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耐心@365
(2022-04-06 18:25:50)
标签:
365财经 |
2022年4月6日 星期三,乌鲁木齐 晴 11/23。
零
人民币走出去也需要从世界的薄弱环节入手,也就是美元地位动摇的区域,越是这样经济政治动荡,旧有格局打破,新秩序建立,人民币才有大的机会。
美元霸主地位眼下有些松动,但基本还是绝对的老大。我们的地位没有确立起来,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不要指望轻易登上高峰。还是要客观,要耐心。
越南现在的农业贸易逆差这么大,与它的发展阶段有关。本国人们还指望从农业上得到外汇来发展经济,通过农产品出口积累资本。这是牺牲本国农业资源为代价。
一
非洲“人民币化”进程提速。
参考消息网4月5日报道南非独立在线新闻网站4月3日发表题为《货币战令经济局势变得复杂且令人兴奋》的文章,作者为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科菲·夸库。
世界在变化,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将人民币或元作为定价货币单位。在乌克兰战争的背景下,人民币在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领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大,而且在未来几十年里还会变得更大。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考虑到中国做生意或投资,你可能需要记住,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专家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
从乌克兰战争到美国的经济贸易制裁,货币战再次站到舞台中央,令经济局势变得既复杂又令人兴奋。
我们必须关注人民币发展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新地缘经济转变。它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尽管人民币并非是一种完全可兑换的货币,但由于中国经济的爆炸式增长,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加速。中国已与约40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根据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人民币动向》报告的数据,目前有100多个国家的1900多家金融机构与中国内地和香港使用人民币结算。
更令人兴奋的是世界——特别是非洲——的“人民币化”。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可能挑战美元,正在迅速成为首选货币。
虽然这种情况成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人民币成为非洲主要全球储备货币的意义。当然,这将给非洲带来影响、风险和机遇。
尽管人民币的使用仍然有限,但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迅速增长,这为跨境人民币结算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会。人民币正在逐渐进入非洲市场。令人惊讶的是,非洲的人民币化进展异常迅速。
中国是非洲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使得人民币成为非洲的通用货币。
2018年,14个非洲国家讨论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从而更好地与中国做生意。
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南非等国已经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使人民币成为覆盖整个非洲的金融工具,有可能推动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与中国做生意需要用人民币。因此,随着人民币在非洲大陆的使用范围扩大,非洲贸易的未来也将随之拓展。换句话说,人民币经济学将塑造非洲的未来。
因此,非洲的人民币化是当前和未来中非关系中的经济故事。必须讲好这个故事。
二
高盛警告:美元可能失去主导地位,变成像英镑一样的“小众货币”。
世界主要投资者正在认真评估美元的风险。
在高盛本周四发布的报告中,分析师指出,美国及其盟国冻结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的行为引发了人们的担忧,由于担心货币赋予美国的权力,
各国可能会开始放弃使用美元。
包括高盛经济学家Cristina Tessari在内的分析师们表示,
美元正面临着与英镑贬值前类似的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相对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主导地位较小,美国“净外国资产状况”正在不断恶化,外债不断增加,以及像俄乌冲突这样的地缘政治问题。
分析师指出,
美国的巨额债务,源于它是一个大型商品进口国,这可能是一个特别的问题:
“如果允许储备货币发行人的债务相对于 GDP
增长,最终外国人可能会变得不愿意持有更多。”
高盛提到在美元之前的世界储备货币——英镑,正是因英国在二战中积累了大量债务之后,国际投资者们才越来越不愿意持有。到了20世纪中叶,英镑的地位被美元所取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主任吉塔·戈皮纳特本周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能会造成一个更加分散的全球体系,从而损害美元。她还表示,在世界贸易中更多地使用其他货币,将导致各国央行以牺牲美元为代价来分散其持有的外汇储备。
高盛最后表示,美元的地位主要还是掌握在美国手中:
“允许不可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持续存在、导致大量外债积累,以及导致美国高通胀的政策,可能会促成其他储备货币的替代。”
美元中长期内走软
高盛在上个月就曾警告,扣除短期扰动因素,最近国际局势的变化可能
导致美元在中长期内走弱。
目前全球资本流动的三大变化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随着欧洲央行退出负利率,资金返回欧元区;由于美股相对回报率降低,资金流出美国;对俄制裁带来的连锁反应,
各国政府开始进行去美元化。其中第三种变化最为关键。
高盛表示,
除了大宗商品持续走高外,美国政府对俄罗斯一系列制裁存在代价高昂的潜在成本:制裁过度干扰全球资金流动,可能导致金融交易开始完全转移到美国之外。而对俄罗斯央行的制裁,则可能导致
海外各国重新考虑在贸易和金融中是否使用美元(例如非美元结算石油),这将威胁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在中长期内影响美元汇率。
高盛指出,历史上,美元成为以及维持世界货币的原因有很多,相关转变也不是一蹴而就。就目前状况,即使发生改变也不会一夜之间实现。但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对美元中长期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显现。
此外,见闻VIP文章中也指出,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已持续了20多年,货币超发、滥用制裁,
导致美元的信用正被美国“作”的越来越脆弱。
美元能够长期稳坐全球主导货币地位,核心在于美元在国际储备和贸易结算中拥有绝对的优势,尤其体现在大宗商品结算上。
作为结算货币,至少需要具备良好信用背书、币值相对稳定、流动性充足等特点,疫情后的大规模刺激导致美元一度走弱,
其国际结算货币的支配地位也受到挑战。
根据IMF统计,除欧债危机及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导致2014年前后去美元化进程出现阶段性反转以外,
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份额本世纪开始就呈现出持续的降低趋势。
在2018年美国宣布对俄罗斯个人和公司实施制裁后,
俄罗斯就加大力度从国际储备和贸易结算方面去美元化。俄罗斯宣布从2019年开始在原油和天然气交易中拒绝使用美元支付,必须使用欧元或其他货币支付,俄罗斯的“去美元化”进程就此加速。回到
近日,俄罗斯改用卢布交易天然气,还打算用卢布支付购买和租赁飞机的费用,也在削弱美元的地位。
其他国家方面,沙特在2019年时就曾
威胁要抛弃美元结算。此外,被美国制裁的 伊朗、土耳其等国家也已经在2018年“明目张胆”去美元化。
2018年2月,伊朗宣布终止把美元作为官方清算货币;2018年8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土耳其将对俄罗斯、中国、伊朗和乌克兰之间采用本国货币支付,对欧盟使用欧元。
此外,俄乌冲突后美国加大对俄制裁,与俄罗斯贸易往来密切的部分国家也站出来支持俄罗斯,如 印度、阿联酋、土耳其等国
家也表示可以和俄罗斯绕过美元用本币交易。
美国越是超发货币、越是对商品贸易规模较大的国家进行制裁,就越会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
三
越南农业贸易顺差增长3倍以上。
越南《海关在线》3月31日报道,3月31日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公布信息显示,今年一季度越南农林水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26亿美元,同比增长6.3%。越南贸易顺差约30亿美元,同比增长3.1倍。
总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农林水产品出口额超128亿美元,同比增长15.3%。
其中,主要农产品出口近55亿美元,增长12.8%;主要林产品43亿美元,增长4.4%;水产品24亿美元,增长38.7%;畜产品7560万美元,下降22.4%;生产物资约6.03亿美元,增长72.5%(典型的是化肥出口约2.91亿美元,同比增长2.8倍)。
2022年一季度最大的农林水产品出口市场是美国,达近35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27.1%)。
进口方面,今年一季度农林水产品进口额近98亿美元,同比下降3.5%。
其中,主要农产品进口62亿美元,下降2.7%;水产品5.643亿美元,增长13.0%;主要林产品约6.754亿美元,下降10.3%;畜产品约7.263亿美元,下降15.5%;生产物资超16亿美元,下降2.3%。
今年一季度越南农林水产品主要进口市场为巴西,进口额8.46亿美元,占比8.6%;其次是柬埔寨,约7.384亿美元,占比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