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六七一无话可说@365

(2024-03-09 16:41:37)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3月9日 星期六, 晴  0/15。

没有说话的机会,当然是你体现在你想说话的时候,所以永远都是这样的情形,想说的总是找不到机会。女儿的家长会我参加的几次,一年也就一次,我充分准备,如何的谦恭,如何的富有哲理,怎样的显示家长的学养,总之是要认认真真的准备一番,被能想到的细节都注意到了,不能给女儿丢份儿,每次都做了充分准备,可是每次去就没有人理你,老师顾不上,压根就没有安排这样的环节和时间,总是在乱哄哄的氛围里稀里糊涂就结束了,家长们互相不认识,也没人想着交流一下,个人忙着找老师问一两句,全看老师的脸色敷衍的言语,想想也是,你没那么重要,只有想着法子靠近老师,否则根本没有时空供你表现,你想的那些什么经验、方法没有人关心,你所愿意交流的方式人家根本就不在意。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参加座谈会,美其名曰座谈,被冠以被邀请的专家或领导,总要准备的,看资料,了解这方面的动态和现实情况,还要掂量一下分量,分析一下逻辑,梳理一下秩序,想着怎么循循善诱,怎么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如何有声有色,如何说服他人,总之想出彩,表现最好的自己的专业的一面,可是经常的是没有你发言的机会,要么是没时间留给你就匆匆结束了,一声对不起就把你打发了,把你昨晚的花费几个小时和精力加上热情都一风吹了,即便等待有时间轮到你发言时,各种状况辈出,比如需要半天时间才可以讲明白的的事情只有十分钟就让你闭嘴,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比划个大概的往往只给你两分钟,比如被打断、被插话、被限制,因为主持人或者领导嫌弃太过专业,质问是在给他做培训吗?不要说废话,可是大多数都是专业需要明示的,领导容忍不了,他们只需要他们听得懂的需要的东西,任何其他的都是他们的指责对象,比如各种的争论常常发生在发言中的不专业的那些所谓参会者,他们对于专业的业务发言一直鄙视,认为这是专家的事,我们的座谈有谈的是决策,不需要专业论证,所以各种的原因让我感觉座谈会上发言是很难的,比如组织者不想听刺耳的话,而这是自己所不能的,发言就要将真话,就要持批评态度,好听的讲比不了,不会顺着人家的要求去做,久而久之就有了畏难情绪,也就有了新的应对措施,那就是随行就市即可,不必做太多的准备,到会时看情况,绝大多数情况这样就可以对付过去,组织者没有真想听真知灼见的打算,参会者大都是凑数而已,所以是自己想多了。当然,更多的这样的会议都是领导的工作布置会,更是没有机会讲话了,准备更严格更细致,可是等到上会时,几十项议题摆在那里,前面几项占用的大部分时间,还有个环节什么,等到后面的大部分项目基本就是一两句话结束了,根本没有解释和说话的机会,所谓的诠释和论述是不需要的,领导根本听不进去,如果是工作安排那更是领导的专场,只有他讲话的份儿,甭管愿不愿意,他的又长又臭的类似裹脚布就要让你闻下去,还不能有肢体语言,任何的不敬的表示都会引来严格的执纪执法,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所谓的讨论是一个幌子,哪有什么征询意见的态度和意图,不过是程序的需要做做样子,名曰讨论实际是走过场,领导早已经定夺,可气的是每次都要签字画押,都要认可自己是心甘情愿的,是心服口服的。就是一些人数少的重大事项,也没有很好讨论的环境和气氛,一般都是领导或上级的一言堂,对于不同意见大都是反感的,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嘴脸,夸夸其谈,大谈特谈,大都是兜售自己已知的东西自己熟悉的东西,炫耀自己的高明自己的聪明,其他人都想空气一样存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同意见一般都要熄灭,搬到桌面上等于自取其辱,这里是权利的天下,哪里是道行场合,所以是没有平等交流的氛围和参与意愿,发言违背了自己的本已,也就不可能有参加的热情和兴趣,少言寡语成为了这种场合的言行准则,祸从口出、谨言慎行都提示我们还是不发言或是少说话了,讨论也就算了,这种平等者之间的游戏不适合这里,他们都有自己的主见了,注意一定不过是听听有什么反应,或者他已经有了想法,先入为主了,形成了自己的东西了,其他的观点与他的想法不一致的都被视为异端邪说,都只能是不好的交流的结果,哪里还有人去触这个霉头,领导怎么说就怎么说,上级想要什么就怎么办,其他都是胡扯,都是没必要的浪费时间,都是政治上的不成熟,都是年轻人的幼稚,都是认知能力差、情商低的表现。说实在的,我的说不上话的感觉主要的是没有合适的时候,对象的不合适,对牛弹琴总是说话的体验,话不投机半句多,鲜见软语如沐三月的春风,恶语相加如六月寒露,找不到知音,没有合适的话题,没有默契,趣味相投者之间的那种感觉找不到,所以对谈话对象要求高,对话题的要求高,对谈话的方式和工具要求高,这三高限制了我的谈话机会,没什么可谈的,没有聊天的对象,没有看得上的聊得来的可接受的谈话工具和方式,这些就已经屏蔽了绝大部分谈话的课题和谈话的对象以及可供选择的谈话方式、工具,所剩无几的机会降维打击了自己的谈话兴味,沉默寡言还有什么条件需求吗,这些足够了,母亲总喜欢讲不说话领双份,她是对于沉默的父亲相对于她得到的更多的理解的严重不满,沉默是金的道理一直流传在民间,我喜欢沉默倒不是遵循了这句话的暗示,实在是觉得无话可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