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七五一限购的消失@365
(2024-05-28 22:23:16)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5月28日 星期二,乌鲁木齐 晴 17-28。
一
上海的房子放开了,不算彻底,也是极具力度的冲击,昨天的资讯铺天盖地的转播宣传这个消息,好像久旱逢甘霖,这段时间各地的放开政策都比不上这个消息带给人们的震撼,限购政策的最后的堡垒松动了,意味着几十年的房地产政策的彻底改变,限购消失了,我昨晚很晚都在看这条政策信息刺激性各种的反应,人们为此欢欣鼓舞的状态很是感染了我,几个月前,春节期间一家人还在议论上海的限购政策就像一堵墙挡住我们家人的视线,如鲠在喉的鱼刺让人喘不上气来,以我们的经济能力是无法在上海买房,是我们的能力问题,这就够烦人了,而没有资格在上海买房就是被侮辱的感觉,就像佣人不能上桌吃饭一个道理,无论如何的努力,为那里城市做贡献,连个购房安居乐业的资格都没有,多么的令人沮丧,限购政策带来的就是对于人们的基本权利和制度优越性的质疑和不满,是巨大的损失,一条巨大的鸿沟深深埋在人们的心理,让打工人摆脱不了二等公民的身份,这种歧视性政策与出身论有何不同,与华人不得入内有何不同,与种族歧视有何不同,我们号称平等,这是哪里的平等,连居住权都被限制,这是什么王法,因此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诟病,不管各地
的理由如何充分,比如为了限制增长过快的房价,防止通货膨胀,比如为了保护居住户的利益,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过快增长,比如为了克服大城市病,缓解城市压力,比如为了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产业布局下沉,比如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鼓励人们返乡,等等,我们这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政策解决问题的效果极其有限,而带来的成本和问题可是成堆,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都是巨大的损失,为此带来的民怨沸腾,诟病声音不绝于耳,反对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坚持了这么久的限购政策伴随经济的下行渐渐失去了正当理由,并不是由于人们的反对的作用,而是难以为继的经济不振和财政压力让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由过去的限制购买到现在的鼓励购买房地产,都是政府的需要,都是为了房地产的发展带来的经济发展和财政税收利益,政策及时调整本来就是其特性,不值得大惊小怪,各地的政策调整也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及时出台和变化,我们的问题是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不一定是根据实际情况而是根据上面的精神统一调试,这就带来了与当地实际不及时不合拍的问题,也即是我们的政策是根据什么制定和调整的,是根据实事求是原则还是坚决执行上级精神,这看似简单却很不简单,政策的出台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谨慎而及时,政策的调整也要根据执行情况反馈及时准确,我们的政策的出台并不是科学的程序和谨慎的态度,而是根据上峰的精神为主要理由,实际情况被当成其次的原因,因为官员最担心的是政治上的错误,紧跟很重要,出台与否调整与否都首先要根据上面的意思看上级的脸色,至于实际情况就放在后面的位置了,政策的滞后性是现在普遍的存在,失去了对于工作的及时指导作用,很多沦为人们口诛笔伐的标靶,一些演变为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蜘蛛网,现在政策制度的透明度不够,出台了什么政策不宣传不告知,政策不出政府大院、政策不出中南海,一些过时的政策制度没有及时清理,废止了的政策也不及时告知下级和社会,让执行机构和民众不知就里,大量重复的交叉的、过期的新调整的政策制度造成巨大的混乱,很多这样的负面政策、似是而非的政策长期在基层被执行,形成政策制度真空让一些人钻空子,造成极大的混乱,所以政策出台和调整需要一个完整的工程链条保证,记得刚工作那些年我们经常编制印刷分发文件汇编,一般一两年就要编辑一次,目的就是将近期有关工作的上级的重要文件及时全面整理下达到相关单位领导,以便他们学习参考,我工作上经常要查阅大量的文件汇编,办公室就有很多的这样的资料,经常翻一翻、查一查,方便工作,后来网络发达了,可以上网查阅文件,但是不如纸质的文件汇编来的方便和习惯,尤其是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文件汇编就像一根拐杖放在身边,随时可以支撑自己,现在在网络上查阅一个专用文件不是那么精确,被各种的植入式广告带偏了,一些服务平台的使用更是云里雾里,很不人性化界面让人厌恶,实际上政策制度是国之大者,是公共事务,要由政府专门的平台,要保证权威性,要方便人们查阅使用,要保证正常运行,要及时更新。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不可以把事情看得过于悲观,把问题看得太过严重,因为山不转水转,因为事是死的人是活的,条件变了事情就有转机,原来看似黑压压的一片,一丝的亮光就可能标志着希望的到来,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丧失信心,都不能丢失基本的信念和底气,对于孩子在上海的买房资格我一直都认为不必着急,等待转机的到来,看着一次次的渐渐松绑的政策的到来,也就更加相信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指日可待,所以当这一刻真得到来的时候,我没有太多的惊奇,感到就应该是这样,符合我的预期,就像昨天听得一位同事赞美前期做的视频的时候一样,当我经过深思熟虑和相当的程序决定要做视频的那一刻就想到了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解决途径,可能的反响和人们的一些想法,后来的过程正如前面的所料想的那样,所以听得了人们正面的反应我自然很高兴,但是也不觉得有什么出乎预期之处,都是人之常情,符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