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九五@365
(2022-09-02 22:08:09)
标签:
365三农 |
2022年9月2日 星期五,疏附县 晴
14/25。
零
育种的关键是选对基因及其艳遇,是概率加运气的结果。学农的人都知道,育种家都大器晚成,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了,没有运气,一辈子都没有品种得到认可,没有市场的地位。现在大搞科技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育种是重点。可是,问题并不一定找得准,病因并不清楚,药方也就不对路,期待的药到病除实现不了,搞不好鸡飞蛋打,空忙乎一阵,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瞎耽误功夫。前一阵忙于揭榜挂帅,动员各方参与,拉郎配似地乱点鸳鸯谱,近日据说j种子方面的竟然有了结果,主要是因为有政府的经费保障。牵针引线的红娘,倒成了婚姻的一方,不知是成功还是卧底。希望最后不要一地鸡毛。
如果一定要方便,人的身体的特征完全可以作为识别的器具实现直接的认证功能,何须那么多的麻烦。数字支付已经十分发达的我们,又不知出来什么幺蛾子,提升个没完,一遍一遍的,到底什么时间到头,有限的生命面对无限的提升,剩下的只有绝望。是不是,需要我们直接实现英特纳雄奈尔,这一切就可以不用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全无私有,全无区别,全无差异,全无欲求。这样的未来就是都方便了,也就到了了的时候。沿着一个方向,无限的发展,也许就是宇宙的尽头,却是你我难以承受之重,难以企及的世界。
一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报道:“一碗好饭”背后的人工智能。
展台上7个装满水稻种子的瓶子。
新华社上海9月2日电
走进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信集团的展厅,7个装满水稻种子的瓶子在不少机器臂、机器人、无人船等科技展品中显得尤为特别。
仔细一看,这其中既有在全国推广面积连续三年位居前三的杂交水稻种子晶两优华占,也有平均亩产超1000公斤的玮两优8612。
种子背后,科技含量十足,“种谷大脑”正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让育种更智能、更“智慧”。
融合生物技术、数据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育种信息决策系统——“种谷大脑”。
“以前水稻科学家受限于基地规模和管理成本等,育种只能从成千上万个可用的组合中选出有限的数量进行试验,再种到地里反复验证,如今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快地进行模拟组合和测试,选择出效果更优秀的‘母本’和‘父本’进行组配,打破了传统育种瓶颈。”中信农业旗下隆平高科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刚说,“在育种环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相当于不用种地,就能提前预测结果。”
“通过遥感卫星、无人机、物联网设备等对农业生产相关的数据进行精准采集与分析,为实际生产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代替经验判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中信农业旗下华智生物大数据智能应用中心研发负责人马妍说。
二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多家金融机构均推出了自己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覆盖标准IC卡、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数字工牌、智慧学生证、电子老年证、超级SIM卡等多种样式,开通免密支付后,消费时,用户只需“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
“我们的硬件钱包非常便捷,尤其是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子女为老人注册后,老人外出购物只需‘碰一碰’就可以付款,没有操作门槛,很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就不再需要携带现金出门了。”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细致地为《华夏时报》记者做了讲解。
据了解,多款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能够应用于线上线下“衣食住行”各类消费场景,未来还将场景继续拓展,弥合老人、儿童等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
如何获得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目前并未对外开通购买渠道,中国银行的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根据要求,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并未对外销售,不过观众可在现场体验及通过活动获得。
中国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数字人民币的重要载体,特色的硬件钱包能够便利老人、儿童等群体的消费支付,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字经济红利。
多项数字人民币创新试点成果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功能不仅局限于支付,众多数字人民币创新试点成果也是本次服贸会的亮点之一。
《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多家银行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在支持数字人民币功能的基础上附加了门禁、电子围栏、运动健康、生活缴费、出行服务等多种功能,满足一卡多应用、一设备多场景的客户使用需求。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展区展示了北京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丽泽商务区)智慧楼宇的沙盘模型,参观者可以清晰地浏览叠加了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丽泽数币一卡通”在北京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内的各场景实现的“一卡通行,一卡通付”,感受未来数字金融的安全与便利。据工作人员介绍,与丰台区政府联合推出的“丽泽数币一卡通”即将正式发行。
农业银行还推出了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在防疫桩上的应用。据悉,除了消费等功能,该硬件钱包可集合用户健康码等信息,用户在指定防疫桩上刷卡即可显示实时健康状态。
除了个人端,数字人民币在政务端和企业端也已有应用落地。
工商银行就在乡村振兴体验站向观众展示了“国网光伏项目”和“数字人民币农粮收购”两个场景,其中国网光伏项目是工商银行与国家电网合作的全国首个“数币+双碳+光伏结算+智能合约+融资租赁”数字化扶农新场景,利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在保障农户无忧享受光伏收益的同时,依照协议约定向国网租赁支付光伏租金,有效防范了金融机构的资金回收风险,提高了结算效率。
中国银行还联合美团,在服贸会首钢园区发布了首款面向大众流通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产品——数字人民币低碳卡硬件钱包。据工作人员介绍,用户可通过数字人民币APP对低碳卡进行充值管理等操作,在各类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线下消费场景用低碳卡“碰一碰”支付。
人民银行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
前一篇:匪夷所思二零五@365
后一篇:幸福指数低@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