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七五四俯首称臣,甘当助手@365
(2024-05-31 22:10:15)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乌鲁木齐 阴 14-27。
一
绿色发展,生态农业,是我21年前组织新疆各地和龙头企业参加2003年农业部举办的全国第一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确立的参会主题,是用在一系列活动中的logo设计要素和标志,以后的各届农交会也都吸收了绿色的因素,契合了新疆农业发展和产品设计的特点和主打方向,并以此作为竞争优势所在,为此我的硕士、博士论文也都与此相关,将绿色农业作为关键词进行研究分析,了解相关基本涵义变化和发展趋势动态,这些年绿色发展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了国家的发展战略的关键词和世界热潮,那么以绿色的名义进行的各种操作开始成为热点,投资和项目都要将绿色的理念作为重点以吸引关注,领导讲话和文件、方案、规划都要论及绿色因素的作用和组成,现在甚至开始有了绿色银行的实体机构组织,并拓展到国外开展业务,这就是更上一层楼了,这些多少超出了我的认知核心,需要梳理分析消化吸收,绿色向来都是代表生态生命的颜色,现在被赋予了环境友好型能源节约型的涵义,更是健康生活与生机活力的象征,是人们向往的理想世界和人生目标,已经成为与传统落后的生活工作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相对立的代表新型方向的一方的所有内容和形式,既可以是商品和服务,也可以是理念和思想,还可以是精神和追求,甚至绿色本身已经成为了方式、模式和工具,似乎绿色成为了包罗万象的一个象征,先进的、节约的、自然的方向的一切,所以绿色已经成为了一个十足的褒义词,成为了一个神一般存在,都想与他为伍,都想沾他的光,都想得到他的庇护,都想因为他得到力量和利益,绿色或许代表了物质世界可以与正义、公平和自由等价齐观的存在,成为人们的信仰,成为了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已经显现出了这样的力量和趋势,绿色的涵义岂可是之前的那点内容了呢,七色彩虹的世界里面绿色已经鹤立鸡群,人们赋予的各种颜色的各类意义也都已经不能涵盖绿色的边界,他代表的方面已经完全超越了颜色及其衍生涵义的范畴,现在我们在提及或者谈论绿色的时候到底在说什么,已经需要经过一番分析推敲才可以确立划定其所涉猎的范围和确切涵义,现在我们面对的此绿色已经不是彼绿色了,由一棵小苗长成遮风避雨提供阴凉的参天大树了,由一个小姑娘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多情贵妇了,现在的我们听到的绿色已经远远超出了沃野乡风、松涛阵阵,已经深入人们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植根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的理想和追求,成为人们的信念和习惯,正因为如此,对于绿色的概念需要在现实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梳理,分析现实社会的绿色实践活动,绿色理念对于人们的活动行为以及精神世界的影响,构建绿色理论和思想,再返回社会指导社会实践,循环往复,由此而向前不断扩展绿色的内涵和其的外延,丰富实践,构建起来一个摩天大厦,聚集丰满的组织和集体,有着自己的生命历程和价值趋向,这样的演变具有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尽情挥洒人们的创造天赋,可是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常常混淆了绿色的应用场景,用狭义上的概念去套广义的现实,用广义的绿色概念去理解和应对狭义的传统的场合,不匹配、不对称、不协调、不平衡,张冠李戴、东拉西扯,风马牛不相及,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形时常发生,一般意义上这样的错位可以通过时间消化,而工作层面上对于绿色的应用场景应该有着严格意义的界限,尽管是原则和提倡性质也必须给予明确的界定,含糊不清导致的是工作混乱,责任不清,执行不力,在工作层级的实际应用中的过于泛华的理解和界定都会带来执行的困扰,所以要有相对的界桩区分,有一定的辨识度,方便辨别操作,我们现在工作中与绿色概念相近的概念有不少,比如自然、天然,比如生态、野生,比如环境友好、宜居,比如节能节效,比如简约,比如新能源、清洁能源,比如再生,等等,它们都与绿色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就是绿色涵盖的理念、方式、手段、目的、内容,实际上它们都有着自己的涵义和应用背景,经常性地它们之间是同意反复、同义词、近义词,所以工作中它们之间的交叉和重复当然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表达的方式,不过将我们的语言表达体系变得越来越复杂,降低了交流的效率,提高了沟通信息的成本,所以绿色一旦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就应该被赋予了统领者的地位和角色,那些其他的概念就应该俯首称臣,甘当助手。今天与上海绿色银行一行客人见面交流,请了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农业大学的教授和首席专家等参加座谈,介绍了银行在莎车县的合作项目的情况,听取了部门同事的意见建议,有一个体会是,为了一些国际义务而进行的国内构架都十分的高大上,一些新理念新概念让地方实际工作者有些跟不上,高举高打的方式更是水土不服,落地和执行都离不开当地的配合,而事前沟通变得异常稀缺,都是执行过程中变得伤痕累累才开始考虑当地经验的参与,这往往有夹生饭的困局,当然可以理解为开拓性事务的必然有的突兀性,亡羊补牢尤为未晚,今天的交流就有这样的特点,需要很好总结前期的成果经验,找到可以复制的模式,推广到更多的场景应用,取得更好的效益,把好事办好,现在很多的问题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工作方式合适与否的问题,是资源重新配置的问题,是领导管理方法的问题,是价值传递利益交换的问题。
前一篇:匪夷所思七五三都一样了@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