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六一三扩大会@365
(2024-01-11 23:38:14)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1月11日 星期四, 晴 -7/3。
一
今天参加地区的扩大会,一天时间完成一次重要会议,因该是很紧张的,牵涉各个方面,是
一个大的动作,需要动员很多的资源和力量,总体顺利,不过我一夜没睡,不是我有什么,是服务人员一直不停歇地弄出动静,吵的我无法入睡,党校新校区才开业不久,很多地方需要磨合,服务员大都是民族的妇女,素质提升空间比较大,她们对于保持安静的重要性没有什么概念就说明她们大概是刚入职不久的附近的农民,这与大宾馆相比差的可不是一点两点,我们都知道大宾馆的最高境界是让客人感觉不到服务人员的存在,不被打搅是客人最得意之处,这里的问题比较多,处理起来又不够专业,导致这样的状况,早起时我洗澡,花洒漏水,下水无法正常排出,倒灌到房间,这可是最初设计施工的问题,这次会议不同前几次安排在地区宾馆会议中心开会,而吃住在另外一个地方的宾馆,相距十几里远,所以很不方便,这次都在一个校园内,所以省去了车马劳顿,减少了很多的时间浪费,一天的会轻松不少,但还是够呛,毕竟是一天内要被灌输大量的信息,还要记录整理分析理解,要听会要发言、要正规仪式、要有板有眼儿,这一天下来就不简单,开会是很雷人的,现在的会议就一天两天时间,内容安排的满满当当,节奏很快,压力很大,要求很高,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吃住生活都是问题,没有好身体是吃不消的,睡不好吃不好休息不好,要不停转场不停换环境,需要不停地适应,还要综合各方面包括交通、住宿等环节,还要注意防止被欺骗、被干扰,对接的事情很多,变化的场景目不暇接,这些都是出差需要注意的,也是开会最考验人的,加上各种的人的接触交际,需要进行工作的交流,这些更是劳神费劲,是高智商高情商的平台,精神上不可能放松只会紧张有加,而且不能越池半步,几号去几号回都有严格规定,不允许借出差开会旅行,自己花钱也不行,节假日也不行,交通工具不能随意变换,可以坐什么交通工具就是什么,可以几等座就几等座,不能超越,自己花钱也不行,所以没有任何的方便和自由的地方,公事公办色彩很浓,以前出差补助很低,不够吃饭,住宿标准很低,经常不能安顿好,要找很低廉的住处,吃饭自己贴钱,交通补助费也不够花,所以出差下来自己都是亏钱的,大家都不愿意出差或者开会,尤其是一些路途遥远、偏僻地方、需要转场的地方,很不方便很是费力,开会也许就一天,路途可是几天,又辛苦又费劲又贴钱,都躲着不愿去,经常安排不下去,现在补贴标准提高了,不至于贴钱出差,可要求高多了,没有商量余地,自由空间都被锁死,出差可不是好玩的,很辛苦的,没两把刷子不行,没那金刚钻揽不来瓷器活,出差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还是智力活,需要的可是综合实力,自己独自出差是多数,又免不了寂寞孤苦,这样的时候是容易懈怠,易被否定,大大增加自己的负资产,被各方否定,年轻的时候喜欢出差,那时干劲大,好奇心强,体力好精神足,没有什么顾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出去可以东看看西望望,都是没去的地方,都是没见过的人和事,年龄增长到一定时候就改变了,不那么喜欢出差了,出去看看的好奇心没有那么强烈了,多数地方都去过,加上这规定那要求不敢犯规,精神劲儿没那么大了,出去几天就有些体力不支,跑几个地方就觉得累需要休息,动不动这不舒服那不舒服,如果几天吃不好睡不好就累积成了问题,伤肝伤心、上火上脑,好几天缓不过来,出差几天下来,一段时间都不得劲儿,因工作性质我经常到农村,以前一出差就是几十天,接触的人和事都相对传统,有点炼狱的气氛,精神上很压抑,回来后需要半个月缓,矫正自己的身心适应新环境,现在出差都比较短,一般不会超过7天,比较科学,交通条件改善多了,住宿条件改善多了,生活条件改善多了,不过大多数的地方都去过不止一次,以前没去过的还可以考虑走一趟,所以出差都派年轻人去,他们跟自己年轻时一样还有兴趣,乐陶陶参加到辛苦但快乐着的旅程中,回来时还会带点小礼物对给他这次机会表示感谢,这就是差别,年龄的效果,似曾相识燕归来让自己动容,想起自己曾经的样子,周期又一次来了,提示我岁月不饶人,劳燕分飞的时光不负韶华,不知不觉已经黄昏夕阳红,往日如昨,物是人非事事休,花开叶落夜夜新,也许要不了多长时间出差就与自己拜别了,再要出门可就不算出差,没有谁派公差了,享受不到公差的待遇了,想想还有些不舍。今天几位老朋友来了,带的慰问品,一起交流了两个小时用过午餐后送走了他们,像这样的朋友来访可以交流一下信息,让我们队员对专业系统和外面的情况有些了解,获知一些老朋友的近况,当然主要还是交流工作心得多一些,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话题是共同区域,大家也都了解多一些熟悉一些,所以大都涉及这些方面,我们交流到基本农田流转、农民国语培训、村干部的素质、冷水鱼养殖、冬小麦生长形势等方面,话语中明显感觉大家对情况的熟悉程度和研究广度及深度都不一般,现在的干部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尤其南疆干部更是多渠道多形式,留下来的比例不高,这种情况大概需要本地化的过程来化解,而现在的当地孩子一代代地成长起来,他们都受到良好教育,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新技术,他们是新一代的南疆人,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后一篇:匪夷所思六一四话别是时刻@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