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二零五@365
(2022-09-01 19:20:08)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疏附县
晴 14/23。
一
最近梳理了一下喜迎20大为民办实事的方案,计划为村民做20件事,其中之一就是修缮村委会的大舞台。这个大舞台实际上也是一个简易的这么一个台子,上面用的彩钢板,下面是铁架支起来的一个棚子,为的是村委会举办各种活动的时候方便而搭建起来,现在在各个村委会基本上都有这么一个大舞台,建立起来的时间大约也都是2014年之后的几年里。这个大舞台主要就是一些节假日的活动地,供村民们自娱自乐,每年逢年过节各个村都要开展一些活动,由各个村民小组的农民自己自编自导自演歌舞、小品、乐器演奏等等类似的节目,基本上是大节日大办,小节日小办。一般来说,一个月平均也有一到两次活动的。倒是很快乐,也倒是很热闹。当然还有一些大的演出团体的慰问演出,他们到乡村进行一些慰问活动的演出活动也有安排,也有使用这个舞台的机会,每当这个时候往也都是最受欢迎的时候,人山人海。以前我多年参加的大型的活动,由文化部牵头组织的,全国上下已经连续了几十年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科技、卫生、文化下乡,而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文化下乡。一般都是由一个自治区的最顶级的歌舞团带着演出队到各个县,然后到选择一两个乡的一两个村进行演出,那都是顶级的演员。有舞蹈,有歌曲,又有民族特色,服装又艳丽非常,华彩缤纷,精彩异常,这是非常吸引咱们农民兄弟朋友的,远近各地的都会像赶集一样的赶到这里,来看这种演出。虽然是三下乡,各种科技的摊位,农民把书一领,把各种宣传资料、科技资料领走了也就完事儿了,顶多有一两个确实有技术问题需要咨询的停留在技术摊位,大部分都赶往演出现场去了。第二受欢迎的就是医疗下乡,一般在这种情况医疗队会下发一些免费的医疗、药品之类的东西,很受欢迎。但是不论如何,还是文艺演出最受欢迎。追星不分民族,追逐那些他们平日里面喜欢的明星,也许在这个时候也是最有机会的。
我们这个村里的大舞台已经经历了五六年的时间,后面的幕布已经开裂,很多地方都已经破损,所以说借着这次迎接二十大的机会,改善一下舞台形象,再添置一些音响设备,也算是为村委会请做一件事儿,为村民做一件好事。这样一来,在春夏秋季就可以在这个舞台举办一下活动,而现在村委会有服务活动中心,到冬季的时候就可以在其中活动,免受这个寒冷,里面还有电暖气,这也是2016年17年自治区统一在南疆各个村建设的,每个村的标准都一样投资50万建设的。建设的质量上乘,标准都比较高,解决了农民冬季活动要冒受风气风寒的不利条件,这个大舞台和服务中心是村民一年四季活动风雨兼程的保障。在这两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活动基本停滞了。以前热闹的露天大舞台和操场现在经常是空洞的,没有了往日的生龙活虎、生鲜亮丽,寂寞了很多。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分裂了很多人的精神世界,这也许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原先计划着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进行宣传,现在都受困于疫情,隔三差五人们都被隔离在自己的院子里,难以举办大型的聚集活动,所以说本来是天生歌舞之乡,现在却没有了驰骋的舞台,更没有了彼此见面的激情和机会,只能等待,只能等待疫情的消除,只能等待一切恢复正常,这就是现状。
二
我到村里来不久,就听说有项目给农户投资1万元,建设农民的文化大院,感觉政府的确在文化建设方面还是舍得投入的。两次到了这一家文化大院,它的院落的外墙有各种各样的标语,文化上的一些标识可以看出来与众不同。而进入这家之后,院子不大,也就三四十平方。
地面用砖斜摆起来做了硬化处理,而在院子一角有一些音响设施和简易书架,可以看出来音响设施放在那里面已经很久没有使用了,有些风沙风尘。除此之外,这个文化大院儿里面的文化气息并不浓厚,据说文化大院儿主要的投入就是音响的设备,现在看来,整个1万元的设施也不过如此。除了这个地面的硬化和这一方院子之外,实际上平时也用的不多,据说建设一年来也就用过一到两次,其余的时间也就是这一家自己的院子,自行使用。上一次所举办的活动,也就是老党员、老干部的一个座谈会,是党员活动日、党日活动这样一个活动,进行了座谈。组织了几个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小节目进行了表演。据说平日里面农民自发的活动也比较少,在这里举办的活动基本没有,学习也都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虽然摆放了一些学习的资料,汉语的法律法规,汉语版本的宪法以及汉语言学习和一些个维语版本的农民技术资料手册等等,平时来看的据说也不多。这种文化大院目的是提升农村农民的文化素养,让他们有一个学习的地方,有一个娱乐的地方。可是要开展这样一些活动,他需要组织,需要村委会、工作队组织大家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将文化大院利用起来,而这种组织本身是需要时间、精力和财力的支持的,而在这方面现在还是缺乏系统安排。
为什么选择这一户做文化大院建设?在我观察之后,感觉到似乎选的并不是很好,不是很理想,选的不准。因为我感觉这一家的男主人、女主人都不擅长文化娱乐活动,也不会唱歌,也不会乐器,更没有表演的天赋,反而倒是属于那种比较老实本分,比较木讷的这个农民了,不属于那种喜欢热闹的人。所以说为什么选择这一家,据说是他们家的院落比较整齐。这倒是有一点,不过这不应该作为主要的原因,有这种条件的院落实际上还是很多的,他们更应该选择那些本人比较活跃,有组织这种活动能力的素质的人,本身就能唱会跳,或者能歌善舞,或者会摆弄乐器,或者唱歌儿。比较擅长这些的农户,其实在这个村儿里还是有一些的,我们接亲的时候接触了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天生喜欢各种娱乐活动,他们喜欢参加,他们也乐于参与。应该选择这样的人。据了解,这个村里面有会摆弄各种各样的乐器的人,也有喜欢和善于唱歌的人,也有善于表演和跳舞的人,这个不缺乏,关键是要引导。选择这一户作为文化大院儿的确有点明珠暗投了,这1万块钱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的原因还是选择错了大院的地址,选择的标准应该是利于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的,而不仅仅是其他的原因。
在基层在村里面选择各种各样补助实施的对象是很重要的,体现各种关系体现各种权利较量平衡的结果,所以说有时候往往出乎你的预料,并不是你理想的状态。所选出的对象可能并不是项目本身所需要的地址,这也给很多的项目蒙上了阴影,让项目无法发挥效益,让项目效益,变得暗淡,也使得上级不愿意投入,或者投入中不断缩减各种投资,各种项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在文化领域也不鲜见。
比如说东风工程投资了那么多的资金,在所有的乡村都建立了图书室,印刷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文化的、法律的、技术的、农业的书籍,翻译出版。分发到各村的图书室里面,可是真正阅读的很少,农民参与其中的很少。他们大部分没有阅读的习惯,对文化活动、对读书没有什么兴趣。他们对于文字是满不在乎的,他们不像汉民族或者其他的民族对文字的热情、信仰甚至崇拜,他们所喜欢的活动都是娱乐的、音乐的、舞蹈的。所以说我们的文化大院建设还是应该适合当地的情况,比如说可以给他们买一些乐器,可以资助一些民间艺人,发挥这些民间艺人的作用,丰富当地的娱乐生活,而不单单的是搞这种文化大院,给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用处不多也不大,给他们印刷很多的书目,下放到各村也不大,实际上应该组织编制各种视频类的节目、课件效果可能要好一些,比起书来更灵活多样,更活泼可爱,更直观,更容易传播。这些情况应该作为我们宣传部门、我们的主管部门决策的时候,在项目分配和资金安排的时候应该有所改变,而不能是传统的东风工程的那种印书,翻译书这种方式,而应该大量的像一些视频资料,课件儿产品为主,通过媒体的方式让农民受益。在一个村里面建设一支乐队,建设一支舞蹈队,我觉得比搞文化大院要更有意义,或者应该在文化大院建设中结合这些队伍的建设,给他们适当的资助,给他们布置适当的任务让他们按照我们政府的意愿去完成我们的希望和目标,这应该是比较现实的一些做法和可行的一些路径,而不仅仅的给他们搞一个所谓的地盘,买几个音响,所谓的给他们选择一两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方式现在看来意义都不大,比如说现在已经建的每个村都有的四史馆项目,四史馆建起来了,但是农民自己进去不了几回,或者有组织的进去参观宣传教育的很少,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摆在那里,长时间的没有组织参观学习,更很少见到自发的农民的参与其中,再加上四使馆的内容是相对固定的展板,所以说内容得不到更新,那么它的利用率也就是比较低的,这种固定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它所起的作用都十分有限,而应该定期的进行更新更换,而且应该有组织地定期组织农民学生参观学习,这应该是一个整套的一个系列的安排,而不仅仅是搞基本建设。后期运维发挥作用更重要,没有后期管理我们前面的建设往往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相反,如果我们采取一些其他的方式,视频的方式、课件的方式进行教育活动,花同样的资金恐怕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我们投放一些短视频的制作,对农民进行寓教于乐的一些方式,让他们受教育,恐怕更有效果。这一点实际上应该将有形有效有力有序有章有法更好的结合起来。我们现在一些东西注意了有形,但是忽视了有效,往往就变成了一些形象工程,看得见摸得着,但是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锤子买卖,看一遍就过去了。这样往往是极大的浪费,对现在的一些文化设施建设,一些精神领域的一些项目、资金和投入,也存在类似这样的一些重复建设的问题。
三
乡村里面、村里面有一些文艺活跃分子,有个别的还是曾经的民间艺人,他们是在民间产生的一些艺术人才,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的专业,而且有一些还凭此作为自己谋生手段的人,曾经一度有这样的一些群体在民间的存在,现在的他们实际上专门以此为生、以此为职业、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来源的基本没有了,大部分都是作为一种爱好,一种特长,而随身带着他们。这些人很活跃,一旦有些活动,民间的活动,比如婚礼这样的一些群众性私人性活动,往往这样的民间的一些有这些特长的艺人会一展他们的风采,各种的民族乐器,加上现在年轻人使用的一些电子乐器相结合,也就构成了现在乡村艺人的主体。他们都是兼业的,都是坚持个人兴趣的,不可能像曾经的民间艺人那样以此为生,但是他们有这些特长,他们可以把这作为第二职业,或者把这当成自己的爱好,当成自己的一种娱乐方式,尤其在年轻人中间,这是广泛的存在。我们临近的有托克扎克镇,琼库卡克镇本身就是乐器之乡,在那个村有专业制作的一些民族乐器远近闻名。最近还准备将这三个乡镇联合起来,将乐器制作,将红色旅游、文化市场和水面民宿,这些文旅项目相结合,构成环喀什市的一日乡村游重点推介,这已经做一个重大项目,前期的构思在准备。所以说在民间艺术,特别是音乐舞蹈方面在这个地区还是有深厚的基础和脉络的。可是这些民间的艺人,由于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引导,很多这样的人现在年龄都已经老去,他们手里面的一些传统的艺术的特长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也没有进行很好的整理,往往也就变得暗淡,被淹没于现在的商潮、市场里面去了。
日渐式微的一些传统艺术门类,一些乐器现在越来越少被人们所提及,被人们所熟知,被人所应用,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这里面的文艺术瑰宝应该在乡村得到发扬光大,因此应该组织和资助一些民间的团队,让他们承接历史的积淀,让他们将民族的一些艺术发扬、延续、传承。这项工作不能只是一些政府的盆景项目,而应该在广大的乡村最基层的村这一级就有广泛的存在、滋养,采取兼职的方式开展一些活动,让他们变得活跃起来,让他们能够既传承又宣传,可以一举两得,一箭双雕,既保存了传统文化,又达到了政府宣传动员、启蒙群众的目的。这些民间艺术和艺人,他们在社会中的影响,对村民的教育引导作用,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应该是入脑入心的,应该是最能打动、最能教化、最能深入民间,由他们去宣传、去启蒙,应该是最好的方式和路径。
四
不得不承认,现在手机的替代作用可是非常大,手机在人们的娱乐世界里占据了突出的位置。可以这样说,人们的大众娱乐基本上都来自于了手机屏。看看现在中国的手机用户都在10亿以上,上网人数都在十几亿,而短视频每人每周上网的时间都在三十个小时。
而在年轻人,还远远不止这个数。这说明了什么?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必须,也成为人们娱乐最重要的舞台、最重要的工具和最重要的方式。所以说,它对我们以传统的娱乐方式的替代那可以是致命的,是颠覆性的。这样的一个人,在家里、在车站、在机场,在公共场所,其实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屏幕。不管什么场合,不管什么人群,手机那可是最常用的工具,更是人们让自己找到了最好的娱乐方式了,随时随刻、随时随地都可以,想听歌、想看花、想看美人、想看风景随你的便,在这里面以视频的方式、画面的呈现方式生动鲜艳,你所有的娱乐在这里都可以呈现,现在智能式的、甚至是元宇宙式的方式为你提供的娱乐,在手机这么一个小小的屏幕上,可以很好的呈现,让你沉浸式的感受,是你曾经认为的娱乐所望不穿的让你感到其乐无穷。这是任何其他的舞台文化大院儿,任何其他的娱乐的工具都难以企及的,只能望其项背,这就是现在的手机所能给你提供的。因此,我们任何主体,包括政府,都不能回避手机在娱乐中的作用,在宣传中的作用,在启蒙中的作用,在教育中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而不仅不能沉浸于曾经的传统的方式,还是什么大舞台还是什么大院儿,还是什么展览馆,还是什么这个馆那个馆,这个场那个场,这些方式重要,仍在起作用,而且是仪式感更强的,是现场版的教育宣传阵地,但是大量的对人们影响更为深远的,时时刻刻在起作用的我们应该承认是手机,是手机的屏幕,因此我们所有的项目、所有的资金都应该向这个方面靠拢,向这个方面配套,向这个方面寻找路径,寻找突破口,而不是沉湎于过去老的方式和手段。现在在乡村一级,智能手机也是相当普及的,其实现在的农民与城里的市民在手机使用上、在智能手机使用上基本上是同步。这个现实应该为我们政府所重视,它也是我们普及教育、普及宣传启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新的领域,也是一个重要的以往不曾有的机遇,来实施我们的一些政府意志,来教育和宣传,从精神层面去影响和引导基层的农民,让他们与其他的人一样同步、进步。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也是我们必须抓住的一个工具,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机遇和挑战。我们经常说文化润疆,而文化润疆一定要找准方向,找好工具,要利用我们最重要的一些方式、阵地、场所、工具,应该配置合适的、恰当、得体的工具。
这三年疫情期间,特别是最近的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将各种活动都冷冻、封冻起来,全部停止。所以说我们已经很长时间不能正常开展活动,不能像以前2016年的时候举办那么多的形式多样的村民的活动,现在基本上都停止了活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老乡们的娱乐也就变得更加沉稳起来,也就在自己家里面自娱自乐,在这种情况下手机这种移动互联网状态下人们的娱乐可想而知依靠的是什么,它也就更加的聚焦在手机上,更加的聚焦在那一块儿移动的屏幕上,这是一种助力。让移动屏幕聚集更多的人们的注意力,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们不断的在屏幕上沉淀自己的激情,沉淀自己的情感,聚焦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祸还是福,这是我们社会治理的挑战还是机遇?也许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还可以看到。移动屏幕的手机世界,在虚拟世界,在原宇宙,会演绎出更新的连续剧,更新的故事,而其中曾经的精神领域的排列组合也许就要重新被打乱,重新整合整个人类与世界,我们将面临一个崭新文艺、文化、文学、艺术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面,人们的创造性,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对艺术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于现在我们所认识的这个艺术世界,艺术人生、人生艺术将交织融合。
前一篇:匪夷所思二〇四@365
后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九五@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