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八二零收敛自己@365
(2024-08-07 22:05:10)
标签:
365读书文化 |
2024年8月7日 星期三,乌鲁木齐 阴 18-27。
一
在伽师县出差同行的一位年轻人问我来过几次,我说不下10次,她有些吃惊地看着我,我解释到20年前每年都要到南疆两趟,每次1个月多,都要到每个地区的大部分县,每次喀什来的最多、看的最齐,经常是一次走遍各个县,到喀什的次数我自己都记不清了,大部分南疆的县市说去过10次都是少的,近10几年来也都是屈指可数到近似这个数的了,那些年农业部门工作重点在南疆,下乡往南疆跑的多,近15年相对少一些了,每次跑不了那么多的县市,不过频次高,都是飞机来回,点对点的多,这话有点水分的地方是克州的阿合奇、喀什的塔县、巴州的若羌,这三个县我到的次数都超不过10次,应该是到过几次、路过几次,这样加起来大差不差,几十年的跨度,变化自然是很大,每次来都不一样,时间季节不同,工作任务也都各异,见不同的人,说不一样的话,办截然不同的事,感受更是一言难尽,有喜有忧,有苦有乐,心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信念,也难免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之感叹,可是无论何其变幻,这里的基本东西还是那些,高山大川,河湖林地,基本格局都是它们决定,道路也许改道了多次,每次都不一样的走向走势,看到的也都不同于之前,无非是所见所闻之有限,每次覆盖有限的那么一点点,道路决定了我们的视角,取舍了我们的见闻,却无法决定当地的一切的存续,为了人们自己的目的而将不同的点呈现示人,对我这样的看客而言没有太多的自由选择自己的视角和目的物,司机就确定了我们的大部分的所见所得,厨师就拉满了我们所有的味蕾感受,宾馆就决定了我们夜晚的梦呓,所见即所得,所吃即美味,所
闻即风情,每一次得到的都是须臾之物恒,不可强求更多,留待下一次的再会,念想还是要留下一些,心存念想比什么都有效把你从死亡线来回来,记忆带给我们的伤悲都来自我们自己的偏差、偏爱、偏执,郁闷于时过境迁者何不满足现实的美景美食美人,也许只有现场的一切才有真实的意义,沉迷于过往的情思只会增添我们自己的徒劳无果和忧郁气质,还是不要轻易触及这些令人伤感的过眼烟云,蒙蔽了我们的心灵和双眼,滞留在一条浩渺烟波的梦河暗流中砥砺踯躅,陡添烦恼,满足于现在这一刻的美好,品尝一块西瓜带来的甘甜和解暑的爽快,看见一位气质绝佳的西域美女带来的惊艳的养眼的效果,领略远处一隅正在呈现的异域风情时的畅快和舒心,这就是最好的,足以怡情片刻、欢愉一时,忧伤那些并不存在的已经消失的东西岂不是浪费,虚度年华不过如此,当人们问起曾经的那些人和事的时候,我总有些恍惚和不确定,不能断定自己的记忆的真实性,不能确信这些还保留的残存的断垣残壁有什么价值和线索,可以帮助恢复原来的样貌,对于那些说起以往可以言辞凿凿铿锵有力者我佩服有嘉之余又保留了几分警惕,惯于相信他人的话语的我是吃了不少轻信的亏,何况说起过去还不知道有几分修修补补和取舍盈亏,听听而已,每当说起当年的故事有几人听得进去,可以感觉一些聂诺和敷衍,礼貌性的逢迎,可有几分真诚,我愈加地相信,重要的还是现在,还是那句话,过去的就让他去吧,没有什么人关心你的过去,你的过去与他人不想干,他人没有义务来维护你的这颗情牵噫惹的事关过去的玻璃心,沉迷是一种病,沉溺过往是不治之症,需要提高站位、提高认识,不是闹着玩的,我们不可任由其任性传染,即便如此,念念不忘、心心念念还是少不了,杜绝不了,也许这就是自己的负债,一生欠下人世间的,每个人都少不了,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不了事、不了人、不了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没人帮你,只有自己帮自己,越往后很多东西只有靠自己带到坟墓去了,跟着自己的量子世界到宇宙了,人已至此该是有些悲怆之感了吧,这个浮华世界开始渐行渐远,热闹从此与己不再相干,热闹都是人家的,我所有的就是这一片天地,那些情呀意呀都烟消云散,奋斗似乎是另一个世界的事,努力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等一等变得不可思议,缓一缓根本不可能,什么都近乎是最后的晚餐的意义,什么都意味着最后一次,一场大戏的帷幕随时都可能拉上,那一刹的感受时时沁入心扉,提醒接受既定的轨道是最佳选择,没有任何其他的可能,所有的现实都在暗示不要有任何的非分之想,更不能有非分动作,收敛自己,闭合自己,满足于现在,安享既有的一切。手握仅剩的几张牌,还有所剩无几的几次出牌的机会,面对几乎没有悬念的结局,人生面临的尴尬与时常牌局面对的何其相似,是所谓世事如棋局局新,事到临头不自由,棋输了可以重来,牌输了无非重新洗牌,人生可以重来吗,因此人生没有输赢,只谈风月、不谈得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杯空对月,自古圣人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有道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却不知其中的滋味几分,那日在一个单位团建的场景一位同龄人告诉我,在青年人面前我们如果行歌舞之事,引来的只有笑谈而不是赞誉,我听后有所不解,他说年龄不饶人,这个世界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在这样的场合出现都是讨嫌,想想自己年轻时候的心态,他所言有道理,不同的场景适宜不同的人群,特定的场合时候特定的人设,我所能和谐的去处已经不多了,这位朋友又宣布了一条禁令,估计经不起几次这样的权衡我基本就放弃了所有的念想,举手投降了。
后一篇:匪夷所思八二一无奈及内卷@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