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七五三都一样了@365

(2024-05-30 22:40:17)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乌鲁木齐 晴有时多云 16-30。

论证会研究的问题有些跑偏,这是会议散场后一位参会人员嘀咕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性工作不应该在这里进行研究讨论的中心,而是讨论科研课题立项的问题,过多地介绍基本原理浪费了大量时间,一般性的基础研究与会人员并不感兴趣,想知道的实际应有方面的东西介绍者说的不是很清楚,所以疑问比较多,交流比较困难,达成协议共识有难度,这是会议的普遍状况,议题不明确,前期准备不充分,如果不是那么的明白就达不到上会的程度,就不应该开会审议,务虚会议另当别论,这样的会议是要得出结论的,是要决策的,不是一般性议论,不是简单的一般性的交换意见、沟通情况,开会的目的是什么,开会的过程和议题就要围绕其进行,当然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达到目的,开会的程序符合实际和要求只是基本的,而到会人员对议题的审议、讨论是否充分,是否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有见地的意见建议,是否充分论证充分集中了大家的智慧,是否得出应该得到的恰如其分的结论,是否推动工作取得成效,这些才是构成会议目的是否达到的重要构件和基础,随意性是现在会议过多过烂的重要原因,什么都上会耽误大家的时间,有很多的事务还在初期,不值得动用集体会议的行为,不一定需要以会议的形式进行,这样就使得一个事多次开会多次讨论,多次决策,反复进行,效率低下,有些会议以局部的交谈交流可以代替全体人员参加,却任意扩大参会范围,任意提高会议的规格,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临时会议临时动议却决策重大问题,准备不充分、程序不完善、人员不完整,讨论不充分、意见不统一、建议不明智,拼凑参会人员,把一些不知情不明白不参与的人派遣去参加会议,无法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参会人员糊里糊涂,支持会议者似是而非,会议结果也是可有可无、模棱两可,也就是开会不计成本,开会不负责任,开会慢无标准,开会毫无目标,造成了大量的会议漂浮在周边,成为人们推卸责任的平台,成为人们计算工作量工作成绩的筹码,成为人们应付上级和领导、糊弄下级和下属的工具和手段,所谓的以会议落实会议不正是现实的人们的一个瞒天过海的锦囊妙计吗,人们可是手到擒来驾轻就熟,会议成为形式主义的重灾区,里面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虚假和形态,布满了各式各样领导意志和任意指数,饱含着形形色色的官僚顽疾陈痾和体制弊端低效,改革势在必行,减少会议次数,提高会议质量,需要从制度上规范会议,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作平台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可大可小的会议一律小开,一个会议解决的问题不要拖到下一个会议去继续,开会议要专业、职业,一定要留痕,要详细记录会议过程、会议内容、会议程序、与会人员,不能用语焉不详的方式记录会议内容,必须全面准确记录讨论的情况和每个与会者的谈话发言内容,用现代化方式留存丰富的全面的视频音频和纸质资料,并以档案方式长期存放留待今后的查询,每个参与会议的人员的言行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非功过要面对历史性的检验,反观现在很多会议记录很是简单,有关会议的档案里基本看不到有价值的信息,看不到具体责任,看不到各种不同意见,听不到不同声音,看不出决策过程,全都是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虚而无之,到后面真要追责的时候,档案提供的信息及其有限,查不到有价值的线索,集体负责代替了个人的责任,下级的次要责任代替了上级的主要责任,更不要说具体的细节性的研究过程、决策过程,似乎是都有责任,似乎是都同意,似乎是一样的态度,似乎是集体决定,看不出分歧,看不到不一致,这些细节而关键有价值的都不反映在记录里,实际上这是一种回避,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一个不完整不完善的会议,纯粹就是为了开会而开会,就是为了敷衍应对的效果,一些人恰恰抓住了大多数会议的这种不严密、不严谨、不职业、不专业的弊端,利用会议形式很好地达到掩人耳目、掩耳盗铃的目的,使得会议已经成为一些人偷梁换柱暗度陈仓借用的工具,越是重要的会议越是要负起责任来,越是要模范地规范会议程序体现专业职业性,越是要解决相关的重大问题,而不能被利用,开成了一个形式主义的会,开成了一个展示权利和达到个人目的的会议,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对会议进行专项治理势在必然,剖析一些案例,处理一些当事者,以儆效尤,让人们从中汲取经验。专家教授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的地位,正如几十年前人们给予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政策落实其政治地位,现在实际上是真真切切地实现了,到了眼下矫枉过正的实际呈现出了另一个极端,让我们感觉是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即便专家教授也没有了曾经的特殊的待遇,除了学历和学识较为靠上以外,其他方面基本都就是普通的劳动者,靠着专家自己的智力付出活动价值交换,完全的一副打工者的身份和模样,与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没有什么显著不同,同质化的人力资源趋势抹平了过去的各种身份之间的区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识化智能化让所有的劳动者失去了昔日的区分标准,每年1000万大学生基本就代表了新生劳动力数量的现实让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光环没有了,知识分子们也就参与到纷繁复杂的市场里面,加入到了市场竞争的队伍中,自然也就落地民间了,具有了民间平民一般的做派,而不是之前的那样,自然地市场环境里面的一切都在他们身上思想上同样反应,问题同样的存在,因为他们与周边的人们已经完完全全融为一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