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个月前,年糕妈妈事件发生的时候,我身为几个当事人之一已经发过帖子,说明情况http://www.weibo.com/3213060995/CoDx8dB2z?from=page_1005053213060995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
事后年糕妈妈私信我说:“向我致歉,厌奶的文章,确实也参考过你的,还有其他几篇写厌奶的都看了。因为你比较权威,所以我受你影响比较大,在观点上借鉴更多。我把这些借鉴都标注到文章里去。”
当时帖子查证的内容中,由于“1005 培养作息的系列文”是所有文章中篇幅最长的,也是年糕妈妈起家的代表作,那是未核实完没有结论,我也没有再说什么。
前几天看到梁医生把前后经过汇总了又重新发布,我也克服拖延症,完成了这篇长文的比对。下面是我查证的过程和内容。完成这个查证后,觉得事情的比我原先想象的更复杂、更恶劣。
在对方在认识我,知道回避相同字句,的前提下,我是如何查证的呢?
早在年糕妈妈微信第一篇文章发布的时候,就有粉丝留言给年糕妈妈问:“是不是应该注明理论部分有部分摘自@小土大橙子 @林小暖bella?”
她当时的回答是:“ 她俩我都关注的,我也自己看书,查文献。有部分理论重合很正常…两位大牛的力量也来自国外那些睡眠类的研究书籍不是吗?那些书我也都在看的。”
这个理由在很长时间内说服了我,虽然心有疑问,但知道求证可能无果,所以如果不是有梁医生维权,我也不会有契机去查证这些事情。
这次查证正从这句“很正常”开始
http://ww3/large/bf836b83gw1euhr8c9hrzj20hp07lmyn.jpg
首先我看了年糕妈妈文章的长文,就是微信号最初那5篇连载。确认了在近一万字,10个主题内,提到书本信息来源的,是来自《婴幼儿睡眠圣经》《实用程序育儿法》,提到其它信息来源的,仅有一处 “翻身影响睡眠”,可谓几乎只字不提。
并且她在给网友的回复中也否认了有其它需要标注的地方。
有了第一步,第二步就简单一些了。我们相似的部分,既有可能来自于我也有可能来自于书,这个就只能天知地知,难有过硬证据。虽然可能找不到原句,但如果书里没有的部分,出现相似,即可说明问题。
第二步,证明我是年糕妈妈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
年糕妈妈第一篇微信文发布于2014年8月初,那时年糕4个月不到。我所与之对比的内容,全部选此日期之前。
方法是先找出相似的部分,再把两本书又重新浏览一遍,找书上原句,做记录(排除因看同样的书引起的相似)。
逐一比对查找结果,非常费时间,也是迟迟未完成的原因。下表就是结果。
第一列的文字:我的置顶文和微博文【绿色】;
第二列的文字: 年糕妈妈 最初也是最长的睡眠连载文【橘色】
一二列相似的部分,用调色板标出了。
第三列: 线索分析【粉色】;——重点看这个
最后两列是备注:记录了查找的《婴幼儿睡眠圣经》《实用程序育儿法》原文 【蓝色】;
相似部分和书中也有的,我没有列在这张表上。被找出的
相似处,归为三类:
A.
B.
C.
下面就逐个看比对结果
A书中没有详细提及,甚至没有提及的内容相似用同色标注,主要看粉色那列”线索分析“
经过改动,这部分痕迹也不那么明显,幸运的是有一些看似常规的内容、名词,是拍脑袋或者别处看来的。对方不知道,才得以保留,也由此在非常难找证据的查证中留有痕迹。
http://ww3/large/bf836b83gw1euhr9kce6pj20if19h125.jpg
这里面很多内容不出奇。但是比较巧合的是这些微博都是我在2014年7月下旬发的,和年糕妈妈写睡眠文时间很吻合(她的第一篇微信文章发布于8月初)。每一处都有可能是巧合,但这么多处全巧到一起去,这种概率非常低。也正因为是微博内容,对方才放松下来,留有痕迹.
http://ww2/large/bf836b83gw1euhra72zslj20if0ui7c6.jpg
C书中有,但像我不像书的内容
因为前两类已经比较说明问题了,所以这部分内容我放得比较少,还有更多可有可无之间的没有放上来。http://ww1/large/bf836b83gw1euhrazb1pjj20ij0i9gpk.jpg
以上内容除了讲easy作息的部分(我讲easy少一些,需要小暖去查了),基本分布在全文中各个小节,除却描述年糕具体如何的内容,干货之中这些占比不低。很多没有太多证据的就不放在这里细说了,那些1觉2觉的作息,夜奶什么的,天知地知,就连路人也未必都是被蒙了眼的,这一年来看到睡眠文章,觉得她有抄袭行为的不下百人。
个人感受及结论:
完成了上面的比对,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我是年糕妈妈主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且以上我找出的内容无一处标识。
这都是一年前就发生的事情。不打口水仗,每个人心中有把尺子,我想问问大家这算什么?
年糕妈妈的不同文章中多次提及“年糕妈妈学习了很多睡眠知识”,我很想问问,从哪里学的?如果有我这里的东西,提上几句或是直接引用有这么难么?前前后后十几篇文章,只有象征性躲在角落的一两处实在绕不掉的标注。估计还是为了找我转帖才写上的。真叫人心寒发冷。
http://ww4/large/bf836b83gw1euhrc2kmrfj20dv08wdha.jpg
在数篇文章写完之后,由于要我们帮着转帖,象征性的感谢了一下,这已经离第一篇快一个月了。而且文章中依旧对出处几乎只字不提。微博和微信是相对独立的平台,在微博@微信不提,妙哉。
http://ww2/large/bf836b83gw1euhrdakvrtj20i308z0u4.jpg
http://ww3/large/bf836b83gw1euhre5m262j20k909gwfm.jpg
以上的比对内容,已经是在对方认识我,有意识回避相似部分后的结果。
这不是“不小心漏了”,或者“不知道要标”,甚至不是”觉得不需要标”,而是特地的不想标,要把能看出信息来源的地方一一细致的抹掉。只有实在无法回避的时候,才会象征性写一下出处,做做样子。偶尔觉得是常识性内容,才会放松警惕,露出破绽。
一两次还可以理解,毕竟网络帖子,没有论文那么严谨,谁也不会多完美。但这种手法一再出现,设计精巧,可谓处心积虑。
被“借鉴”的作者心中有疑,但却无法公开说什么。直到有人出来维权,诸多看似偶然的线索,汇总在一起的时,真相才渐渐浮出水面。
说明白点就是,偷了人家孩子,整容打扮一新,知道哪里像原来父母的,就都改掉,只有觉得没啥特点的地方,才没有太多改动。原来的父母,看到了也只是觉得像,却没有办法证明,找人吐槽,又会被认为多疑小气高度不够,只能吃哑巴亏,直到查到胎记才能发声。运气好的还有胎记,那些没有胎记的,更不知道从何说起。
看客只关心这孩子卖艺是否精彩,而不会追究到底是谁家孩子,或者说本来孩子寒碜,反而是打扮一新后更好看,更招人喜欢。生孩子和打扮孩子是一个难度等级的事情么。
蓄意改头换面比直接照搬更让人郁闷百倍,无从维权。
找几篇文章看看,拼凑改改就拿来用,对原作者只字不提,就算没有一个字一样,也是在践踏别人付出的辛劳,更何况大家认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我从找到的这些线索中,认为这不是偶然为之,而是一贯风格,是从第一篇帖子就开始一路延续的。除了梁医生以外,我知道的有类似遭遇的至少还有3-5位。名字我就不说了,年糕妈妈心里清楚,当事人也清楚。
这样一而再再而三,郁闷又没有证据的哑巴亏,对别人照成多大伤害,可有半分考虑?这也是为何年糕妈妈事件犯了众怒的缘故。
写到这里我想起陈博士说的那句:”这简直不是抄袭,这是欺凌!”
关于这一系列事件的后话:
这些东西,写出来不易,但是却毫无门槛,当发布之时其实就是所有权丧失之日,因为看过的人很快就可以融会贯通。但每个人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我的很多内容,也来自前人的总结,这也是我坚持分享的缘故之一,我也在查证的过程中,找到几处自己的毛病。
从来不苛求,但凡看过的人时时处处要提到我。但一而再再而三这样下手,说句伤害,不矫情吧。而伤害的又何止我一个?
没有信任过,就不会有这些愤怒。如果之前我尚有顾念,查完这些真觉得,所谓顾念是自作多情,伤害了你的人轻描淡写,等一个月也等不来公开道歉。人人都循规蹈矩,没有人谁愿意拉下脸来计较这些。可就算道歉又如何,时间精力心境受到的影响,从何弥补。
我的微信号一年来,到目前仍没有进行任何商业,快一年了,微博也不接广告,不做商业营销。唯一做过的两场收费讲座,还是连市场价1/3都不到的半公益性质。但别人借助这些早已经功成名就,盆满钵满。人都要养家糊口,挣钱只要光明正大,我觉得无可厚非,但最起码不能没底线。
法理之上,道义之下,有很多灰色地带,有些事情应该明白,也不屑去做。
今年来一连串各色事情,让我身心俱疲。这个争名逐利的大环境,随时有可能爆发的各种撕,想要独善其身谈何容易。要说对心境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其实我也只是小小一个缩影,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在受到冲击,最终也是每个人为之买单。
“合理维权”看上去是多么好,但是这个过程有多难,所有经历过的人都明白,靠自觉,只能是痴人说梦。每个站出来的人,都付出时间、要站在风尖浪口,而往往换不回公平的对待,这样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只能沉默的缘故。我厌恶网络暴力,如果现实是在教给我们,尊严只能靠网络暴力讨还,这是何等的悲哀?
星星之火终究是星星之火,会渐渐湮灭,事情会翻篇,明天太阳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