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四三零更不是消除@365

(2023-07-12 23:36:26)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7月12日 星期三,晴 19/31。

组织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异同应该是很巨大的,宏观与微观的目标体系也该是相当的差别,这不是什么数学的概念,而是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和区别,单个的个体是微观意义上的存在,他的行为方式和目标相匹配,我们国人就此有着丰富的说辞和规范,这其中有相当的糟粕,对其批判的最彻底的当属近代,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的历次文化清算,都重击了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和哲学,其核心要点就是对于个体为基础的伦理的规定和道德中惰性的、保守的内容的不满,将其与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划上了等号,这个怪罪有些鲁莽和草率,也有几分道理,比如中庸的思想、比如佛系的处事做法、比如明哲保身的江湖习气、比如避祸隐士文化,这些里面有着深厚的文化哲学根源,自有其合理的内涵,视其适用范围而不同,也因为不同个体而异,作为个体微观的存在有着自己安身立命的道理和规范,沿着理智的轨道遵循着利己的处事原则没有什么大错,也符合卑微的大多数生命诠释,无可指责,而作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代化道路上这些宏观的组织越来越替代了个体的存在而更多地代表他们展示有着个体特征的言行,不是微小个体所能比拟的,有着自己不同的行为方式和规范,适用于个体的那些东西不一定在这些组织好用,组织有着更大的目标,靠着个体的那些规则是难以在组织群体中立足,一个组织必须要拥有一些自己进取的精神和行为,适合它们的大都是冒险的取向,都是不断前进的号召,礼让、中庸是完全行不通的,明哲保身更派不上用场,甚至一些个人非常引以为豪的保护自己得到完美人生的规则用于组织将带来毁灭性结果,比同于慢性自杀也不为过,在这一点上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是将二者混淆,将个体个人的处事原则用在组织身上,采取类似的行为准则,慢慢发现这是行不通的,这几十年的发展就是极大地释放了个体的能量,更主要的是创立了一大批组织,让这些组织学会了组织行为,摈弃了传统的文化熏陶下的组织保守的血脉,这才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个人也变得更现代了,曾经的传统道德面临巨大挑战,这是进步的需要,当然也带来很多问题,一些好的传统也被一同处理了,有些可惜,成为人们改变过去的不得不付出成本部分,现在有些反悔有些来不及,都走出来这么久了,走了这么远了,回头路是不得人心的,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组织行为本来就根植于外来文化,比较彻底地向外来文化取经得到的经验,要回去就等于死亡在前面等待,不言而喻没有组织会选择这条路,不过是暂时的蛰伏,等待时机成熟还要冒险的,它们更需要进取和冒险精神,不是什么都可以保存自己的,过大的体量完全没有隐蔽的条件,透明是它们生存最好的选择,不断进取是它们唯一的方向,任何保持实力的办法都难以达到目的,组织尤其如此,个人也要适应这一变化,这是现代与传统的根本区别,是个人与组织最大的差异,组织的目标就是替个体接纳了风险和恐惧,让组织内的人受到保护增强信心减少负面压力从而可以轻装上阵,将创造性极致的发挥出来,组织屏蔽了很多个体难以独自承受的负面清单,让人类的个体可以更多地专业集中职业化专业化提高效率,所以组织必须是勇敢的,积极的,外向的,个体可以相对温和的、内向的、内敛的,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的组装配套形成人组共同体,其行为是结构性的呈现,这样的组合会有各种变体出现,更加不同于我们所理解和认知的行为规范,不过也是会传承历史,组织的、个体的行为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还有他们的变体,但是不要指望会有单纯的传统的呈现,已经没有商业化的存在了,都会以博物的对象被人们怀念,当然这还是一个预设,是未来某个时代的情形,现在的大部分地方还是传统与现代的组织和个体的混合状态,混沌不清恰恰是孕育新生关系的温床,我们的一些地方的局部已经有了这样的开始,传统的消融明显地进行中,新型组织和新型个体都在行动,共同迎接那个时代的到来,虽然大部分的个体和组织还没有意识或者感知这种变化,但并不意味着离我们还很遥远,实际上曙光即将来临,天亮的时刻就在眼前,不过我们是否适应这个白昼的到来还未可知,可能性与不可确定性同在让我们忐忑,一定就是福音,一定就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一定就是对我们有力的,一定就是接纳我们的,这些都不一定。一位朋友聊到宗教,说了很多的佛教的好的地方,另一个旁听的朋友加入到聊天里面,他认为佛教走向式微的根本原因是内敛的品行,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要是积极向上才有永续的动力,而佛教的内敛性格让它失去了第一动力,就像丛里里的树木,只有争取到阳光的露头的植物才可以获得生存的空间和资源,任何组织和人都本质上一样靠竞争获得生存权利,为自己赢得更好的条件,而过于内敛的谦让放弃了这个权力,是难以获得生存的权利的,因此佛教有着天生的弱点和无法克服的短板,必然在几大宗教的竞争中落败,现在的事实已经证实了这一点,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还是这个自然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其它的规则需要在这个根本大法的基础上发挥作用,任何的对其的掩饰和遮掩都只能是局限的作用,任何的否定都是自欺欺人,我们现在所采取的一切消弭竞争的措施都带有浓郁的人为色彩,是人们的一厢情愿,是转移、延缓、变向,但绝不是替代,更不是消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