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八一九这可以纠正吗@365
(2024-08-07 22:03:05)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8月7日 星期三,乌鲁木齐 阴 18-27。
一
这几次到喀什都不约而同的说到旅游,有朋友说文旅今年上半年在当地GDP占比达到60%,这是否有水分不重要,文旅在这里的异军突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文旅对这里经济复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走在喀什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内地的客人,古城里更是人山人海,日日歌舞升平、夜夜笙箫袅袅,来自各地的朋友来这里寻找娜扎的倩影、古丽的靓丽,品新疆美食、鉴异域气息,丝路花雨瓜果飘香、驼铃声声,这不是什么文学语言描述,而是真实场景,在喀什各县市的游客中心和游客打卡点、景区也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来这样的气息和脉络,来新疆的游客都有体会,一两次是不够的,浅尝辄止不过瘾,所以第一次来新疆一般都是乌鲁木齐吐鲁番,走走大巴扎、天池、火焰山,一两天的行程感受一下,第二次来一般选择阿勒泰、伊犁、昌吉、博乐、塔城这条北疆地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自然景观为主,喀纳斯、赛里木湖、可可托海、那娜提草原、天山花海等,用大体一周时间领略新疆堪比瑞士的自然风光,第三次来一般会选择喀什、巴州、阿克苏、克州、和田地区,天山南麓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集聚沉淀了西域36古国的民族文化的历史遗迹、遗风、遗俗,除了少数游客有大块时间一次性游览完这些景点或者大部分景区,绝大部分的游客都是先来一次初试云雨,尝到甜头后一发不可收拾,二次、三次地来这里寻找自己心里的远方,品赏自己理想中的诗情画意,我认识的不少朋友都是这样喜欢上新疆的,他们对新疆的景区比我熟悉,有的景区去了不止一次,一个厦门的朋友疫情三年到新疆9趟,每趟十天左右不等,伊犁就去了3次,每次来都要购买新疆的美食回去送朋友,馕是每次必买,还有其他的新疆特产,说家里老人喜欢,邻居朋友也都要尝尝,到喀什的内地游客一般都来过新疆了,不少就开始了自己的商业旅行,寻找商机,这两年喀什地区旅游火爆,客房严重不足,今年就有大批新建民宿弥补了这块空白,我调研中了解到不少民宿都是内地客人投资打造的,塔县县城边的塔乡的一个村今年几乎家家开办民宿,有几家就是去年游客住宿后感觉好认为有商机投资的,我到其中一家了解,是来自甘肃民勤的一位老板,去年来这里旅游就住这家民宿,感觉民宿数量严重不足,今后来自全国的游客必定越来越多,和家人商议后决定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30余间客房,承包10年,今年预计6-9月收入60万,前五年可以回本,后五年是利润,10年后将民宿交房东,这里的村民用自己的宅基地建设民宿,规模小,接待能力和水平都比较低,自己资金少所以引进投资,扩大规模,这样每天有60人的床位,标准间一套,可以接旅行团,接待两辆大轿子车的能力算是这个村比较大的民宿了,我看到这个村民居住地几处正在建设的民宿规模更大,也是内地客商投资建设的,现在民宿的水平较之以前都比较高了,实现信息化管理,客房全国网上办理预定,有的还具备接待国外客人条件,与当地基层干部交流中我建议当地特别要对民宿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和帮助,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和管理升级,要推进各方面的达标和提升,尤其提高农民的国语水平和接待礼仪,将卫生保障、安全等措施都列入日常工作议事日程,责任到人,建议他们可以成立文旅合作社,整体推进民宿改造提升,不断提升民宿的档次,看到乡村干部对此的信心爆棚我也是感慨万千,前几年从新疆打道回府的内地民营老板很多,这几年又开始陆陆续续回来了,有了商机商家不会放过,熙熙攘攘的庞大的游客队伍里面,有的为了诗和远方,也有兼顾为了利来、为了利往,这又何妨?哪就那么的单纯单一,商旅、文旅之分也就是今人的杜撰,于每个游人而言谁不是兼而有之,就是那些不差钱不差权的富二代、官二代,也保不齐全都为了游山玩水、游龙戏凤、游手好闲,说不定在他们的浮游天下的庞大行程中也有商业运作、市场运维的内涵,百草厅的白景奇那样的花花公子、混世魔王,他的随行买药的旅程不也是公私兼顾、闲中偷忙吗,不也是在玩乐中学习,在旅行中见识,在嬉笑中成长,实践出真知吗,那些公事公办公差也不全然都是清教徒似的正襟危坐,行程中见到美食美景美人也大可不必充耳不闻、避而不见,约略见识一番,权当了解民生民俗民意的一部分,接接地气未尝不可,只是不能越过规矩,对于官人这些不是洪水猛兽,官场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政府治理的是人间不是阴曹地府,所以一切的俗物俗世都在治理范围,没必要避之不及、谈虎色变。今天受到一则通知,要求合理安排休假,每个人报告具体休假计划,这是少有的举动,是落实上级关于关心干部身体健康落实休假制度的具体行动,是对之前的工作强度过大不太顾及干部身体健康的修正,我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还是破天荒第一次遇到,劳逸结合是我们
都知道的道理,而落实起来很难,工作的很多不得已把人们卷入其中充当借口和挡箭牌,这是一种很无能的表现,不切实际的目标任务,加上各种不科学不理智不远虑,即便是普遍的长期的不计后果的各种人力透支也是难以弥补损失的,无效低效的工作填充到大量的垃圾工作时间,用这样的所谓勤奋弥补愚蠢和失智失职行为,这得不到胜利的果实,赢得的只有痛苦和无语的抵抗,我们正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想要真正恢复正常生活节奏和氛围还有很多路要走事要办,根子上是普遍焦虑、空转过多,这可以纠正吗。
后一篇:匪夷所思八二零收敛自己@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