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三种”平台,做好线上心理课堂准备
(2022-03-31 15:55:13)
标签:
教育 |
1.培育师资,建设高素质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新形势下,国家越发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鼓励学校开展更多的地方性课程,关注学生心理素养的提高。一方面,要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对已有的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培训和学习,对短缺的教师缺口进行补充。苏州是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的高地,“苏老师”热线更是聚集了苏州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以及专业的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每年还在不断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上岗培训,扩充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个人,都要借助这股东风,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2.加强宣传,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概念
许多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强烈,但行为外化却并不明显。由于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差,许多学生及家长不能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有关的课程及咨询。人们只有遇到严重的外化性强的心理问题,才会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往往忽视了发展性的心理问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逐渐发育成熟,“自我概念”不断发展,在这段时间,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宣传教育,辨析“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概念,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认识,加强活动课上的配合度、接纳度,从而达到提高心理健康课有效性的目的。
3.防控近视,正确使用数字设备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字设备的选择上是有侧重的,更加倾向于智能手机、平板等可移动设备,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则比较薄弱,因此,小学高年级的线上教育可以利用群聊、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开展教学活动。一部分教师进行的是网络直播课程,对于网络质量以及教师操作水平则有一定要求。无论是直播课还是录播课,线上教育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视力问题,因此,不管是录制的微课还是直播的课程都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更要积极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防止学生沉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