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11月04日

(2023-11-04 10:11:40)
标签:

古字考释

历史文化

分类: 随笔

这个字不是雪

《书法报》2022427日第5版刊登了著名篆书书法家潘主兰的条幅作品古诗集句,其中前两句释文是:“共有尊中好,长安大雪天”,将“雪”写作“”。查词典,音yu(去声),象声词,水声,也作“羽”,再无其他读音和意思。

将“”当作“雪”讲或用的其实早在20世纪初甲骨文研究热潮时期就发生了。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在其《甲骨文字释林》中就已经讲清楚了。在《甲骨文字释林》“释霋”一条中,指出:“自从罗振玉把变划的霋字释为雪,又把字也释为雪(增考中五),学者靡然从之。如叶玉森、王襄、郭沫若同志、商承祚同志、唐兰同志、陈梦家均沿袭罗说而不知其非。”于省吾先生还指出,雪字是隶省,《说文》作“”。古文字无字,周器姜林母簋有与《说文》相仿的字。(资料见《甲骨文字释林》一一五---,一一六页)

从以上于省吾先生的考辨中可以确知,古文字中没有雪字,甲骨文中的被误认为雪,至今仍然被误用。说点题外话,殷商史中,中原地区气候湿润温暖,大体属于亚热带气候,有春秋无夏冬,《吕氏春秋》说“殷人服象”可以佐证,河南省简称豫,豫字的结构也说明远古时代这里还有原始雨林,许多现代雨林中的动物如大象、犀牛等都存在,后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雨林消失,动物退走南迁,气候变得干燥,形成了“四季分明”状态,这时,冬季出现,反映在人类生活中的冰雪二字随后产生。随着现代文化生活的需要,古文字的书写也变得时髦起来,然而滥用乱写现象也不时出现,这对规范使用文字是不利的,为此,要求书法家慎用古文字,以免误导后人。

2022.4.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3年10月10日
后一篇:2023年11月14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