也是死,不然"待罪境外,且推旦夕",过一日算一日吧,于是一行人干脆在山上"筑宫起馆,周三百余步,环宫筑城,"立公主为女王,使者卫队长等人成了命官,等产期一到,公主生下一男孩,长大后就成为揭盘托国的首位国君,在他的治理下,该国"威德遐被,声教远洽,邻域异国莫不称臣,,,,,,子孙奕世,以迄于今,"尽管情节有些离奇,但山上那个城堡后来被探险家斯坦因博士找到了,从石头城南下约50公里,入瓦罕走廊西行,沿路有河流,河北岸边为山崖,过小桥,折回东行不远,即可看见山崖边有公主堡古城文化遗址的石碑,这里只是同行的塔吉克族人告诉我们的,因为那里只有军人驻守,并没有对游客开放,放眼望去,此地下临丝绸之路要道瓦罕走廊,隐约可见的雾蒙蒙的山峰下,两山之间有河流、草滩,由公主堡迁都石头城也印证了揭盘托国由弱转强的发展历程,玄奘在故事的最后又交代了几句,"以其先祖之出,母则汉土之人,父乃日天之种,故其自称汉日天种,然其王族,貌同中国,首饰方冠,身衣胡服,"从相貌上看与中原没多少区别,穿戴服饰完全是西域胡人式样,对于这个故事我不止一次听过看过说过,不过每次都不是一样的,这里有各自的文化基因和文明诉求的掺杂,更有各自的喜好偏爱在其中,不过故事和传奇就是用来再创造的,也就更有现实意义,如果说揭盘陀国初始创建人的母亲是汉家公主,那么有一半的汉族血统,但今天看来好像并非如此,塔吉克族是中国唯一的白种人,生活习俗和相貌都不同于中原的汉人,这就说明"娶妇汉土"不一定意味这公主就是汉族人,过去帕米尔高原上的人们有可能把葱岭以东各国统统称为汉土,汉胡通婚和亲多次发生,不一定是波斯国,有点太过于遥远和困难,"骑马丈夫"的说法意味着可能是游牧民族,而正午的太阳透露出他的信仰,拜火教,玄奘将这个传奇故事放在《大唐西域记》里,最终神话传说变成了历史,其实日本的《大藏经》所收录 的《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记载,玄奘行至甘肃瓜州,结识一胡人,助其西出玉门关,后来在酒泉榆林窟的西夏壁画中,这个胡人有了形象,脸多毛,鼻孔朝前,牵马而立,形似猴,到了元代王振鹏的《唐僧取经图册》里这个猴子长相的胡人有了"石磐陀"的名字,石姓本为昭武九姓之一,属于居住在中亚阿姆河流域粟特人,盘陀的意思是形容石头不平崎岖山路,名与姓都与揭盘陀的国都石头城相关联,再后来猴子形象让人想起"猢狲"这个词,于是将其改性孙,又把唐代僧人车奉朝的法号悟空移植过来,最终石磐陀变成了《西游记》里的那个石猴孙悟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