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碎碎语--下乡的日子(3)

(2023-12-30 13:38:01)
分类: 下乡的日子
碎碎语--下乡的日子(3)

春种夏锄

   许多经历在走过的岁月里埋藏,即便一般经历,进入回忆境界,也变得异常温暖。
   乡下的几年生活,差不多的农活都干过了。刚到农村没几天,正赶上往地里送粪,山地全靠人挑人抬,从山下往山上往返好几个来回,开始我们谁也不示弱,还能吃得消,慢慢地随着体力的消耗,速度递减,肩膀也撑不住了,疼痛难忍。我们咬紧牙关,心里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到后来干脆用双手撑着扁担,终于把第一天的农活干了下来,和社员享有同等工分:8分。
   收工回来还要自己做饭,可往炕上一躺,浑身全散了,连饭都不想吃,更别说做饭了。红肿的肩膀,简直不能碰。老乡说:“这是刚开始,顺过架(适应)就好了!”漫漫长路,还需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的确,一星期后,就真的好多了。接踵而来的是刨冻粪。看着容易的活儿,干起来可不那么简单了。坚硬的冻粪一镐头下去只冒个白印儿,你觉得使了很大的力气,可粪堆却“岿然不动”。再者,我们都是女生,哪有那么大的力气,又不会用巧劲儿,拿着镐头如同拿大锤,镐把在手里来回扭,一会就扭出了泡,有时破了钻心的疼,不破还好,慢慢就成了硬茧。不过在干活的时候,老乡们还是很关照我们的,很多时候都是男社员抢着干。
   春天来了,明媚的阳光给万物以生机,它无声无息地带着人们对春的祈盼,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山上、地边、沟坎,拱出了小草的嫩芽。人们把一年之计的春天看的特别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老乡们常说的“格言”。那时,山区贫困,加之坡地,根本没有机械化,即使有,山地也是“望机而叹”。从春种到秋收,完全是人力和畜力。
   第一次经历春播的场面:人们牵着骡子、马、牛,扛着犁杖,背着谷种,拿着点葫芦,挎着粪簸箕,提着粪扒子,有的人牵着毛驴,拽着石磙子.....好个热闹场面!全村能出工的男男女女边走边说笑,都争着往前赶,恐怕自己落在后面。看着人们欣喜愉悦的样子,我感到了只有农民才真正把一年的希望都寄托在春天。在这个与春天相伴的日子里,人们从播种之时,展开了一年的辛勤耕作。那灿烂的阳光,拽着一个温暖的春天就这样一路走来了。
   那几年,我们四个女知青都是队里的“壮劳力”。每年春播,我们几乎天天都是跟在犁杖后面捋粪,一簸箕土粪有十来斤重,队长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我们不敢掉以轻心。老乡们扶犁,一个劲儿的吆喝着牲口,没想到慢慢吞吞的牛走得并不慢,渐渐地我们就跟不上犁杖了,没办法,只好在翻起来的垄沟里行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深一脚浅一脚,鞋里灌进了土也顾不上清理。犁杖有时把粪堆儿给豁了,还得扒着去找,不管咋样还要把粪捋匀。有时遇到大风或是阴天、小雨天气时,轻易不歇工,一天下来身上是汗水和着泥水,累的可想而知。那时我们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累,只觉得这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劳累了一天的我们,晚上躺在炕上,只有那时才是全身心的放松,长长地舒口气。
   当点点星星闪现在清澈的夜空中,睡眠中的大地向人们安祥地诉说着心语:疲劳的孩子们,安静的睡吧!黎明过后,太阳还是新的!
   
   夏锄时节,是一年最忙的时候之一。一天,队长发给我们每人一把锄:“今儿个你们都去耪地!”接过锄上下打量,第一次见这农具。我们学着老乡的样子,把锄往肩上一扛,随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到了地里,老乡教给我们怎么下锄,怎么砍苗,怎么往后拽,怎么迈步,第一个人耪过去,第二个人跟上,以此类推。我们站在最后,学着老乡的动作,看着老乡们“噌噌”的耪过去特别轻松,我们跟在后面边看边学,一会儿我们就落在了后头。时间一点儿一点儿地过去了,我们的胳膊越来越抬不起来了,腰也越弯越低,伸出去的锄头“掷地有声”,拽!拽!拽!本来一锄的活儿,我们得拽好几下。
   特别是谷子耪二遍的时候,天就很热了,烈日炎炎似火烧。男社员都光着膀子,晒得幽黑的皮肤上,浸着汗珠,那真是“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天气热,加上我们心里着急,满脸大汗顺着前额、双颊流下来,一串串汗珠撒落在地,真有“挥汗如雨”之势。谁顾得上擦汗呀,左胳膊抹一下,右胳膊抹一下,抬头看看高高在上的太阳,心想:快收工吧!那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懂得和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老乡们见我们落在了后面,都伸出锄头从半路帮我们耪过去。记得比我们小五六岁的小姑娘们,那时都是村里干活的好手,她们因为穷而没上过学,一旦发现我们落在后面,或劳动中遇到困难,总会及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一直从心里佩服她们,因为她们只有十一二岁,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到现在我还清清楚楚地记着她们的名字。
   从我们自己独立做饭以来,每天中午收工回家, 便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我们不但照顾着自己,还要侍候一个“小生灵”。那时队里看我们剩饭剩菜,怕坏了扔掉可惜,于是给我们抓了一口小猪,我们利用干活歇息的时候挖野菜,赶上阴雨天或歇工时烀猪食,清理猪粪,渐渐的小猪和我们建立了“感情”。有时猪圈关不住它,四处乱跑,经常是我们收工回来,它会随着我们的脚步声尾随到家,“哼哼”着要吃的。也有不听话的时候,该吃食时找不到它,弄得我们站在当街,“嘞...嘞...嘞...” 地叫它,有时找不回来,干脆就不管它了。唉!可怜的小猪!让我们又喜又忧。
   
   我们四个人配合很默契,收工回来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挑水的,有烧火的,有忙着淘米切菜的,有忙着喂猪的,一通忙乎之后,有时还没等做好饭,或做好还没吃,或吃半截儿饭,窗外就传来队长的吆喝声或“嘟,嘟”的哨子声,我们只好抹抹嘴,抄起农具跟着出工,等我们赶到了地里,老乡们都已经耪上了。

   夏日的乡村,景色美丽,满眼绿油油的庄稼,远近的山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那时整天只知道干活儿,不懂得去欣赏乡下美景。收工回来的路上,有时看到“刺玫果”或是“打碗花”只是随手掐一朵。其实,当你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时,你不会寂寞,因为脚下有花,有草,陪伴着你,偶尔也能见到一些“小小精灵”给你带来惊喜或吓你一跳!那时我们从中也能获取些许的快乐。

   夜晚天空空旷,寂寥,没有污染,天是青湛的,星光、月光从窗缝里挤进来,照在每个人的脸上,照着我们疲惫的身躯。累了一天的我们有时会吹吹口琴,或拨动着娱乐琴,那生涩的琴弦声可以驱赶身上的疲乏。躺在炕上,油然而生的思念之情也挡不住我们的困意,因为我们实在是太累了,无心去遐想,不知不觉地让思绪随着困意进入了梦乡....(未完)

  碎碎语--下乡的日子(3)



闲情逸致·思远,祝远方的朋友

心怡神悦,喜乐康宁,万事如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