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三八二摸不着北@365

(2023-05-25 13:48:17)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5月25日 星期四,乌鲁木齐 晴 14/23。

一 
因噎废食,现在一些领域存在的不作为情况很大的借口便是保密的需要,近日问及日报为何停止,回答是有可能违反保密有关要求的风险,为防患未然有关方面要求整改,最好停下来,否则一旦出现情况就要追究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问具体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又没有具体的东西,于是便停止了日报,担心其中有什么不适宜的情况发生。前不久,听一位朋友说他的一篇介绍工作经验的文章被要求停止刊发,据说是可能不适宜公开发表,可能因为审查制度的要求通不过,问及具体什么情况也说不明白,只是一味地强调保密的原则,发表文章应该持谨慎的态度,而三番五次检测里面没有什么涉密的数据、表述,怎么会是这种解决方式呢,如果都是这样的谨小慎微,那么工作的开展和总结又如何正常进行呢,如果是从自己保护自己的角度出发,一切都宁信其有、不信其无,避免一切风险因素,那么不工作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办法,只要做事就有风险,就可能出问题,更何况由于持这种以不出问题为目的的思想和工作出发点,一个人一个单位不就是躺平的吗,不就是不问青红皂白一刀切吗,至少是简单化,能不涉及的都躲得远远的,能不做的就不去争取,有一点风吹草动就闻风丧胆、就风声鹤唳、就胆颤心惊,于是什么都不要做、什么都不要惹麻烦、什么都离得远远的。经常参加保密学习,迎接各级的保密检查,也听说一些有关失密的案例,发现很多人对保密有着很多的误区,其中泛化保密事项是当下普遍而后果严重的情况,极大地扩大保密的范围,将很多正常的本应向社会公开的文件档案事项都借以保密的名义封存,让大量正常的工作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下进行,这怎么接受社会的监督,如何体现公开公正,如何接受阳光普照消毒杀菌,更有的甚至借用保密的需要肆意销毁档案和文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保密是有法律可依据的,档案也是有法律可依的,泄密是严重的违法行为,销毁档案销毁证据也同样是违法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可是现在基层一些地方干部在一片纸都不要留的保密理念指导下,肆无忌惮的销毁资料,连同工作日志、个人工作笔记等都在保密需要的旗号下销毁、烧成灰烬了,工作中的照片、资料都被付之一炬,一烧了之,这都不是个别人的行为,很多人并不愿意自己的工作痕迹被这样地简单粗暴对待,而是在基层组织的一些干部指导下要求下有计划地进行,同样的也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明确具体什么属于违犯保密要求的内容,全都是笼而统之的教条、摸不着北的要求、严之又严的责罚,大部分的人担心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也就选择闭着眼睛行事,让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的结果是很多资料没有有效保存,后面的人不知道前面的事,很多工作没有相应的情况留底,新人接受工作无从谈起,查阅工作资料没有依据,全凭口口相传,全籍大脑记忆,昨日的事今日便成了传奇,去年的工作今年就变成了历史和传说,工作的连续性受到严重影响,工作管理档次几乎倒退到旧社会的水平和效率,为了保密、为了不出事什么重大事项都是口头传达,不发文件只是口头指示,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不言而喻,为领导保密了,为他推卸责任提供方便,白纸黑字印章没有了,说的话是可以翻供的,你的记忆是有可能错的,那么你还有什么依据证明领导的责任呢?请问这将是一幅怎样的工作景象,以保密的名义我们究竟在保护什么?难道是在保护我们的任性、我们的胡作非为,为了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失误不负责任,如果不是那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保密而保密,为了保密而严重降低工作的效率,为了不泄密而放弃正常工作的进行,为了防风险而制造了更多更大的风险,那么我们还要这样的无能低效、无效的保密何用之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还搞这样的保密没有起到多少正面作用反倒都无法保证工作正常开展了,因此至少要改变现在基层保密不符合实际的做法,不能像现在这样简单对待文件档案,不能简单对待正常的工作,现在的窃密不是传统手段而是先进技术,我们沿用传统的办法无力根本上解除泄密风险,而是要专业化职业化队伍保密,要让干部懂得保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基本的技术手段,否则以讹传讹、盲人摸象、全民皆保密就会导致乱象丛生,产生尾巴大过身子、烙饼大过锅这样的笑话,更不能因为保密影响正常工作,反对一些人将保密当成打棍子抓辫子的工具和手段肆意针对地方基层干部施加影响、传导压力、甚至恐吓,杜绝一些人打着保密的旗号掩盖工作的失误,打击一些人用保密的名义消除工作资料痕迹浑水摸鱼。保密是有着严格规定的专业工作和事项,保密事项、保密对象、保密范围、保密时限都有着严格规定,扩大和缩小都需要执行纪律,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没有严格把控,而是为了一些非保密的诉求将很多正常的文件资料纳入其中走保密程序,提高保密等级,延长保密时限,扩大保密范围,这样极其不负责任的滥用保密原则的做法严重损害了保密的信用,也极大地增加了行政成本,极度地损害了工作本身,将工作带入极度不正常的工作氛围,披上神秘的色彩,大规模地保密行为将我们置于一种非正常工作状态,不专业、不职业的保密行为将我们引向工作普遍的混乱、人员间相互的猜忌,保密本身不是目的,工具化的保密行为被用于对特定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势必导致毁灭性道德坍塌,破坏性远超过保密带来的收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