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学习妙招二——积微成著
(2022-03-31 14:47:42)
标签:
教育 |
文言文的学习是学生对语言体系的二次架构,如果没有相应的词汇量的支持,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这里的词汇量指的不是“尝”“去”“走”这类古今含义变化、老师会进行重点指导的词,而是那些基础性的“字”的解释。
大部分学生的困难并不是不知道“比读”“扩词”“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插图”等这类学习策略,而是他们没有相应的语言积累去供他们驱使、发动这些方法。
现代白话基本是以词语为单位进行句段架构的,而文言文通常是以字为单位进行组合的。简单的字如“兔”“看”“必”“笑”等并不需要解释,但是当学生读到《守株待兔》中 “宋人有耕者”这句话时,他们的生活经历、认知经历中并没有“耕种”“耕耘”这种生活图景,也并没有积累过这类词汇,那么,他们很难猜测到这句文言文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宋国有一个耕种的农夫;学到《书戴嵩画牛》“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这句话时,学生并没有见过“画轴”,对“尤其”这种扩词也不熟悉,当他试图借助插图来理解时,他们仍然理解不了“轴”是指插图中的哪部分,这种情况下,他们如何能开展小古文学习呢?语感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基础词汇的积累”对于小古文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大量的现代文章的阅读积累。
前一篇:小古文学习妙招一——日读成诵
后一篇:小古文学习妙招三——仿句成文