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举法排查睡眠问题

标签:
育儿 |
穷举法排查睡眠问题@小土大橙子
很多时候睡眠问题也许不是睡眠问题,可以先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排查。
身体原因:
环境因素:
睡眠时机:入睡的时候不困、运动量不够、睡前过度刺激、入睡前清醒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睡眠量缺乏严重、作息不规律等。
心理因素:换护理人、妈妈上班、受惊吓、分离焦虑等
下面结合一些资源详细叙述一下各种可能的情况。
身体原因
胃食管返流(Acid reflux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婴儿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胃食管返流,但是只有情况特别严重的才称之为病症。严重的表现有:拒食、呕吐物带血、贫血、咽部红肿、体重增长缓慢等。有些研究者认为重症的比例大概在 4% (Jolley et al 1999). 也有说比例更低的 (Jung 2001)。进食后上身保持直立20分钟能够帮助缓解症状。如果比较怀疑患有此症的,可以去医院做一些检验,甚至采用药物治疗。
牛奶过敏(cows’ milk allergy ) 大概有2%-7%左右婴儿有可能有这方面的问题,大部分是配方奶喂养,母亲饮食也有可能引起母乳喂养儿此类问题。 症状有肠胃方面的问题,比如呕吐、腹泻、腹痛等,还有可能皮肤发红、咳嗽、流鼻涕。过敏问题有可能引起更多的夜醒和更短的睡眠周期,并导致睡眠量减少 (Kahn et al 1988; Kahn et al 1989)。一项小规模的研究显示,18周大的婴儿停止过敏原摄入7周后,睡眠时间增加了22% ,减少40% 的觉醒,但继续摄入过敏原后睡眠问题也回归。(Kahn et al 1988). 另一个更大规模的研究(13个月)证实了这些结果,过敏源移出后睡眠量有显著的增加。要注意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不一样,虽然症状上有一些相似比如腹痛和腹泻。乳糖不耐受指不能消化乳糖,不管是母乳,牛奶羊奶还是任何其他类型的。一般婴儿不会乳糖不耐受,有此症状的一般为消化系统未发育好的早产儿。严重营养失调的婴儿或者肠道感染。
打鼾和睡眠呼吸紊乱(Snoring and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大概有15-25%左右的婴儿会打鼾 (Mitchell and Thompson 2003)。有一些有习惯性打鼾症状的孩子可能会遭遇呼吸暂停,这导致婴儿醒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妨碍婴儿获得足够睡眠并且导致缺氧。
以上三种身体因素翻译自
另外关于打鼾补充一下《睡眠圣经》一书中的说法:“我曾对141个4到8个月大的婴儿做过研究,12%的孩子打鼾,10%
关于最著名的”肠绞痛“
该留意些什么:
下面是babycenter上的一些影响睡眠的病症
水痘Chicken
感冒Cold
喉炎Croup
尿布疹Diaper
耳部感染
湿疹Eczema
胀气Gas
痱子/过热
铅中毒Lead
蠕形住肠线虫Pinworms
反流Reflux
感染后即发哮喘/支气管炎
Scabies瘙
长牙Teething典型症状:流口水,嘴附近有红色口水疹,烦躁,牙龈红肿,啃咬,胃口差。
一般如果是对夜间睡眠有影响的病痛在白天可能也有相应的症状,通过对白天的观察能够判断一些,身体上的病痛一定要早发现求医。
肚子饿
猛长期
大运动发展
关于大脑发育有可能对睡眠的影响,来自《the
营养缺乏:
环境因素
如室内有刺激的噪音、室内光线太亮、孩子穿得太多、穿得太少、床品不舒服、衣服没整理好不舒服、尿布没穿好;夜间醒了先观察一下,然后摸摸体温是否有异,尿片是否满了或者拉了。
噪音
光线
温度
床品不舒服
衣物尿片
心理因素:换护理人、妈妈上班、受惊吓、分离焦虑等
关于妈妈上班宝宝夜里频醒,我曾打过个不恰当的比方,好比爱人出国,头几天想的夜里睡不着要起来给他打电话,这比较正常,但如果他去了一段时间,情绪已经基本平复了,但夜里仍还要靠打电话才能睡着,这两种处理方式上就要有所差别了,具体如何处理和起几次,影响大不大有关。
分离焦虑在7-9个月时尤为明显,这是正常的,
下面这段来自《实用程序育儿法》一书,供参考:
睡眠时机
入睡的时候不困、运动量不够、睡前过度刺激、入睡前清醒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睡眠量缺乏严重、作息不规律等。
睡眠量和清醒时间参考下面这张表的数值。如果离平均水平较远,应当怀疑孩子可能由于缺觉造成过度疲劳,引发恶性循环出现了睡眠问题。缺觉的孩子是很容易哭闹很难睡长的。
6周以上的孩子一般就已经可以有相对规律的作息了,如果孩子每天小睡的时间,入睡的时间每天都处于比较大的变化、混乱的状态,也就是生活没有规律,那就很容易引起长期的睡眠问题。
另外孩子如果白天始终抱着逗玩处于被动娱乐,没有足够的活动量,也会引起睡眠问题。
影响睡眠的因素非常多,睡眠训练仅仅针对不当的睡眠联想和依赖进行校正,切切不可匆忙,开始之前一定要充分地排查。身体环境心情都属于睡眠问题的非睡眠因素,也是需要首先排查的部分。环境因素是始终要注意的。偶尔突发的睡眠问题,可以从身体原因,心理因素去排查。长期的睡眠问题,一般可以先从作息和睡眠时机上来调整。具体睡眠问题本身本文只列举易于排查的几条,至于不当睡眠联想等其他内容又是另一个很大的话题,篇幅有限这里不展开了。
改善需要家长耐心细心的观察,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行解决和安抚。
不过有时候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原因,不要过分焦虑,耐心陪伴,相信一切都是暂时的,都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