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六七二与人言者并无二三@365
(2024-03-10 21:45:13)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3月10日 星期日,
晴有时多云 2/17。
一
富不双至祸不单行,其实与另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不如意十之八九,可与人言者并无二三,也即是每个人不论身份高低,都感觉不如意的多,如意的少,人们人生不易,许多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所以在遇到不顺心之时,要看那一二,并从中找到勇气和信心,看开困惑,消除烦恼,勇敢地直面人生,微笑迎接纷繁复杂的生活。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这一说法,我现在已把它当做了我的人生信条,更是我解决一切不顺之事的万能宝贝。凡不开心的时候,只要用此道理自我解劝,总能烟消云散,迎刃而解。只是在自己不惑之年才认识并懂得她,每每想起,总觉得相见恨晚。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工作上杂乱的琐事,身体上偶尔的小疾,感情上的磕磕碰碰……面临麻烦,我们总是表现得惊慌失措,想急于将它甩掉。但是,麻烦往往如影相随,让人无法彻底甩掉。生活中的麻烦一个接着一个,你按下葫芦,却浮起了瓢。麻烦与快乐是孪生姐妹,只不过快乐到来时,你不会憎恶它而已。因此,我们需要像泰戈尔一样,把麻烦看做是生命中赖以表现自己韵律的一部分,以豁达、从容的心态而处之。年轻时,少不更事。凡事都在长辈的安排下实施。结果是随着大流稀里糊涂地上了学,就了业,成了家,立了业。许多日子都是在年少不识愁滋味中度过的。后来,随着年岁的渐长,阅历的丰富,烦恼的增多,开始用心品味起生活,审视起自己的言行。纵向看自己过往的经历,横向看周遭的人和事物,众多的疑惑突然间得到了答案,人也豁然开朗了起来。之后,但凡再遇想不通之事时,便以此来解释,自我安慰。每次都能给自己一个足以自我说服的答案。我喜欢音乐,听听经典交响乐,中西方音乐都喜爱,也爱唱歌,动辄哼唱一曲,不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机会学简普和乐理,是个很大的遗憾。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喜欢就好,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能言与人者不过一二,直到懂得这个道理后,不再纠结这些,尽情地去唱,去开心,不就很快乐了吗?因为不如意的地方太多,何必为那乌托邦式的完美,去自我揪住一点短板不放呢?我身体也有各种的问题,很多指标不达标,对医学知识一窍不通,近几年开始注意养生,才对医养知识略知一二,2010以来,主要是心理的平稳和自我料理,感觉自己的身体在一天天好转,日益健康起来,虽然横向比别人健康状况还差强人意,但纵向比之前的自己,已经很棒了。这就是那一二,且我时刻被这一二的成就感鼓舞着。再比如写作过程中深知自己写作水平有限,自己写点东东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就是内心的一个纾解,就是一个内心的畅快,也就不去追求其他的,即便有不如意的八九也难挡我那勤奋踏实的一二啊!为此,我照样很自信,更因了这份自信我每天都在充实快乐着。有人说“生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悟出来的”。甚以为然!如果不是悟出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一人生道理,我这四十五岁之后的这段日子怎么过得来?!也许被堵在死胡同里挣扎自己的生活,经年鉆在牛尖角里捣鼓那挥之不去的烦恼!因此,我很感谢生活!是生活的每一个艰辛,告诉了我要珍惜所拥有的所有。是生活的每一次小确幸,教会了我要看开当下所发生的一切。更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可与人言者一二”这普通的人生道理,让我找到了人生快乐的秘笈——只看一二,不管八九;只看我所长,不在乎我之短。记得电视剧《渴望》里有句歌词“茫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也愿竭尽全力,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份份真诚平和的生活。更愿将这一普通不过的道理,作为自己的左右铭,勇敢地去直面人生,敞开心扉,充实心灵,快乐自信,放飞自我。
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好像都变得沉默寡言了。从前有点逼事儿,恨不得满世界都撩拨。从前三五好友相聚,推杯换盏间,总能触及伤心流泪处。从前说不出的悲伤,都不叫悲伤。后来,再有人说起,大家只是笑笑。后来。再有人说起,大家皆不语。再后来,大家便都不说了。人一旦上了年纪呀,就全活成了“哑巴”。但胃口也变好了不少,不管多大的委屈,就着饭菜好像也能咽下去。这才明白。孤独是一个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给成年人的成年礼:习惯孤独。最近在追脱口秀大会,对李诞“孤独”主题的开场秀印象深刻。这次李诞讲述了自己第一次体会到孤独的故事:“有一年暑假在奶奶家住,白天没事在草原上玩,捡了很多干的牛粪,堆了一个小人,晚上回家躺在炕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回忆这个小人。“我回家了,它在草原上多孤独啊,又没人理它。想着想着,对于世界来说,我不也是个小人吗?谁理我呀”想着想着就很难过,莫名的悲伤,就哭了。但奶奶在我哭了之后,没有安慰,没有拥抱,只是第二天把牛粪都捡回来,然后扔到炉子里烧了,生火。”孤独,就是不仅没人懂你,还特么跟着笑。作家廖一梅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很孤独。人生在世,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但……成年人的世界好像都不怎么容易。加不完的班,赶不完的deadline。忍受某些奇葩同事的明枪暗箭。红灯一个接一个,还赶上电动车没电。再遇到水逆重灾区,比如手机摔坏电脑蓝屏叫奶茶没吸管吃方便面叉子断……到了晚上,你跟你所谓的朋友逼叨这些事儿,他不仅没懂,还特娘的笑你完蛋?你想哭,却发现自己已经成年。路过的初中生叫你,叔叔阿姨,你别挡着斑马线???《百年孤独》里说:“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成年人,在没人能懂你的夜里。请把孤独当做晚餐。享受一个人的孤独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这样写道:“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道一声晚安,享受一个人的孤独。晚安,只是我今天打烊了。只是不对外营业,这和睡不睡觉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当你的朋友,亲人甚至恋人,和你道晚安后并没有睡觉。不要失望也不要见怪。忙碌了一天了,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在只属于你自己的夜里自己和自己的相处,调整情绪,恢复能量。就像缺了水的植物,在阳光和滋润的治愈下,一点点修复自我。换取一个朝气蓬勃的明天。能懂你的只有你自己。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正如这世上没有第二个你。记得《月亮与六便士》有一段话:我们每个人,生在这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价值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如果说人生有一种终极孤独,大概就是这种。我们所赖以沟通的方式中,并没有一种可以完整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就语言来说,在不同的人,每一个字、词的定义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向我诉苦。在就职的单位,有这样一个同事,特别讨人厌,无论每次她说什么,发表什么看法,有什么安排,这个同事总能鸡蛋里挑骨头,提出与她相悖的想法或者建议。一次两次她觉得是建议,会带着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但是经常这样,让她心态有点炸,导致任何事,只要再涉及这个同事,她就先情绪化,甚至有点偏激,无论对方的建议对她是否有用。也许是这个同事,主观意识太强。也许是这个同事,太爱出风头。也许也只是这个同事真的喜欢提建议。但那有怎么样呢,是非善恶都在她自己,你只要趋利避害就行了。对你有利的建议,你笑着接纳。影响你情绪的负能量,还给她就可以。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你心里若容不下别人,也就成就不了自己。大家生来白纸一张,经历了坎坷岁月之后的纸上,有的会写上希望,有的便写满悲凉。他有故事,你喝酒就完了。何必用他的悲凉给你上色呢。毕竟能懂你的只有你自己。人生短短几个秋,不如意事常八九二三知己,咱们不醉不罢休。
前一篇:匪夷所思六七一无话可说@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