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六三零衣食住行柴米油盐@365

(2024-01-28 21:03:34)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 阴 -9/-4。

打算把之前的一些东西整理一下,于是昨天把被套和一些不穿的衣服洗了整理好等待下次休假带回去,本来是一次规模的洗漱,只因为可以用洗衣机就简单便当了,洗衣机一直都有,就在洗手间的品牌,性能先进,可我习惯手洗很多年,结婚后都是夫人打理,我偶尔自己洗衣服也是一件两件,不是短裤就是袜子,大件都是夫人包圆了,所以洗衣机一直以来都没有使用过,还不熟悉,这两年离家驻村自己的衣服也就靠手洗,眼见洗衣机在边上也是熟视无睹,每个星期周末的一件必须办的事就是洗衣服,上学开始就这样了,初中、高中、大学都是这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洗衣服可是我一直都甩不开的梦魇,就如同五岁开始带弟弟的我对于带孩子的痛苦记忆一样,这两样一生绕不开都要做的家务可是不好的体验了,一个本不应该承担这样繁重任务的年龄,却被强加做这样的事,而且是多年都没有任何的喘息的机会,对于孩童年龄的我来说有些沉重了,大大降低了童年和少年的幸福指数,尽管我的那个年龄的记忆是我至今最美好的时光,如果没有这两样的压力那么也就会更好了,勘称完美,所以正因为这样的缘故,一直以来我对于家务都是厌烦的,起步很早几岁不10岁到就做饭、洗衣服、带孩子了,对这些都有一直的抵触心理,能离多远就离多远,只要不做这些什么其他的都好,这几件事我估计不会太有好感了,尽管这些年向夫人承诺了多次退休后要承包家务,做饭、洗衣服都要亲历亲为,可以改变态度可是难,先认承下来,但像有些人那样把家务事当成乐趣,比如喜欢烹饪,比如喜欢整理衣物,这些要让我有兴趣估计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我是宁愿到外面买饭吃也不会愿意下厨,衣服也是宁愿买一些少打理的皮衣、化纤类品质的简单服饰也不会去化时间和精力打理,比如改款、比如干洗、比如熨烫,为悦己者容可不是我的习惯,不过人就是这样,刺刀见红对人不对己,不愿意做饭不愿意洗衣服不愿意做家务,可是却喜欢宅家,对家庭环境严重依赖,对整洁有嗜好,对卫生很忌惮,对他人的要求把整齐仪表放在前面,对食物比较宽容但是也越来越喜欢挑剔,对异味开始敏感,动辄就厌食了,过去没有要求现在也有了一些异样处,口粗的过去不等于挑食的现在,这些都是绕不过去的坎,后面的生活依然要围绕衣食住行,要面对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天看见一则退休生活的劝诫鸡汤,讲了人过60后有几样钱就不必花,其中一项就是买衣服不必要的,这让我有些愕然,以前不是不喜欢而是没条件没精力没时间,现在则有了可能,而且可以花少的成本换取曾经望而生畏的美服,满足一下虚荣心,而且有时间去讲究穿着了,不仅仅自己,夫人也一直诟病我不讲究,希望我能与她一样比翼齐飞,就从服饰的欣赏开始,她可是时尚的热衷者,美了几十年,想让我也知道品牌,也知道这绒那皮的,我这边一直都顾不上,现在可以有所配合了,她的热情都有所退烧了,我才开始体验竟然有这样的调性又让胃口大减,有些不服气,为什么不可以花点小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试试呢,只要喜欢也就没必要这不行那不行了,听那些所谓的经验介绍都是无聊着的口舌之快,不必太在意,就把这当成自己的乐趣,反正一直什么都走性价比的路线,花钱吝啬着呢,也不会败家的程度,小试怡情而已,开始研究研究服饰的各种知识和技术动态、品牌时尚,培养一种生活的乐趣点,时时留意、事事关注皆学问,自己给自己找乐子,自己和自己和解,不听那些他人的鼓噪,走自己的路,从来就不喜欢言听计从,怎么现在了还在意那些人的言语,不过是一些闲言碎语、饭后茶余,不听也罢,听了也罢,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去说吧,谁会在意,不过是自己的心理路程,花自己的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本来就是正当其白的大道,管他人什么事,这个社会应该不会那么是非了,有了相当的容错力,不是一个相互倾扎的状态,应该有相当的弹性空间容纳我们的言行,独立人性、独立人格开始渐渐成了气候,特立独行是社会发达完善的特征,也是人的发展的新阶段,应该得到掌声和喝彩,人的自由的不断掘进的过程伴随着人的巨大付出和巨大的牺牲,我岂能得而复失呢?要珍惜这样的机会,不断丰富具体的内涵和具体实践,获得自己的体验和感知,去认可人间值得并不是空谈和虚无,让生命绽放出艳丽的色彩和个性的轨迹,让自己不枉一生的辛劳和困苦,也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生命过程取自大自然的精华,对得起前辈庇荫后代后辈的努力和付出。近来有朋友请教孩子教育的问题,说实在的我基本无话可说,要是我亲身经验可是与现在的家长们的关注点格格不入,他们花钱的大方、对于各种课外培训的热衷、对于孩子的健康的多度关注、对于成绩的刻意的追求等等都是我反对的,至少是绝大部分、很大程度不认同的,普遍的畸形的教育体系来自社会各种因素的综合反应,内卷和浮躁的社会时代性格特质在后辈的教育上有着明显的痕迹,人们普遍的对于未来的不确定,让传统的养育后代的文化和体系以及道德伦理都面临坍陷,人们寄托与后代的期望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压力聚焦在一个点上,压强得不到分散,一切的紧张气氛在教育上集体爆发弥漫,我们的孩子们还有轻松彩色的童年吗?青少年还可以无忧无虑吗?我们自己还可以轻轻松松地颐养天年享受天伦吗,含饴弄孙基本绝迹于我们这代人,家庭不再是轻松的港湾已经变成了战斗的角逐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